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精美的端午節手抄報

時間:2024-10-31 08:14:00 板報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精美的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書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

  精美的端午節手抄報

  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有種暮然回首的感覺。昨天突然的看見了一人家門口的許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沒怎么去想,就覺得是端午節過了許久了。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饑餓,發現床頭有一個粽子,于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后才發現粽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粽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里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咸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著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中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后,而母親也在中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轉眼便又要到端午節了,如果口袋能帶上幾塊錢,手里撐著一把雨傘,拿著幾個奶奶做的包子,心里會有多高興。真想再去故地重游,看上一場龍舟,淋個落湯雞也好。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縱有一腔愛國的熱血,還是為那汨羅江的波濤融盡了最后一聲嘆息。

  楚王看不清你的耿直,逐你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你的清高,笑你如草芥。漁夫不懂你的處世之道,而你嘴角揚起一絲淺笑:舉世皆濁我獨清。不理會那些無端的誹謗和蜚語,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蕪的國界邊疆,滾滾塵沙還是臟不了你的衣擺,北風呼嘯還是亂不了你的心弦。

  奸臣的排擠再也無法湮沒你的鋒芒,潑墨書沉浮身世,又揮筆問茫茫青天。一首《離騷》,浪漫的筆調,抨擊了群小猖獗,鄙棄了朝政日非;一篇《天問》,非凡的學識,練就“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你把風、雨、雪、電、云、月當成自己的侍從,在生命之巔,臨危不懼;你讓鳳凰展翅、你讓巨龍騰空,亙古千年,任你御風游走。朝野的勾心斗角阻絕不了你深沉的才氣在這一電閃雷鳴的日子呼風喚雨;你留下的驚世之作,怎會讓時間埋沒從巨濤駭浪中蹣跚而出的赤子情懷。

  可是,當郢都被攻占的噩耗為你所知,你絕望的步履行至江畔,你的信仰隨破碎的故土順流而去。手秉青銅劍,心中早已沒有哀怨。明明是喪國之痛,狂風卻吹干你婆娑的淚眼;江水的刺骨之寒,驅趕心頭殘存的膽怯,剛毅寫下畢生的信念。

  那么,你看見了嗎?你的渾然正氣激蕩了這一江烏水,沿岸的人們揚起了龍舟帆,用菰葉包黍米祭你長眠江底的魂。你看見了嗎?你的堅韌人格澎湃了多少文人墨客蠢蠢欲動的心緒,你無意開創的“楚辭”先河,被后人奉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是否是因為你的才情,讓洞庭湖變身詩家圣地?

  這些,屈原,你都看見了嗎?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你羸弱的軀體浸入無情的江水,水聲隔絕了亂世的嘈雜,還你一片難得的凈土,你笑了。你的離去,并不需要王侯將相假惺惺的憐憫,并不需要鄉親們熱淚盈眶的惋惜,你只求這一份純粹——在你合眼的時刻,在你靈魂升華的時刻。

  屈原,我多想撩開歷史的面紗,看看你形如枯槁憔悴的臉,讓我為你的滿腔熱血喝彩,讓我為你的滿腹經綸頂禮膜拜。多想穿越這如翼的書卷,想象你立足江邊眼里噙淚的悲壯畫面。多想讀懂你的千篇佳作,多想讀懂你亂如麻的心思,多想走近你,屈原!

【精美的端午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端午節手抄報英語手抄報06-27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素材06-13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06-25

2024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關于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8

端午節卡片手抄報內容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