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流和湖泊》的反思優秀范文
《河流和湖泊》的反思優秀范文1
在"我國的湖泊"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五幅我國湖泊的圖片,在講完內流河、外流河后,自然過渡到湖泊,湖泊也分為內流湖、外流湖,內流湖多為咸水湖,外流湖為淡水湖,兩大湖區也分別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區,這樣教學過程會比較順暢,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多。
關于"京杭運河"的教學,結合課本中的讀圖練習,指導學生通過讀圖完成練習題即可,因為這個知識點學生在初一的`歷史課本里已經了解,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在講完后順便補充一點關于南水北調工程中,古運河的現實作用,為后面講南水北調時埋下伏筆。
通過課堂練習,學生一邊繪制中國水系圖,一邊填寫本節課所學習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大部分學生掌握的較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能從材料中找到相關有用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加強訓練。同時作為地理教師,我在語言的組織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有經驗的師傅學習,爭取更大的
《河流和湖泊》的反思優秀范文2
其重要性在于能夠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以及幾條非常著名的河流,不僅了解世界大河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從情感上給學生以美的教育,認識到是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按照本來的教學設計,我是按部就班先學習河流的概況,再了解河流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但是之前在一個班級教學的時候我卻發現,這節課按照這樣一個順序來上,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很難讓學生一上來就投入到老師的課堂教學里,而是較被動地接受,并且從引入部分來說其實很難作到又能讓學生認識到河流的重要性,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后面幾個班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方式。
按照正常的學習順序,首先了解河流的概況,包括河流的源頭、注入的海洋。但總感覺這樣的順序對學生來說情感上首先沒有接納:什么是河流?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河流?河流對人類有什么用處?并且如果一上來就告訴學生什么是河流,學生的印象依然不深刻。所以,在處理這節課的順序上,我打破課本上的順序,把河流的概況放在后一步學習,首先學習河流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用處。“那么什么是河流呢?把這個問題作為新課的引入部分,先讓學生說。事實證明這樣處理效果是好的,學生很積極地從生活中出發,聯系生活中的河流來談。于是老師適時地引入河流的概念,學生有了新的見解,對河流概念的抽象描述也就不難理解了。在學習了河流的概念,再認識人與河流的辨證關系之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河流是怎樣的呢?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上海市黃浦江的圖片,并提出了5個問題:你知道這條河嗎?從哪里來?流向哪里去?它對周圍的居民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它未來的`命運會怎樣?看到圖片后學生的反映是強烈的,這條河流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老師又及時地放了有關河流洪水暴漲引起的洪澇災害的視頻,學生很自然地聯系河流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并且學生們很積極地表示課后要繼續弄清楚這條河流的狀況。老師則這條河流作為課后作業,一方面可以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課后對身邊河流的實踐考察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
《河流和湖泊》的反思優秀范文3
本節是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河流與湖泊第一課時,授課中我主要以學習指導法為主結合講授法進行本節的教學,教學中特別注意讀圖環節。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氣候要素的影響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節的各種地圖外,還要引導學生查閱"中國地形圖"、"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降水量分布圖"、某地的"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等。即通過閱讀本章的地圖,歸納得出現象和特征;通過閱讀前兩章的相關地圖,分析得出這些現象和特征的成因,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逐漸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在講授"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內容時,我主要從讀圖練習入手,通過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讓學生總結出外流河、內流河的概念,進一步得出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讀圖,觀察內、外流區的界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進行比較,并給出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外流河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特別借助多媒體設計了“知識儲備”這一環節,學生可以通過擴充的知識來分析圖2.29,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和湖泊》的反思優秀】相關文章:
河流和小溪作文(優秀7篇)01-23
河流和小溪作文07-06
(精)河流和小溪作文01-23
湖泊的作文08-21
【優秀】河流的作文15篇10-08
河流的作文10-02
傾聽河流作文03-10
河流與小溪作文07-15
(優)河流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