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上古神話夸父的故事
夸父是中國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又名博父、舉父,夸父是幽冥神、地母后土(厚土娘娘)的孫兒。下面是小編之類的上古神話夸父的故事。
夸父追日
夸父是我國上古時期的人物,他生存的地方住著很多神人后土的后代,因此被稱為夸父族。夸父族的人非常擅長奔跑,而且每個族人都長得很高,力氣巨大,喜歡替人打抱不平。
相傳在上古一王朝時代的北大荒中有一座和天一般高的山,在這座山里住著夸父一族。由于當(dāng)時人類極少猛獸和毒常常出沒導(dǎo)致他們一族的生活非常凄苦,恰逢那時天下大旱,炎熱的太陽光甚至都烤焦了地上的一些植物,還曬干了一些河流。夸父見此心里非常難受,就暗下決心把天上的太陽逮住讓它聽從人類的安排。終于有一天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夸父就踏上了追日的行程。
夸父追日的過程中歷經(jīng)各種艱險,饑渴了就隨意摘野果喝喝水,在整整九天九夜后他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夸父心里非常的高興,他伸手去捉太陽時卻突然的暈倒了。九天九夜的追日歷程讓他身心憔悴,已經(jīng)沒有力氣了。當(dāng)他再次醒過來時太陽已經(jīng)不見了,雖然如此但是他還是沒有放棄。可每當(dāng)他近距離靠近太陽都會感覺身體非常缺水,于是他喝干了好幾條河的水,就在中途的時候體力不支倒下死了。后來夸父的身體化作一座很大的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開滿花的桃樹林。因為夸父追日這事天帝非常的感動就懲罰了太陽,從此以后那里風(fēng)調(diào)雨順。
通過夸父追日的事情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雖然不切實際但是卻大無畏的精神。這也從側(cè)面告知大家,萬事萬物都有著它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是沒辦法因為自己的主觀意見改變的。
夸父是哪個部落的族裔
夸父是我國神話歷史中非常出名的一個,眾所周知他生活在一座和天一般高的地方有著巨大的力氣,并且為了族人的生活不惜追日,那么夸父是哪個部落的族裔?
夸父油畫
關(guān)于夸父是哪個部落的族裔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一些記載來推斷。
夸父生活在上古時期,曾經(jīng)參加過黃帝一族和蚩尤一族之間的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就帶著族人又回到了以前居住的地方。恰逢那個時候天下發(fā)生了旱災(zāi),夸父想讓太陽按照他們的想法升起落下,就去奮力的去追趕太陽后來因為體力不支死去。在歷史古籍《大荒經(jīng)》中曾有過記載,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和天一樣高的山,山里住著的人力大無比而且個子很高,有個人的耳朵兩邊經(jīng)常掛著兩條黃蛇,手里還拿著兩條黃蛇。這樣子看上去很讓人害怕。這個人的名字是夸父,是后土的后人。而在《海內(nèi)經(jīng)》的記載中,炎帝的后人是共工,共工的后人是后土。所以聯(lián)系兩者可以得出夸父是神農(nóng)氏的后裔的結(jié)論。
而且在《史記.五帝本紀(jì)》中提到過,黃帝當(dāng)年是先和炎帝發(fā)生過戰(zhàn)爭炎帝敗,蚩尤不滿發(fā)動了戰(zhàn)亂,黃帝就派兵鎮(zhèn)壓蚩尤,并且訓(xùn)練多只猛獸。最后黃帝打敗蚩尤,代替神農(nóng)氏的人做了天子。而其它古書籍中記載,黃帝軒轅氏和夸父同樣以猴圖騰為號,蚩尤想要奪權(quán)發(fā)動了戰(zhàn)爭,夸父沒辦法去平息這場戰(zhàn)爭就求助于黃帝,最后黃帝殺死蚩尤,自己做了天子。由此可以總結(jié)出夸父是炎帝部落的族裔。
夸父怎么讀
夸父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人,他是大神后土的后代。夸父一族的的人身材高大力氣高大,而且他們擅長奔跑,喜歡打抱不平。夸父就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他曾經(jīng)為了族人的安危不惜讓自己身臨險境,最終因為追逐太陽而被累壞渴死。后來他化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化為一片茂盛的桃樹林。人們對于夸父追日的事跡非常熟悉,但是對于夸父怎么讀卻拿捏不準(zhǔn)。
夸父浮雕
夸父的拼音是kua fu,夸讀一聲,父讀四聲。對于夸父的讀音一直以來都受爭議,在《列子.湯問》中記載著,夸父讀音為:kua(一聲)fu(四聲)。有許多人把夸字讀為四聲的,這是不正確的。“夸”是上下結(jié)構(gòu),是動詞,形聲詞。原義是因為欠缺才會夸大言辭。之后,“夸”演變出了三種意思,說大話,吹牛;贊許表揚(yáng);奢侈。在古言文中,“夸”同“跨”,是兼有的意思。在小篆、隸書、楷體這幾種字體書法中,夸字左邊是“言”字,表示這和說話言辭有關(guān),有“虛言”、“空談”的意思;右邊是“夸”,意思是夸張夸大。“夸”常組成“夸張”“浮夸”“夸夸其談”等詞匯。而“夸父”這個詞匯除了表示神話故事里的追日夸父,還有另一重寓意,一方面它比喻一個人有宏大的志向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另一方面又比喻一個人做不切實際的事情,自不量力。
夸父怎么讀其實體現(xiàn)了后世人對夸父逐日的看法,這樣一想,夸父怎么讀也就不難理解了。
歷史淵源
先秦時期,《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載:“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右手拿著青蛇,左手拿著黃蛇。夸父和太陽賽跑,最終在路上渴死了);《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記載:“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日夸父”。“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yīng)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記載:“應(yīng)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fù)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yīng)龍之狀,乃得大雨”。(應(yīng)龍殺了蚩尤和夸父);《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記載:“又西九十里,日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楞,多竹箭,其獸多柞牛藏羊,其鳥多赤氅,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圓三百里,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瑁玉。”(西邊九十里的地方是夸父山)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子·湯問》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夸父不自量力,想和太陽賽跑,最終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北魏時期,《水經(jīng)注》卷記載:“河水右會巢澗水,水出湖縣夸父山”,“河水又東,經(jīng)湖縣故城北”,“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廣圓三百里。湖水又北經(jīng)湖縣東而北流入河”。(水流出了湖縣就是夸父山)
唐代,《括地志》記載:“湖水出湖城縣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夸父山在湖水出湖城縣南三十五里);柳宗元《行路難三首》之一記載:“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趕太陽窺探到了日落的深處);
明清時期,《山海經(jīng)廣注》引《廣輿記》記載:“今涇州有振履堆,相傳夸父逐日振履于此。”(涇州有座山叫振履堆,據(jù)說是夸父在這里拍打兩只鞋子的塵土堆成的)
現(xiàn)代,《中國神話研究ABC》記載:“蓋夸父乃古巨人族名”。(夸父是古代巨人族的名字)
【上古神話夸父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夸父逐日的故事05-19
夸父逐日的故事12-28
夸父追日的故事03-13
神話故事作文01-03
中國神話故事03-15
夸父逐日故事(精選17個)12-09
夸父逐日故事17個06-14
夸父逐日的故事(精選12個)10-12
(經(jīng)典)夸父逐日的故事15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