2017年端午節手抄報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手抄報
2017年端午節手抄報篇一:中韓遺產之爭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對此,今天上午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無形遺產屬于全人類共享,韓國申報成功并非壞事。
據韓國聯合通訊今天報道,韓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稱,由18名專家組成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審查委員團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審查委員會,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個申報遺產中選定43個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據悉,“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認識到無形遺產在人類歷史上所占價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1年實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宣布無形遺產名單。
“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么沖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劉教授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無形遺產申報的要求是每個國家每兩年才能申報一項,中國急需保護的無形遺產很多,所以才導致此次韓國搶先申報。
“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高教授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他們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成功地實現了現代轉型,并得到了國際認同,對于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鑒意義。
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似乎給中韓端午節之爭畫上了句號,但是中國端午是否繼續申遺和這背后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則遠未結束。
其實,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申遺成功后,我國的端午節仍可申遺。因此,不存在兩國的申遺之爭,以及韓國“勝出”的概念。
韓國申遺成功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他們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成功地實現了現代轉型,并得到了國際認同,對于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鑒意義。
2017年端午節手抄報篇二:
端午節快到了, 今天是五月初三, 又是一年一度洪梅龍舟賽, 大街到處掛著醒目的標語, 一河兩岸都插滿鮮艷的彩旗,真壯觀哦!
大街上人們眉開眼笑, 好像過年一樣。一大早,爸爸帶我到管理區吃龍船飯, 龍船飯真香,有蝦米、冬菇、豬皮,好多劃龍舟選手在吃龍船飯。吃飽去比賽扒龍船, 選手們個個龍精虎猛、高大強壯, 我想我們村一定會贏。爸爸和我吃完龍船飯, 馬上到岸邊找一個好地方看比賽。哇, 岸邊人山人海,到處是汽球標語,彩旗飄揚, 好有節日的氣氛。
中午十二點, 轟隆隆! 禮炮一響, 十幾條龍船像離弦的箭在水面飛行,龍舟上的健兒穿著紅背心, 頭戴帽子, 個個如出征的勇士,顯得很精神。岸上的人們歡欣鼓舞, 擊掌喝彩, 龍舟在你追我趕, 誰也不甘心落后, 健兒使盡力氣, 木槳上下飛舞, 動作整齊一致, 敲鑼打鼓的也在一起吶喊助威。
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千萬觀眾, 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時的起伏心情, 突然我看到有兩條龍船遙遙領先, 一條是梅沙, 一條是黎州角,眼看去就要到沖線區, 梅沙的健兒奮力起槳, 可能是用力過猛, 龍舟入水, 竟然一直向下沉。黎州角這條龍舟成了群龍之首, 終于奪得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 歡呼聲響遍兩岸。
2017年端午節手抄報篇三:端午節別稱知多少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 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沈榜宛《雜記》載:“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端午節手抄報英語手抄報06-27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素材06-13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06-25
2024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關于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8
端午節卡片手抄報內容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