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癥醫學科規劃
結合"二甲復評"情況,擬《重癥醫學科》規劃:
按照《20xx四川省綜合醫院評審標準》、《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的要求,若我院開放床位定為800張為基礎,則:
1、ICU床位16張(2-8%)。
2、業務用房面積:2個單間病房(2*18平分米)。14張普通床位(14*15平方米),共計246平方米。
3、辦公用房:醫護值班室,醫護辦公室,科主任、護士長辦公室,保管室、更衣室、無菌準備間等。(面積待定)
4、醫護人員:醫生:(床位:床位=0.8:1)13人。
護士:(護士:床位=3:1)48人。
或(護士:床位=2.5:1)40人
5、基本設備:
①、每床配備完善的功能設備帶或功能架,提供電、氧氣、壓縮空氣和負壓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張監護病床裝配電源插座12個以上,氧氣接口2個以上,壓縮空氣接口2個和負壓吸引接口2個以上。醫療用電和生活照明用電線路分開。每個床位的電源應該是獨立的反饋電路供應。重癥醫學科應有備用的不間斷電力系統(UPS)和漏電保護裝置;每個電路插座都應在主面板上有獨立的電路短路器。
②、應配備適合的病床,配備防褥瘡床墊。
③、每床配備床旁監護系統,進行心電、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有創壓力監測等基本生命體征監護。為便于安全轉運患者,每個重癥加強治療單元至少配備1臺便攜式監護儀。
④、三級綜合醫院的重癥醫學科原則上應該每床配備1臺呼吸機,原則上不少于16臺。每床配備簡易呼吸器(復蘇呼吸氣囊)。為便于安全轉運患者,每個重癥加強治療單元至少應有1臺便攜式呼吸機。
⑤、每床均應配備輸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則上每床4臺以上,原則上不少于64臺。另配備一定數量的腸內營養輸注泵。
⑥、其他必配設備:心電圖機、血氣分析儀、除顫儀、心肺復蘇搶救裝備車(車上備有喉鏡、氣管導管、各種管道接頭、急救藥品以及其他搶救用具等)、纖維支氣管鏡、升降溫設備等。三級醫院必須配置血液凈化裝置、血流動力學與氧代謝監測設備。
6、院感方面:院感科設置要求。
7、技術準入:
①醫師
A、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 培訓 并考核合格。現在ICU共五名醫生,其中只有一名是專職醫,還有兩名醫生是中西醫專業的,按創"三乙"的標準,中西醫是不能從事西醫專業的。本次"二甲復評"是把他們的畢業證書上的專業改了才過關的,"三乙"檢查時就不知道能否過關了。ICU是任何檢查的重點部門,是二級臨床科室,本次檢查就是幾個部門(w w w . f w s i r . c o m)(醫療、護理和院感)花了三個多小時,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力資源。
B、掌握重癥患者重要器官、系統功能監測和支持的理論與技能,要對臟器功能及生命的異常信息具有足夠的快速反應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急性腎功能不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嚴重肝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與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內分泌與代謝紊亂、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腸內與腸外營養支持、鎮靜與鎮痛、嚴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免疫功能紊亂。要掌握復蘇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評估方法。
C、除掌握臨床科室常用診療技術外,應具備獨立完成以下監測與支持技術的能力:心肺復蘇術、顱內壓監測技術、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機械通氣技術、深靜脈及動脈置管技術、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持續血液凈化、纖維支氣管鏡等技術。
②護士
A、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現在有2名專科護士,一名正在進修。為醫院的發展和創"三乙"的需要,還要派出醫生和護士進修,拿到專職醫和專科護士資格。
B、掌握重癥監護的專業技術:輸液泵的臨床應用和護理,外科各類導管的護理,給氧治療、氣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機監護技術,循環系統血液動力學監測,心電監測及除顫技術,血液凈化技術,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監測技術,胸部物理治療技術,重癥患者營養支持技術,危重癥患者搶救配合技術等。
C、除掌握重癥監護的專業技術外,應具備以下能力:各系統疾病重癥患者的護理、重癥醫學科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重癥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癥監護的心理護理等。
還有很多細節在設計ICU時,請按滿足醫療、護理的相關規定和院感的相關規定設計。
20xx.3.5
【重癥醫學科規劃】相關文章:
有病就要醫作文12-12
致慢性重癥人員的信05-02
三狼請醫民間傳說05-03
衛生院對村醫管理制度05-09
人生需要規劃02-29
緊張的學科能力檢測作文05-08
緊張的學科能力檢測作文07-29
部門工作規劃12-07
參觀規劃館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