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二年級圖片
導語:文明禮儀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而在現實生活中,文明禮儀隨處可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二年級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圖片,歡迎閱讀!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二年級圖片
文明——只差一步
早上,陽光明媚,空氣清新,大路兩旁綠枝成蔭,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遠處,兩個低年級的小同學一蹦一跳地哼著歌兒,他們一個叫小明,一個叫小麗。突然,他們不約而同地捂住了鼻子,這是什么味?噢,原來前面有一堆臭烘烘的垃圾。小明說:“這是誰扔的,真缺德。我們快去上學吧。”小麗說:“不,我們應該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否則會影響其他人的`。我們一起來打掃一下吧。”小明說:“你沒聽說過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嘴上雖然這樣說,但看到小麗那么堅決,還是身不由己地跑過來幫忙了。不一會兒,垃圾被他們倆打掃得干干凈凈,可小明卻覺得少了些什么,他正要轉身去學校,忽然,他靈機一動,從書包中拿出了紙和筆,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寫上了“文明——只差一步”這幾個字,然后貼到了垃圾桶上。兩個好朋友相視一笑,又踏上了前進的路。剎那間,他們覺得天更藍了,草更綠了,云更白了。
兩個文明,一種品性
王朝亂世,統治衰微,君主荒唐,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義旗四舉。
有這樣兩位文人,他們的時代同是黑暗,同是動亂不斷,社會百姓隱含下的是難以名狀的暴悸與瘋狂,整個國家的馬車猶如脫韁般咯吱咯吱,走到哪里?興許只有懸崖
也許梟雄舉薦高呼,可以義聘天下,可以渲名青史;也許霸主功成名就,可以威策天下,可以替天行道——但終究,只是文人矣。
戰火年代,儒生只是弱者。
有這樣兩個文人:周敦頤、明,儒學思想上的巨擘。一種品性,憂國思民,痛恨時代現實。
周敦頤在官場上完全不得志,落個閑職,種片荷花,賦詩訪客,如此如此,《愛蓮說》就讓他名傳千古,留給我們的只有唏噓與感傷。
明,由于性直耿秉,被直貶到萬里漠疆當一個都督參軍,周敦頤方可扶欄賞蓮,清流飲酒,而他,只有每天埋頭苦讀,裹著一塊破被,燈油都沒得點,條件極其艱苦。
明只有讀書,等待。
大奸既傾,官復原職。未至數月,又被發到鎮州做刺史。人生起伏,不過至此。明作為一介文儒,何來享世驚名?
不久,寧王叛亂,明以拼湊之軍擊潰敵軍三十萬精兵強將,開始東征西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后人甚至稱他為明朝的“戰神”。時代依然黑暗,明自身高潔,卻闖出一片火紅的天,老牛又貶,卻專心學術,成為集思想、學術、詞文、軍事、謀略于一身的全能大儒。“一生跪首拜陽明”。
我想說,時代的黑暗,其實遮掩不住你光芒的心,同樣的'嚴酷暑旱,仙人掌內斂蜷避地度過一生,大黃光彩燦爛地走完花季。同樣自身高潔,決不同流合污,周敦頤隱了,明忍了,一字之差,造出了隱士和另一個傳奇。
兩個文人、一種品格;兩個文人、兩種經歷;兩個文人,不同傳奇。我羨慕贊揚周老的雅適,但更崇尚陽明的強鍵。將葉子上的每一滴水都流到根部,將逆境中的每一滴滋養都流到心田,充實自己、強大自己。
奸臣江充使者來“慰察”,正在帶兵的明正值練兵,使者有意讓明射箭。平日明以文儒示人,沒有將士能看得起他的武藝,都靜下來,等待看他被弓震倒在地下——或射到十萬八千里外——
一片寂靜,明沉穩搭箭,拉弓——
第一發紅心中,第二發中,第三發——四——五——六——七——十發皆中。
全場爆發出吶喊與歡呼,使者目瞪口呆。數十年苦功,明已練就絕世箭藝,從此威震全軍,名揚天下。
就是這樣,每一滴流到根部的水,最終會開出嬌艷怒放的花朵。被貶的苦練,造就傳奇。當那花綻放時,能讓沙漠動容,讓時代光明,讓天地震撼,困境中,更要活得燦爛。
不要消沉、請像沙漠大黃一樣。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二年級圖片】相關文章:
文明禮儀手抄報圖片大全圖片大全07-22
文明禮儀的手抄報圖片10-28
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圖片10-29
文明禮儀小學生手抄報圖片06-07
文明禮儀教育手抄報圖片07-13
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 圖片10-28
關于文明禮儀的手抄報圖片10-05
文明禮儀手抄報圖片內容10-09
校園文明禮儀手抄報圖片08-08
文明禮儀手抄報初中圖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