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湖是怎么形成的
湖泊是由河流及地下水補給而形成的。氣候、地質、生物條件影響湖泊的水質,雖然湖水水質與補給來源的水質有密切關系,但二者化學成分可能相差很遠。流入湖泊和從湖泊流出的水量和水質、日照、蒸發強度等因素也影響湖泊水質。若水量較大,蒸發量相對較小,則湖水可保持較低含鹽量而成為淡水湖,如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若流入湖泊的水量較少,且大部或全部被蒸發,那么輸入的溶解鹽便在湖水中積累起來,形成咸水湖或鹽湖。如內蒙雅布賴鹽湖,湖水的總含鹽量達316.5g/L。
淡水湖泊水中基本離子組成具有內陸淡水特點。水庫為人工湖泊,一般為淡水湖,其水質狀態與淡水湖泊十分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