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

時間:2024-03-06 01:09: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1

  設計思路: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機智勇敢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的故事。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所以在教學本篇課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從容鎮定的動作、神態、語言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描寫,朗讀體會母子三人機智勇敢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針對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我將把本篇課文按以下思路展開:

  1、圍繞課題設問,引起學生閱讀求知的欲望;

  2、抓住“半截蠟燭”這個線索,把握故事情節;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性格;

  4、通過演課本劇這個活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設計理念:

  語文提倡簡簡單單的教學,其實教材的課后練習已經教給我們這篇課文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以朗讀為主,由扶到放,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助對文本的理解和依托文本的語言訓練,讓學生感受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面對敵人時的從容、鎮定、機智和勇敢以及緊張的激烈的心理活動,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訓練,體會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資料,準備兩支半截蠟燭用于課本劇的表演。

  教學過程:

  一、圍繞課題設問,激發學生閱讀求知的欲望

  1、板書課題

  (1)、同學們看過蠟燭嗎?什么樣的是半截蠟燭呢?(已經用過的、點燃后剩下的)

  (2)、看到這篇課文的文題《半截蠟燭》,你心中有沒有什么疑問

  呢?

  2、學生提問,老師相機小結。

  3、這篇課文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發生在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里的故事。

  4、簡介“第二次世界大戰”,播放二戰背景視頻。

  這“半截蠟燭”中隱藏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二、依據線索,把握故事情節

  1、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2、讓學生說一說朗讀的感知和收獲,相機解決課前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

  讓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抓住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品格

  (一)、在朗讀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學生朗讀課文

  一、二自然段,抓住“絕密”和“絕妙”兩個詞來感悟“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和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勇敢。

  1、問:這是怎樣的半截蠟燭?引導學生說出“絕密”,理解詞語意思。在學生理解“絕密”的基礎上,再去換位思考;

  2、如果你是伯諾德夫人,你將如何收藏這半截蠟燭?(學生在換位思考中體會半截蠟燭的重要性)

  3、伯諾德夫人的主意“絕妙”在哪兒?(體會她的機智過人)

  (二)、朗讀感悟事情的發展(學習第一場戲)

  1、自由讀第一場戲(第三自然段)思考:

  伯諾德夫人的哪些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表現了她的勇敢機智。把重點詞句用相應的符號圈畫出來。

  2、交流

  (1)分別找出表現伯諾德夫人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句,對這些詞語表現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指導學生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從容。

  3、除了伯諾德夫人,這場戲中還有哪些角色?(三個德國軍官)文中提示我們要注意他們的哪個動作?(闖)除了動作,你還能聯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內容想象一下他們進來會說些什么嗎?(讓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扶的過程)

  三、在自主學習中感悟故事的高潮和結局(由扶到放)

  1、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朗讀感悟,對課文的前一部分內容作了分析解讀并成功地完成了課文前一部分的學習,能總結一下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嗎?(讀—想—讀)

  2、學生用剛才的方法自主解讀

  二、三場戲。(第二場戲的主角是?第三場戲的主角是?)

  3、學生自學,提醒學生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來認識機智勇敢的杰克和杰奎琳。圈畫關鍵詞句。

  4、交流

  (1)、杰克的表現,關鍵讀好哪個地方(真冷)?指導朗讀,指名演讀。

  (2)、杰奎琳的表現,她的機智、勇敢你認為關鍵是讀好哪個地方?(重點提示:“嬌聲”理解)讀一讀。

  指名用“嬌聲”對文中的德軍說話。

  四、課本劇表演,加深理解

  選擇文中一兩個片段,對片段所描述的場景,圍繞“機智勇敢”、“沉著鎮定”的`性格特征展開合理想象,進行課本劇表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二戰結束后,為了表彰伯諾德夫人一家,法國政府決定為他們一家三口每人頒發一枚自由榮譽勛章。在頒發勛章時,要發表一段感言,如果是你來授勛,你會說些什么呢?同學們自己想一想,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圍繞三個主人公描寫了幾個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對于本課的教學,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對不同的斗爭場景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誦讀課文為依托,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去領悟課文內涵。

  開始,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定。“想辦法跟敵人周旋”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

  當教學到“德國軍官從杰克的手中奪過蠟燭”的時候,我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也在場,你覺得情勢是怎樣的?你會怎么做?讓學生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那想動蠟燭又不敢動、不能動,卻又不得不動的情況下的緊張和機智,引領學生真正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和人物的個性特征。

  最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又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再現了“智斗”的場景,讓學生對人物的認識有更進一步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表演,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2

  一、讀題

  師:誰來讀一讀課題。

  生讀(突出半截)師:這蠟燭不長,只有半截。

  生讀(突出蠟燭)師:你強調了蠟燭,這可是藏有情報的蠟燭。

  齊讀。

  二、復習,整體感知,拎出主線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眼前浮現了哪些畫面呢?

  生:我看伯諾德夫人四處藏情報的畫面。

  師:在戰爭年代,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與德國強盜斗爭,多不容易呀!

  生:我看到德_官槍過蠟燭,點燃了蠟燭的畫面。.

  師:這半截蠟燭系著他們以一家的性命,情況多么危急。

  生述(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了保護情報和敵人周旋的畫面,那么,你們聽到他們分別說了什么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把它劃出來。

  生讀課文,劃句子。

  師:伯諾德夫人說了什么?生答略

  杰克說了什么?生答略

  杰奎琳說了什么?生答略

  三、學習第三小節

  師:我們首先來看伯諾德夫人的話。(出示)誰來說一說?

  生1說。

  師:你說得很準確,也很清楚,一個標點,一個標點,都說出來了。誰再來說。(略)

  四、學習第四小節

  師: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可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又一場更大的危機降臨了。(課件顯示:蠟焰搖曳,時間嘀嗒嘀噠響起) (略)

  五、學習第五小節

  (課件:時間嘀嗒嘀噠聲音繼續響著)

  師:此時空氣仿佛凝固了,時鐘的聲音不斷在耳邊回蕩著、回蕩著。突然,小女兒杰奎林說話了(出示)

  師:誰來說一說(生1說)你再來。(生2說)

  師:杰奎林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生:(嬌聲)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對誰會嬌聲地說呢?

  生:我會對我的爸爸媽媽說。

  生:我會對我的爺爺奶奶說。

  生:我對我的親朋好友、長輩們說。

  師:可是,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杰奎林怎么能對這殘忍的、兇狠的、殺人不眨眼的德國人說呢?

  生:我知道了,杰奎林故意這樣說,是為了讓德國人喜歡她,不懷疑她。

  生:杰奎林非常聰明,她是用自己的天真來騙德國人的。同時她也非常勇敢。

  師:誰來嬌聲地說一說?(生1、生2說)

  師:你們說得真好,我也想嬌聲地說一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半截蠟燭上樓睡覺嗎?”我說得怎樣?

  生紛紛:老師,你說錯了,是一盞燈。

  師(驚訝地):她心里明明想的是那半截蠟燭,怎么說成一盞燈了呢?

  生:她不能說半截蠟燭,因為一說會引起德國人的懷疑。

  生:因為媽媽想把蠟燭吹熄,哥哥想把蠟燭拿走,如果她還說半截蠟燭的話,德_官可能會想他們一家怎么都要著蠟燭呢?莫非這蠟燭理由不可告人的秘密。

  師(領悟狀):哦,原來是這樣。杰奎林是多么了不起的小女孩呀!我們一起嬌聲地說一說。

  生齊說。

  六、拓展

  師: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過了一會兒,三個德_官終于離開了伯諾德夫人的家。同學們,當我們面對此時此刻的蠟燭。(課件:一盞熄滅了的蠟燭)閉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現哪些畫面呢?請你用筆把他寫下來,給“半截蠟燭”這個真實的故事劃上一個_的句號吧。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綠線中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為。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綠線中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3、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

  4、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為。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板書課題:半截蠟燭

  2、齊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半截蠟燭”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3、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

  1、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檢查生詞的掌握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要求讀準確,特別強調“燭”、“諾”、“遭”“盯”“琳”等字的讀音。

  2、提醒字形:你認為哪些字需要我們在書寫時特別留心?

  3、描紅、臨寫3個你認為易寫錯的生字。

  四、理清課文脈絡

  1、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2、提供句式:當__________________,(誰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怎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以上回答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畫出不太理解的詞語。

  2、學生質疑詞義。

  3、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4、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絕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詞語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后,她終于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后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由于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指名朗讀,齊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討論交流:

  ⑴伯諾德夫人機智沉著。

  ⑵伯諾德夫人對情報收藏工作十分負責任。

  ⑶辦法巧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綠線中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5、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

  6、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為。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準備:

  一、聽寫生詞。

  二、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序。

  1、學生深入讀文,弄清故事情節。

  2、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用向上的斜線表示危機出現,向下的斜線表示危機過去。

  學生初畫:

  再教育適應的位置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危機出現、過去的原因,可以嗎?

  學生補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點熄重走奪上樓

  圖上好像還差點什么,再補上半截蠟燭就顯得更清楚了,怎么畫呢?(注意畫出蠟燭長短、燭焰的變化。)

  燃吹點燃端奪拿

  點熄重新走回上樓

  3、引入編排課本劇的程序

  瞧!課文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戲劇性。正好,課文后面安排了編排課本劇的作業。(指名讀題目)

  “默讀課文,圈出描寫伯諾德夫人全家人的動作、神情、語言及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先讀一讀,再和小組同學合作,將故事編排成課本劇演一演。

  4、指導編排的程序

  編排課本劇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編寫劇本(現成的語文)、物色演員、準備道具。這里,對演員的要求特別高,不但要演好語言、動作,還要演好表情,以表現內心的活動,而這一切只有在“劇本“(課文)中細細地體會。

  現在我們就按題目的要求來編排課本劇,為了編排的方便,我們把戲分為三場,分別對課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句子,圈出關鍵詞語,反復朗讀。

  3、其他角色該樣演?

  4、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入角色。

  四、第二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場戲的中心人物又是誰?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如果讓你來演杰克,你打算怎樣演?

  學生討論,逐一明確。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繼續讀課文,圈出關鍵詞語,邊讀邊體會伯諾德夫人此時的心情。

  5、齊讀第三段課文。

  五、第三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怎樣來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交流所畫的句子,反復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嬌聲”:甜美可愛的童聲

  提問:杰奎琳為什么“嬌聲地”對司令官說話?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練習杰奎琳的內心獨白。

  5、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6、教師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懷著對祖國的熱愛,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勇敢與機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六、指名表演課本劇,同學評議。

  七、作業。

  回家給父母講講《半截蠟燭》的故事,講清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補充進去。

  燃吹點燃端奪拿

  點熄重新走回上樓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4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心理,體會伯諾德一家對德國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課時安排

  1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德國人的殘酷_。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了解故事內容

  1.導語:同學們,晏子的能言善辯,使我們體會到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劇本。(板書:半截蠟燭),從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語言的機智巧妙。(學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內容。

  (1)學生默讀,了解故事內容。

  (2)指名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位家庭婦女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一天晚上,德_官闖進她家,點燃了蠟燭。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德軍巧妙周旋,保住了蠟燭,保住了蠟燭中的情報,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1.過渡:同學們,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們一家與德軍的巧妙周旋中,你認為誰的貢獻?你最欣賞誰的語言,為什么?

  2.學生自讀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間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貢獻的過程中引導感悟人物語言。

  (1)預設一:認為伯諾德大人貢獻。(因為當她看到德軍點燃蠟燭時,急忙取出油燈,還說這燈亮些,準備把蠟燭換下來,從這里看出伯諾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機智……)

  師:在這么危急的情況下,你們認為伯諾德夫人當時說話應該是怎樣的神情、語氣?(輕松自然、鎮定、不露馬腳)。誰來試著讀一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師:讀到這里,我們不禁感到伯諾德夫人多么機智勇敢,想演一演嗎?那你可要好好地準備準備了,仔細揣摩一下她的動作、心理和表情。(學生準備──指名演。)

  老師做旁白,一名學生演。

  表演得怎么樣?同學們評價一下。(“急忙”取油燈,吹蠟燭,但是在德軍面前卻是非常從容的。)

  再演一次。學生讀伯諾德夫人的心理活動,教師旁白,學生演。評價。

  (2)預設二:杰克也有貢獻。(因為他想出了抱柴火這個辦法,雖然沒有實現,但一定是他這種勇敢的做法感染、帶動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會勇敢地和德軍戰斗。)

  師:杰克的表現怎么樣,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交流:(從他說的話“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聰明,他這么說德軍不會懷疑他。從“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燭臺”看出他十分鎮定。)

  師:讓我們帶著鎮定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學生讀)

  (3)預設三:認為杰奎琳的貢獻。(因為是她將蠟燭拿走,保住了情報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聰明。她說“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理由,還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讓人覺得她真的很困的樣子。杰奎琳選擇了司令官,而沒有選擇中尉,因為從上文看出兩個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說明她很聰明。她說“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這樣的話可以得到德軍司令的喜愛,就不會刁難她。說明她很機智。)

  師:你們覺得杰奎琳的話該怎樣讀呢?

  學生交流看法。(天真、純潔。)

  師:大家試著讀一讀。(自讀、指名讀、評讀、再讀。)

  師小結:保住情報站是全家人齊心協力的結果,小女兒杰奎琳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師小結:是啊,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個家庭,拯救一個國家。(電腦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師:學完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三、初步體會劇本這種文學形式的特點

  1.導語:跟你讀過的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比較,這篇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學生默讀思考。

  同桌同學交流著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內容。對話之前一般有個括號,提示這個人說話時的動作或神情,或者說明他們當時正在干什么或當時的情景。)

  師:是啊,劇本就是通過人物對話和提示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的。這樣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且領略到人物語言的獨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劇本來讀一讀。(為學生推薦《日出》《雷雨》等經典之作。)

  四、作業

  1.講述《半截蠟燭》的故事。

  2.小組合作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3.閱讀其他劇本,感悟人物語言。

  B案

  課前準備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基本情況。

  2.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寫法上很特殊的課文──《半截蠟燭》,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意見會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文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是對話的形式。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4.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于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并能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

  3.說說讀劇本和讀課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從劇本里讀懂這個故事的?

  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回答,教學重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覺和體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不一定能明確的說出)讀劇本更要聯系上下文,聯系具體的情景。

  三、深入閱讀,感受形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半截蠟燭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想象體驗:半截蠟燭被點燃了,正在一點一點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國鬼子發現,那會怎樣呢?

  想象的空間很大,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德國鬼子對伯諾德一家的_;

  (2)德國鬼子對地下活動的破壞等。

  對學生的想象要有引導,要求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嘗試朗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4.在這樣的情況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嘗試朗讀“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

  5.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嘗試朗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6.自由組合成小組,嘗試表演這段故事。

  四、內化形象,感悟語言

  1.閉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腦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寫一寫。

  2.交流每個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說一說,你的印象來自于課文中的那些詞句,有感情的朗讀。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說說課文和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各有什么特點。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5

  一、導演說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讀一個發生在二戰時的故事。題目叫做?

  生:半截蠟燭。

  師:這是一個劇本,課前你們讀過這個故事了吧,我們先來理一理。這個故事的前面有一個舞臺說明。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

  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師:地點是在?

  生:法國伯諾德夫人家中。

  師:這個故事當中有這些人物,分別是——

  生:伯諾德夫人,法國的一名家庭婦女;杰克,伯諾德夫人的兒子;杰奎琳,伯諾德夫人的女兒。三個德國軍官,一個少校,兩個中尉。

  師:這些少校、中尉都是軍銜。少校相當于一個營長,中尉相當于連長級別。故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開始的時候寫了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半截蠟燭里,接下來就寫母子三人保護蠟燭。你覺得這兩部分,哪一部分精彩一些?

  生:保護蠟燭。

  師:這節課重點來讀這部分課文。

  師(響起敲門聲):你們聽,隨著一陣粗暴的敲門聲,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伯諾德夫人的家中,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打響了。那么這母子三個是怎么想盡辦法保護這半截蠟燭的呢?把書拿起來,快速默讀保護蠟燭這一部分課文。讀完之后我們要補充完成一張情節圖。

  (ppt出示情節圖)

  (生默讀,教師巡視觀察,提醒讀完的同學將情節圖補充完整。)

  師:好,把筆停一下。看看這位同學寫的情節圖。第一處他寫的是“端起”。除了這個端起,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生:端走。

  師:可以。后面這個括號,他填的是“奪回”。還有不同的填法嗎?

  生:被奪回。

  師:哪一個更合適?

  生:奪回,因為上面一橫填的都是敵人怎么做。

  師:看來你不僅讀懂了課文,還讀懂了這張圖。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做一回導演,說一說戲。愿意嗎?媒體推出“導演說戲”。

  生:愿意。

  師:請你看著這張情節圖,向劇組人員簡單地介紹一下劇情的發展。自己看著屏幕練一練吧。

  師:導演,請問你貴姓。

  生:我姓李。

  師:哦,李導。我們請李導簡單向劇組人員介紹一下劇情。

  生:伯諾德夫人先點燃蠟燭,后來德國佬來了,又把蠟燭給吹滅了。但是德國佬說屋子里太黑了,又把蠟燭點燃了。

  師:等等,這個蠟燭倒底是誰吹熄的?

  生:伯諾德夫人。

  師:對,要把“誰把蠟燭怎么樣了”交代清楚。你可不能亂導。

  生:三個德國軍官來檢查,嫌屋子里黑,點燃了那支藏有秘密的蠟燭。伯諾德夫人拿出一盞油燈,她說還是油燈的光亮,就把蠟燭吹熄了。德國軍官說多點幾支蠟燭也好,這樣就更亮了,于是又點燃藏有秘密的蠟燭。杰克說那么生點火吧,可是柴房里比較黑,想把蠟燭給端走。可是德國軍官不讓他把蠟燭拿走。最后,杰奎琳對德國軍官說,晚上了,天黑,想拿這支蠟燭上樓去睡覺。

  師:好,你還把“母子三人分別找了個什么借口把蠟燭怎么樣了”都交代清楚了。請問你貴姓。

  生:姓陳。

  師:跟大導演陳凱歌同姓,了不得。但是我覺得說得太復雜了。能不能說得再簡潔一點?

  生:首先是由德國軍官點燃蠟燭,接著伯諾德夫人借口油燈更亮把蠟燭吹熄。可是德國軍官又點燃了蠟燭,杰克找了個想到柴房搬柴火的借口想把蠟燭端走,但是被德國軍官奪回。最后是杰奎琳借口想上樓睡覺把蠟燭端上樓。

  師:既清楚又簡潔,還加上了一些恰當的連接詞,把情節發展中的幾個波折也交待得非常清楚,不錯!貴姓啊?

  生:我姓胡。

  師:你沒有胡導,你導得非常好。

  師:這個故事的情節就是這樣,通過母子三人輪流跟敵人的交鋒、沖突,把劇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聽著導演的介紹,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個故事。

  生:一波三折。

  生:層層推進、有驚無險。

  師: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劇本,就是這樣,通過對話,一步一步地推進了故事的情節。這是劇本的第一特點。

  (師板書:對話、推進情節)

  二、演員演戲

  演出形

  師:導演做得不錯。接下來,盛老師要請你做一回演員來演戲,有興趣嗎?

  生:有!

  師:你們說說看,在保護蠟燭這個過程中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生:杰奎琳。

  師:那她就是女一號了,是不是?

  師:好,盛老師請你們再一次默讀“保護蠟燭”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杰奎琳的臺詞畫下來。

  (生邊默讀邊畫臺詞,師巡視。)

  師:說吧,找了哪些?

  生:我找了“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一句。

  生:“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你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生:還有“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師:盛老師也把它們找出來了,請你們看著這個屏幕練說一下杰奎琳的這兩句臺詞。

  師:誰挑一句,說給大家聽。

  生:“司令官先生,天黑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師:誰友情提醒他一下。

  生:應該是天晚了。

  師:天黑了,樓上黑,兩個黑,聽起來好聽嗎?應該是天晚了。把臺詞說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

  師:聽到這兒,誰的眼前出現了杰奎琳的樣子?如果你是導演,你準備挑一個怎樣的演員來演杰奎琳?

  生:美麗的,可愛的,純潔的。

  師:美麗的人多了,可愛的人多了,純潔的人也多了。我還不知道該挑誰?我行嗎?

  師:具體一點。

  生:她要有寶石般的眼睛。

  師:哦,有這樣的眼睛好找的。

  生:還有笑容要像百合花一樣純潔。

  師:哦,有這樣笑容的,也容易辨別。還有補充嗎?

  生:笑容要很甜美的,眼睛也要很大的。

  師:你們這么說有依據嗎?

  生:括號里面有藍色的字。

  師:你們知道括號里面藍色的字叫什么嗎?我告訴你們——舞臺說明。就是提示了說話人當時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等。

  師:看來你們在這些舞臺說明文字的幫助下,初讀對話,已經能夠初步地讀出杰奎琳的形了。

  (師板書:形)

  演出神

  師:但是真正要把這個人物演好,還必須走進那個人的內心世界。請你們再來讀一讀,品一品她說的這兩句話,你覺得從她的臺詞當中還能品出什么來?

  生:我覺得讀著杰奎琳的話,我仿佛看到了德國軍官放松了警惕。

  師:杰奎琳是怎么讓德國軍官放松了警惕?

  生:她說“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杰奎琳讓軍官把注意力轉移到他女兒身上。

  生:我覺得杰奎琳很想讓德國軍官早點離開他們的國家。因為她說“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

  師:為了勾起他的思鄉之情,注意力都轉到女兒身上了。

  生:杰奎琳為了讓德國軍官喜歡她,所以稱他“司令官先生”。

  師:其實,他大不了是一個什么官?

  生:一個少校。

  師:少校相當于——

  生:相當于營長。

  師:但是她把他叫成?

  生:司令官。

  師:哄他開心呢!杰奎琳聰明嗎?體會到了這一層,誰再來說一說她的臺詞。

  生:“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師:我想采訪一下你這個杰奎琳,你說“和你聊天真有趣”,你覺得真的很有趣嗎?

  生:不有趣。

  師:你那么喜歡這個德國軍官嗎?

  生:不喜歡。

  師:那你現在真實的情感是什么?

  生:厭惡、憎恨。

  師:杰奎琳對德國軍官厭惡、憎恨能從前面的臺詞里找到依據嗎?

  生:我真討厭德國佬。

  師:這句臺詞在前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師:她說討厭,而且還說是德國佬,這個佬就是一種輕蔑。你看“闊佬,鄉巴佬”都是很討厭的。這句臺詞表達了她真實的情感,這叫——

  (師板書:言為心聲)

  師:但此時此刻,她這種情感能表達出來嗎?

  生:不能。

  師:必須把它深深地藏在心底。她得——

  (師板書:藏)

  生(齊):言藏心聲。

  師:體會到這一層,你再來讀杰奎琳的臺詞。我想這次你們不僅能讀出她的形,還能讀出她的神來。

  (師板書:神)

  師:好,這回你們來推薦一個演員來演一演最后精彩的一幕。好,就請這個女孩來。再找一個德國軍官給你配戲。找誰?就請你。

  師:盛老師來說畫外音。你們都做文明觀眾。

  師(配畫外音):在保護半截蠟燭的過程當中,伯諾德夫人和杰克兩人接連受挫。這個時候,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燃越短。此時此刻,這半截蠟燭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這母子兩人的心緊張得都提到嗓子眼了。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突然杰奎琳打了一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生(打個哈欠):“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師:她寶石般的眼睛在燭光下顯得異常可愛。少校看著她那粉嘟嘟的小臉蛋,笑了。

  生(笑):“當然可以,美麗的小天使。我也有一個像你這么大的女兒,和你一樣可愛。她叫瑪琳娜。”

  師:杰奎琳的笑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

  生(天真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生:“那么晚安,小姑娘。”

  生(疲倦地):“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師:演得不錯吧。你們看戲很輕松,實際上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杰奎琳就這樣端著蠟燭一步一步地走上樓梯,當她踏上最后一階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故事就這樣,通過對話,向我們刻畫了一個如此天真可愛,聰明機智的杰奎琳形象,這是劇本的第二個特點,通過對話刻畫人物。(板書:刻畫人物)

  三、編劇續戲

  師:眼看一場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災難,就這樣被杰奎琳巧妙的,輕輕的化解了。此時此刻,心有余悸的一家人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接下來請你來過一過劇作家的癮,補寫幾句對話,請你任選一個角色寫下來。括號里可以寫舞臺說明,比如人物的神態、動作等等。

  (生想象寫臺詞)

  交流學生寫的'臺詞。

  生:(伯諾德夫人流著汗)終于把該死的德國佬趕走了。

  師:這可是冷汗。我仿佛看到了伯諾德夫人當時的樣子了。

  生:(伯諾德夫人高興地說)親愛的,可真有你的,把危機化解了。

  師:一個自豪的母親形象。

  生:(杰奎琳滿頭是汗地說)剛才可嚇死我了,幸虧我聰明。

  生:(杰奎琳嘟嘟小嘴)終于把這些德國佬趕走了,真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回來了。

  師:我特別欣賞你寫的嘟嘟小嘴。讓我仿佛看到了真實的杰奎琳。

  生:(杰克松了一口氣)杰奎琳你真是太棒了,不然我們都會遇難的。

  師:杰克也是心有余悸。

  生:(杰奎琳呼了一口氣)還好我及時,差點被德國佬發現了。

  師:嗯,人家緊張的時候是吸了一口氣,你輕松了就呼出一口氣。

  生:我是寫杰克的,他放松了一口氣。

  師:放松了一口氣,我們有點聽不懂,應該是?

  生:松了一口氣。(杰克松了一口氣)總算保住了蠟燭里面的秘密。

  師:此時此刻,德國佬都走掉了,你們還需要言藏心聲嗎?

  生:不用。

  師:所以你們一口一個德國佬,盡情地把心里想說的話說出來了,真是——

  生:言為心聲。

  師:剛才,你們通過臺詞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課文中的形象是吻合的。你們寫得很成功,編劇做得很不錯。但原文為什么不寫下去了呢?讓我們以后去發現。

  四、觀眾評戲

  師:盛老師還想請同學們做一回觀眾,來評一評這個戲。你們說,這個戲好看嗎?

  生:好看。

  師(ppt出示兩個問題):據說有些觀眾看了這個戲后,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護了蠟燭,何必還要費事寫伯諾德夫人和杰克與敵人的周旋?這是第一個疑問。還有一個疑問:劇本的題目是否改成“生死攸關的蠟燭”更好?針對這樣的疑問,你們這些小觀眾又有怎樣的評論呢?任選一個話題發表你的看法。

  生:我想說說第一個問題。如果不寫伯諾德夫人和杰克與敵人周旋的話,就不能突顯出劇本里很危險的情形。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說不能體現劇本的——

  生:跌宕起伏。

  生:我也選擇第一個問題。不這樣寫不能體現保護蠟燭的困難。

  師:這樣寫才顯得杰奎琳偉大。

  生:我也想說是第一個問題。不這樣的話,不能刻畫出杰奎琳的聰明、機智。

  師:你覺得有比較,才更能刻畫出她的聰明機智。

  生:如果不這樣寫,不能體現時間緊迫。

  師:難道你們認為所有的功勞都是杰奎琳一個人的嗎?

  生:因為杰克失敗了,所以杰奎琳才想出這樣的辦法。

  生:如果沒有伯諾德夫人和杰克這樣做的時候,杰奎琳根本沒有時間這樣做。

  師:我同意。

  生:伯諾德夫人和杰克試著一次又一次地打消敵人的顧慮,敵人的顧慮一點點降低,最后到杰奎琳那里終于打消了。

  師:一句話,有了前面的鋪墊才有了后面的高潮,才能形成故事的一波三折。

  生:可能伯諾德夫人平時就是這樣言傳身教的。

  師:可以這么說,是他們母子三人同心協力保護了蠟燭。同意嗎?

  生:同意。

  師:最后一個問題改成生死攸關的蠟燭可以嗎?

  生:可以是可以的。但是用半截蠟燭更能顯示出當時情況的危急。

【《半截蠟燭》名師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半截蠟燭作文09-04

半截蠟燭續寫09-09

《玲玲的畫》名師教學實錄12-19

孤獨之旅名師教學實錄03-02

尋隱者不遇名師教學實錄03-06

鯀禹治水名師教學實錄03-06

半截蠟燭續寫6篇09-09

《比尾巴》教學實錄12-18

《風箏》教學實錄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