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區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碳酸鹽巖出露地區,面積為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所占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廣西境內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喀斯特,貴州、云南、西藏多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區。
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九寨溝這些舉世聞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國的華東地區(包括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
在中國長江流域的15個省及自治區內,四川省的石灰巖出露面積達128062㎞2,遠遠大于其它地區。
喀斯特地貌特點
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嶇不平,巖石絢麗,奇峰林立,地表常見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等形態;而地下則發育著地下河、溶洞.溶洞內有多姿多彩的石筍、鐘乳石和石柱等。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三種。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干旱區喀斯特五種。按巖性分為:石灰巖喀斯特、白云巖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地形:喀斯特地形(也稱“喀斯特地貌”)是碳酸鹽類巖石分布地區或存在流經石灰巖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象。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巖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于水中。經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巖層千溝萬壑為標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