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征: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徑流為主體。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占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農土地占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占34.5%。
青藏高原的地層結構
青藏高原被若干條板塊縫合帶分為7個地層區:
祁連地層區:主體由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巖組成的結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巖夾變質碎屑巖組成的褶皺基底構成。
柴達木地層區:被厚達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巖所覆蓋,基底巖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巖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變質綠片巖系。
昆侖地層區:由下中元古界片巖、片麻巖、下古生界綠片巖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積蓋層組成。
巴顏喀拉地層區:在東昆侖-西秦嶺以南,龍門山以西與金沙江之間,以廣泛出露三疊系復理石砂板巖為特征。
羌塘-昌都地層區:介于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
岡底斯地層區:介于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中上元古界結晶巖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喜馬拉雅地層區:中上元古界結晶片巖沿高喜馬拉雅出露,稱珠穆朗瑪群和聶拉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