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專業主要課程簡介
1、高等數學 Advanced Mathematics
預修課程:高中數學
主要內容:
包括函數與極限、導數與微分、不定積分與定積分、微積分的應用、空間解析幾何和向量代數的基本知識、多元微分法及應用、重積分、曲線積分、無窮級數、微分方程等。
教 材:上海師大,高等數學(講義),內部(該書擬定2005年正式出版),2004年6月.
參考書目: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高等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4版.
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高等數學例題與習題,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年.
2、基礎物理學 General Physics
預修課程:高中物理學
主要內容:
以講授經典物理學的基本知識為主,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內容及有關實驗,適當介紹近代物理學的內容。 以電磁學和波動光學為重點內容。
教 材:馬文蔚改編:《物理學》(第四版)(上、中、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參考書目:程守洙 江之永編:《普通物理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光炯等編:《改變世界的物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基礎化學 General Chemistry
預修課程:高中化學
主要內容:
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如:化學平衡、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基礎、晶體結構、元素化學、有機化學初步、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量沉淀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等。
4、普通生物學 General Biology
預修課程:高中生物
主要內容:
包括細胞、植物、動物遺傳、進化和生態學等部分。如:細胞的化學組成,細胞的形態結構,細胞代謝,細胞分裂,植物分類,動物分類,生殖和發育,遺傳與變異,基因工程,生物進化,生命的自然史,生命與環境,生物圈,生態系統等。
5、地球與空間科學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主要內容:
地球與空間科學以地球及宇宙空間為研究對象,是科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它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在現代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學科。21世紀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及自然災害問題,21世紀也是空間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地球與空間科學研究,不僅在航天、資源勘察、自然災害的預測與防御等傳統領域中發揮作用,在地球環境監視與預測、數字地球等新領域也顯得越發重要,對國民經濟和現代國防的建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中學綜合課程實驗理論與研究
study of middle school integrated science experiment
預修課程:無
主要內容:
《中學綜合課程實驗理論與研究》是研究中等學校理科實驗教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的一門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各科典型實驗教學的基本知識、實驗教學的特點、實驗教學技能和實驗研究方法等。
7、科學技術與社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預修課程:無
主要內容:
本課程以宇宙、地球、物質、生命、環境資源等一些問題為線索,幫助科學教師對自然和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有一個概貌式的了解,并以人類進化、社會的科學文化、自然災害與防治、現代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的討論,旨在拓展科學教師的知識面,使他們對科技發展與人類社會進步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本課程是科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
8、科學教學論 Pedagogy of Science
主要內容:
自然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學技術學等教育、教學基本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學科特征在科學教育教學上的反映和應用,是一門邊緣性、應用性的學科。在我國,開設統一的自然科學教學論還是一件帶有創造性的工作,它包含的內容廣泛,影響深刻,但是發展卻十分迅速。在本科教育階段將著重介紹跟形成教師職業能力緊密相關的內容。“自然科學教學論”將包括教學基本問題、課堂教學系統、自然科學的常見教學模式、自然科學教學的變革、自然科學的教學評價等。
9、 現代教學技術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預修課程:高中計算機
主要內容:
教育技術是一個分析問題和設計、實施、評價并管理那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完整過程。根據該定義,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指導學生將先進的技術設備、思想方法應用于教育、教學并使之優化的學問。在結構和內容上“教育技術學”更多地應該歸屬于現代教育科學范疇,而不是歸屬于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
10、科學 SCIENCE
預修課程:高中英語
主要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課程。它所涉及的學科包括英語、中學科學、教育和教學等學科。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地提高師范生的科技英語,并了解國外的一些教育理念,為他們今后的全球化的基礎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