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

時間:2024-10-23 11:31:0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1

  楊善洲老書記植樹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們姚關鎮。當初,老書記要到大亮山栽樹,鄉親們都勸他,那地方風吹石頭跑,栽樹根本不可能?衫蠒浾f:“以前,鄉親們不止一次地來找我,讓我多為家鄉做一些貢獻。我承諾過,就一定要兌現!只要我們有決心,就一定能把樹種下去,而且一定能種活!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

  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村民的生活處于“一人種三畝,三畝不夠吃”的困難境地。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賬”。

  20多年來,老書記帶領大家,憑著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禿禿的大亮山變成了望不到邊的綠海。松樹長高了,果樹成林了,植被明顯改善了,斷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書記還帶領群眾架起水管,將泉水引進村里,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場還承擔著3個鄉鎮11個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共計2.5萬人的飲水供給任務和3萬多畝甘蔗的灌溉任務。

  鄉親們最真切地體會到老書記造林帶來的好處,是在去年的大旱當中。20xx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長達半年的持續干旱使群眾種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邊的村子,群眾家里的水管卻依然流著甘甜的泉水。群眾情不自禁地說:“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這樣的大旱我們怎么熬過!

  老書記在創辦林場的同時,還想方設法為周邊的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首先是修路。雷打樹村委會的8個自然村土質肥沃,盛產生態蔬菜,青菜、蘿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長久以來,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馬馱走幾十里山路去出售,運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爛在地里!老書記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又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修路需要一筆勘測費,為了節省這筆開支,他買來水準儀自己勘測。老書記帶著鏨子和手錘,和大家一起選石頭,一起砌石頭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時,大家去吃午飯了,他還在埋頭選石頭。18公里彈石路,就在老書記的帶領下,朝著大亮山的邊邊角角延伸。

  通電,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書記親自帶人到保山買來電線和設備,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線路,架桿拉線,幾個月后,電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圓幾十里第一個通上電的村子,村民們從街上買回來的燈泡終于亮起來了!電接通的那天,興奮的村民們自發籌錢宰了一只羊,敲鑼打鼓地送到了林場。那天晚上,林場職工和村民們聯歡,到處都是歡樂的笑聲,村民們笑啊、樂啊、跳啊,感謝老書記給他們送來了光明。

  大亮山林場的發展,更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擺田村綠廠子村民小組原先是一個很窮的地方,老書記就把林場間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賣,用賣的錢買來了電線和電桿為村子接通了電,村民們從電視上學到了很多科技知識,并運用到玉米、水稻、烤煙、茶葉生產上,從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22年來,林區群眾人均所得糧食從原來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20xx年,林場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廠,加工間伐的林材。到現在,林場支付給當地村民間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勞務費超過了36萬元。

  20xx年8月老書記住院治療,每天都有群眾自發地到醫院看望他。中秋節那天,四五十個姚關老家的農民,專門從100多公里外趕到保山,帶著家鄉的土特產和親手做的月餅送給老書記。60公里外施甸縣的群眾來了,40公里外潞江壩的老百姓來了,保山城里的親朋好友也來了,為了不影響治療,醫院只允許派幾個代表進去,可其他人卻一直圍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開,期盼老書記早日康復。

  大亮山的人民群眾永遠不會忘記:楊善洲對家鄉人民許下的承諾,已經用他晚年22個春秋的艱苦奮斗,兌現給了父老鄉親。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2

  楊善洲從事革齤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仍舊心里記掛著他的家鄉,他說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就這樣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楊善洲書記,他無私奉獻了他的`一生。

  楊善洲書記身上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終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奮斗一輩子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楊書記一輩子清貧,一心為了人民,是黨員們的典范。他一輩子貴在堅持,應該說大對于數黨員干部,退休了,安享晚年也是人之常理,可是我們的楊善洲書記,卻選擇不一樣的道路。他的這條道路,充滿了艱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才綠染了大亮山,讓大亮山附近的村子通了電,村平易近有了水喝,出產成長了,糊口敷裕了,當大旱到臨時,村平易近們真正體驗到了楊善洲功德不可限量。

  我是一名新教師,楊善洲書記的這份堅持正是我該學習的。身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老師,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和本分。萬事開頭難,一開始,教學經驗不足,在教課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候拿到教材會無從下手,不知該怎樣處理,怎么更好的把知識重難點傳授給學生。也許某節課上得思路不清,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也許某節課上得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讓學生提不起勁來;也許某節課教學重難點沒能把握住,讓學生沒學到什么,也許……還有很多個“也許”。這都是我面臨的一個有個的難關,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但是如今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的先進事跡后,他那堅忍不拔的意志,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地精神,以及服務于人民的那份永恒的熱情與執著……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該想想楊書記,努力克服困難,勤勉奮進;對待學生時,也該想想楊書記,熱愛學生,無私奉獻。

  楊書記的精神時刻地讓我銘記在心中,時時地激勵我前進。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3

  通過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的斗志和情操

  楊善洲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幾十年來,對黨的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30歲擔任縣級領導,39歲擔任地委副書記,50歲擔任地委書記,60歲退休后放棄舒適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樹造林,當荒山變成林海后,又無償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移交給當地政府。

  縱觀楊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觸最深的是:他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懷,有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無私、談泊名利、樂于奉獻的獻身精神。這一切都是這位共產黨員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對我們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正處在社會變革和轉軌變型的環境中,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意識形態出現多元化,誘惑也不斷增多,部分人抵擋不住誘惑,信念開始動搖。此時,我們黨推出這位忠以報國、誠以修身、勤儉自強、信以立業、德才兼備的時代楷模,很及時,也很有必要。

  我們共產黨員要認真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緬懷先進人物,更要傳承和發揚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為標準來調整和找準自己的人生航向。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們應以病人的利益為重,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居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醫療事業,自覺地推動新醫改方案的實施,推進醫院的發展,把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用扎實的工作、敬業的精神、創業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來譜寫一曲共產黨員的生命之歌,留予后代吟唱!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4

  聽完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總有一種想交流和分享的欲望。在報告會的現場,自己不僅被講述者感動得熱淚流淌,而且內心翻騰著許多感慨進而引發了一些深度思考。

  報告會安排得非常好。一是5個講述人分別是楊善洲在職時的老部下、一起辦起大亮山林場的創業者、楊善洲的女兒、姚關鎮的負責人以及多次采訪過他的記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立體地向我們展示了這位“百姓書記”,作為在職時的領導和退休后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以及作為一名父親,所表現出來的信仰與堅守、襟懷與大愛。二是劉云山部長最后的感言也讓報告會的內涵得到進一步提升。他聲情并茂地提出的“為什么”“差什么”“學什么”三個問題,重重地敲在了每一位與會者的心坎上。

  聽完報告會,有三點體會比較深刻。

  一是感人至深。無論是作區委、縣委書記還是地委書記,楊善洲滿心裝的是一方百姓,撲下身子干實事,所思、所想、所為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教農民拌種時挽起袖子攪和大糞;下鄉調研一竿子扎到基層以至于司機到處打聽才找到他;困難時期怕增加百姓負擔每次雷打不動地自己掏飯費;退休后本可以到省會城市安享晚年,甚至可以向組織提出一些照顧的要求,卻毅然回到家鄉,在常人難以接受的艱苦條件下上山種樹,履行自己在崗位上時提出的為家鄉辦些實事的承諾。這些細節無不反映出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對信仰的堅定與執著。入黨時的誓言,他用盡了自己的一生去踐行、去兌現。

  二是震撼心靈。通過講述者的介紹,發生在楊善洲身上的一些事,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面對早年守寡的年邁母親、含辛茹苦節儉持家的老伴,面對雖為地委書記的子女卻只能在山里種地、喂豬、砍柴的孩子們,他只要稍微動動心思,一家老小的境遇就能根本改觀?墒敲鎸δ敲炊嗉覍龠在農村的部下,他沒有去爭這份利益。

  ——地委書記的工資不低,卻因為經常接濟別人或為一些村子買良種,多年下來都沒有任何積蓄。在妻子寫信希望丈夫寄些錢修修破舊的房子時,他只能拿出30塊錢,讓妻子買些盆盆罐罐擺在屋里接漏下的雨水,甚至囑咐妻子實在不行就挪挪床鋪。

  ——女兒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參加考試,希望實現農轉非,甚至也懇求過爸爸幫忙打個招呼?缮頌榈匚瘯浀臈钌浦迏s堅持原則,不搞特殊。我想,每一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將心比心都能體諒楊惠蘭對擺脫貧窮與困境的渴望,對走出農村的向往。

  ——當歷經艱苦,用22年時間把大亮山8萬多畝光山禿嶺變成林海后,他把估值上億元的林場無償轉交給了地方。

  楊善洲不需要錢嗎?他對家人沒感情嗎?絕對不是!只是在親情與名利面前,他毅然選擇的是大愛,選擇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高尚情操的堅守!一個人做好一時容易,做好一輩子是極其艱難的。這份堅守的背后,是他高尚的人格和堅定的意志。

  三是令人深思。不可否認,當通過各種媒體聽多了一些權錢交易的案例,或某些有悖黨的宗旨的行為時,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有時難免會失望、會無奈,進而會認為這是社會發展中無法回避的,久而久之便進入一種無痛感的狀態。

  報告會深深觸動了我的思考。一個黨派和團體,需要大力宣傳自己的綱領、宗旨、政治主張,但對其中的每一個個體來說,當你選擇了這份信仰,應該做的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闡釋,而不是空洞的地表白,甚至心口不一,那樣既不能服人,也無法樹立威信。在社會的轉型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現狀,如果每一個黨員,都能躬身自省、檢視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只用電筒去照別人,那么,全國7000萬人的黨員隊伍,該是多么強大的一股力量,該是多么有感召力、不可戰勝的一個群體。

  作為報社一名編輯記者,一位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者,當我帶著這種感動、震撼和思考重新審視自己和工作崗位時,內心更多了一份激情和使命感。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深入貫徹實施,水利事業必將迎來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期,水利新聞工作者在引領輿論的過程中,既要見事也要見人,要去發現、挖掘系統內“創先爭優”活動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讓楷模熠熠生輝,讓正面的力量引領事業前行。

  這是一種責任!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5

  一、簡介

  楊善洲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六十年如一日,牢記黨的宗旨,艱苦奮斗嚴要求,淡泊名利講奉獻,事跡十分感人。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我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是學習他的“無私”。楊善洲同志一生節衣縮食,兩袖清風,不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謀私利,清正廉潔。學習楊善洲,就是要學習他大公無私的精神,舍小家為大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保持一名共產黨員艱苦奮斗、廉潔自律的情操。

  二是學習他的“敬業”。楊善洲同志從基層做起,長期擔任領導職務,退休前忘我工作,退休后志在基層、志在邊遠,把綠化荒山、義務植樹作為己任,一干就是22年。學習楊善洲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就是要學習他把畢生奉獻給黨的事業,永葆本色,鍥而不舍。

  三是學習他的“為民”。楊善洲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義,學習楊善洲,就是要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時刻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公仆,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近期創先爭優工作開展情況

  1、強化效能建設,推動機關創先爭優活動開展

  一是深入開展“敢負責、勇擔當”大討論活動。街道黨工委提出“什么是敢負責、勇擔當?為什么要敢負責、勇擔當?如何做到敢負責、勇擔當?”的大討論主題,要求全街上下認真開展學習討論,并在討論中做到兩個結合,首先要與新一輪的“雙向承諾”結合,找準薄弱點、明確攻堅點,接受群眾監督,其次要與推動當前工作相結合,在各項工作中提質提速,真正圍繞中心抓作風,貼近重點提效能。二是打破常規,深化年度考核。此次年度考核,街道堅持全員參評,全面綜合考核,并把嚴格獎懲兌現作為考核的著力點,街道對參加此次考核的綜合成績排名前15位和后10位的同志,對應的同等檔次獎勵標準分別上浮和下調5%,對后5位的同志進行試勉談話,并及時提撥3名考核優秀同志,在機關內部樹立了良好的用人導向和爭先機制。

  2、強推“陽光村務”,抓四議促公開,以流程保規范

  近期,街道社區結合實際,認真梳理納入流程化管理的社區重要事項,將“四嚴禁、六不準”等九項與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的流程制成公示榜,在8個社區大廳公開,對其他經常性事務的流程圖印制成冊,發放給辦事部門和工作人員,并擺放在大廳,方便群眾知曉和監督。同時健全黨員議事會、居民代表會的制度,共推選產生了154名黨員議事會成員、401名居民代表。朱崗社區在肥西紫蓬鎮開發100畝工業地產、衛崗社區擬投資500萬元改造農貿市場等,均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此為契機,街道把“陽光村務工程”納入社區黨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求各社區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規范操作,努力在基層民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上取得實效。

  3、強化中心意識,立足一線創先爭優

  一是在大建設上,傾情服務。重點圍繞王大郢銅陵路高架項目拆遷,街道成立工作組,與社區黨員干部一起,放棄節假日、休息天,奮戰在一線,在政策宣傳、答疑解惑、丈量登記、幫助搬遷上,積極作為,目前,涉及群眾的130戶中,已順利拆遷112戶,下剩18戶正在重點攻堅。二是在大維穩上,迎難而上。街道成立兩個工作組,全力做好金地國際城物業與業主糾紛和分路口拆遷安置上訪問題,街道和社區黨員干部主動上門,宣傳政策不厭其煩,切實做好維穩工作,確保不發生越級大規模上訪,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三是在大服務上,創新作為。首先是構建“大城管”格局,實行資源整合,重心下移,街道和各社區成立城管辦,將市容、城管、文明辦的職能和人員歸口管理,科學整合,街道和社區分管領導任城管辦主任,變分管為直接抓,捆綁考核,聯動推進。其次是探索社會管理創新新辦法。按照網絡化“一網多絡,多網合一”的模式,開展大調研,初步確定沁心湖社區作為首批試點,目前試點單位工作正逐步展示,沁心湖社區管理創新的“半月談”活動,“愛心屋”虛擬養老院和“紅山楂”愛心接力等創新舉措已初顯成效。

  4、抓好規定動作,務求取得實效

  一是組織開展“聽民生、問民計、促發展”群眾意見、建議征求活動,共收集意見、建議八類44條,對于涉及街道、社區的,落實責任人和措施,加以改進,對于不屬于轄區范圍的及時上報,做到件件有著落。

  二是開展領導點評。按照要求,開展了黨組織對個人,上級對下級的創先爭優點評工作,全街共點評黨組織64個,黨員1495人。通過點評,肯定了成績,找出了不足,明確下一步努力方向,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是組織開展嚴守換屆紀律專題公開承諾。目前街道黨工委已設定出基層黨組織、普通黨員、科級干部和黨工委承諾參考內容,并將“5個嚴禁、17個不準、5個一律”印發各黨組織和每位黨員手中進行學習,按照要求,下一步要認真開展公開承諾活動。

  三、下一步打算

  1、抓好結合。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重點工程、社會管理創新等各項中心工作有機結合,總結和推廣創先爭優好做法和好經驗,著力培養和樹立事跡突出,特色鮮明的先進典型,營造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

  2、抓好分類指導。重點圍繞機關、社區、非公及“兩新”組織工作實際和特點,有針對性抓好指導和培育。機關要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提升能力和素質上來推動創先爭優,“村改居”社區要在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和社區黨員服務大建設上來推動創先爭優,新成立社區要在社區管理、服務居民上推動創先爭優,非公及“兩新“組織要在提高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上推動創先爭優。

  3、抓好組織領導。要強化責任意識,特別是組織系統人員要爭先作表率,率先種好責任田。創先爭優和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主體作用,周密部署、落實責任,扎實開展,真正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6

  通過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的斗志和情操

  楊善洲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幾十年來,對黨的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30歲擔任縣級領導,39歲擔任地委副書記,50歲擔任地委書記,60歲退休后放棄舒適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樹造林,當荒山變成林海后,又無償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移交給當地政府。

  縱觀楊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觸最深的是:他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懷,有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無私、談泊名利、樂于奉獻的獻身精神。這一切都是這位老共產黨員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對我們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正處在社會變革和轉軌變型的環境中,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意識形態出現多元化,誘惑也不斷增多,部分人抵擋不住誘惑,信念開始動搖。此時,我們黨推出這位忠以報國、誠以修身、勤儉自強、信以立業、德才兼備的時代楷模,很及時,也很有必要。

  我們共產黨員要認真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緬懷先進人物,更要傳承和發揚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為標準來調整和找準自己

  的人生航向。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們應以病人的利益為重,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居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醫療事業,自覺地推動新醫改方案的實施,推進醫院的發展,把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用扎實的工作、敬業的精神、創業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來譜寫一曲共產黨員的生命之歌,留予后代吟唱!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7

  拿起筆,從未感覺如此的沉重。一陣陣莫名的感動不時涌上心頭,給了一種黑暗中看到光明,絕望里收獲希望,落寞時重拾信心的感覺。沒錯,我受到了極大的感染,而感染到我的不是秀麗的景色,也不是拋頭顱撒熱血的壯舉,而是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楊善洲,男,于1927年1月出生在云南省施甸縣姚關鎮陡坡行政村的大柳水自然村。楊善洲在12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人世。從那以后,楊善洲就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生活他經常要和母親到村后的大亮山上挖野菜吃,可能就是這種貧苦的生活,鑄就了楊善洲那種農民特有的樸實和骨氣。

  1934年到1949年,楊善洲一直都在家中務農,后來參加了鄉農會和武裝隊,還任了小隊長。勤勞樸實,不斷進取的楊善洲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極度認可,先后被調到鄉鎮府,區委會,縣政府工作。并于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書記;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書記。

  看了這些簡歷,一個農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當上了保山的地委書記,雖有些不甘命運束縛,不斷進取的精神在里面,但在那個年代,有這樣經歷的人很多很多?晌覀內チ私庖粋人,去學習一個人又怎能單看這小小的簡歷呢?

  楊善洲,一生清廉,做事非常有原則,從沒有行過為官之便,自己的家人本可因他的工作關系從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并可遷入城市。但楊善洲卻說:“身為領導干部,我應帶好頭,我相信我們的'農村能建設好,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園”他斷然撤消了讓家人進城的報告。

  楊善洲,每天忘我的工作,深入基層,和廣大農民一起插秧,栽包谷,他因忙于工作幾年都顧不上回一次家,他的岳母直到離開人世那天就只見過他一面,他的小女兒直到8歲才見到了他的父親.他的大女兒在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家中只有楊善洲的娶子和老母親,楊善洲的娶子和老母親不得不自己帶上孩子冒著大雨走著夜路趕往縣上的醫院為孩子看病,三個人在路上不小心掉下山崖,幸虧被樹藤掛住才逃過一劫.對自己的親人,楊善洲是自私的,是沒有盡到責任的.但作為一名干部,他對群眾是極度負責的,是非常無私的.他為了群眾的利益,舍棄了個人的利益,這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楊善洲61歲時從保山地委退休,上級領導安排他到昆明安享晚年,但他斷然拒絕了,而是決定回到家鄉的大量山上種樹,這對于一個退休的老人來說,是個多么不同尋常的舉動啊,可楊善洲就是這么一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回到家鄉后住到了大亮山上,搭了個油毛氈房便開始了他的栽樹工作,其中楊善洲遇到了很多困難,沒有樹種,他就到城里的街上撿果核,資金短缺,他拿他的退休金來給林場工人發工資.后來雖得到了政府300萬元的資助,這筆錢中本可以有自己的一部分提成,但楊善洲把這些錢全部用在了林場和附近村寨的建設.楊善洲在林場期間,不管是下鄉還是出差都是自掏腰包,23年從未報過一張發票,也沒報過一分出差費.而且自己的娶子在林場坐過四次林場的吉普車,楊善洲還自己交了370元的油錢.家里蓋房子需要錢,可楊善洲,一個退休工人東拼西湊盡只拿得出9600元.1999年11月,楊善洲提砍刀為樹木修枝,不慎跌倒,腿被摔傷,從那以后他再也離不開拐杖了.但他沒有放棄,而是用更加堅定地信念來兌現自己對村民的承諾.

  利用23年的時間,楊善洲帶領林場職工造林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修建林區公路26公里,架設高壓線路15公里,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材.為6個自然村修通了公路,為8個自然村架通了生產,生活用電.為4個行政村1萬多人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等等,這是一組多么驚人的數據啊,這就是一位退休老人放棄了安享晚年的時間所作的貢獻.

  有人為楊善洲老人算了一筆帳,占地7.2萬畝的林地,共有華山松5.8萬畝,其中3萬畝已經郁閉成林,一畝種200棵,5萬畝就是1000萬棵,一棵按最低價30元算,就是3億元啊.而楊善洲淡淡一笑:”我為的不是錢”并把林場的所有權無償交給了國家.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楊善洲以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的崇高信念譜寫了自己不朽的一生,作為人民公仆,楊善洲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薄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60年如一日可是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忘我工作.這是一種奉獻的最高境界,這是一種值得推崇,值得效仿的做人準則,這是一種應刻載史冊的黨員風范.

  在10月10日,楊善洲老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老人用一生譜寫的生命贊歌將永遠傳唱在祖國的大地上.他的優秀事跡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二十一世紀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舞臺,建設家園的重擔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時會迷茫,有時會頹廢.但楊善洲就是我們的榜樣,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它在大亮山栽下的不只是樹,還有責任,還有人生的升華.我們一輩子不一定能做很多事,但我們有有生之年就該多做些有意義的事,作為一個職工,我們就該忘我的工作,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作為大山的兒子,我們就該知恩圖報.

  大亮山考應住了60年不遇的干旱,當很多地方田間小麥,在干渴中慢慢死去.牛棚的老黃牛在炎熱中閉目養神.一棵棵大樹泛黃了枝葉,綠草不能叢生,鮮花不能綻放。連人的飲用水都受到威脅時,大亮山上卻依舊清泉流淌,一片生機盎然。這就是楊善洲永不過期的貢獻,相信保山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全中國人民會永遠記住他.

  作為云銅的一個職工,讓我們從今天做起,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忘我的工作,無私的奉獻。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8

  楊善洲同志30歲擔任縣級領導,39歲擔任地委副書記,50歲擔任地委書記,在地方黨委部門工作的40多年里,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持續公仆本色,戴草帽,穿草鞋,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呼為“草帽書記”,退休后放下了去省城安度晚年的機會,毅然奔赴深山植樹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大亮山建成了5。6萬畝規模的林場,最終不計任何報酬,把價值超過3億元的林場交給了當地政府。這就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共產黨員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楊善洲同志“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也正是用這種“一輩子的信念,一輩子的追求,一輩子的堅守”去體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也真實地實踐了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人生價值,他的精神是我們新一代黨員領導干部學習的楷模。

  一是學習楊善洲堅定理想信念,鞠躬盡瘁和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楊善洲同志是一個革命建設年代成長起來的黨員領導干部,他的思想深深地受到黨的先進文化洗禮和時代潮流的影響,對黨忠誠、對祖國熱愛、對人民負責成為他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跟著黨走,一切聽黨指揮,成為他人生的永恒信條。努力干事創業、謀發展是他人生的執著追求。退休前,他廢寢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樹造林,把“我要回家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這句話講得鏗鏘有力,真正履行了一個共產黨員一生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忠實承諾。我們學習楊善洲精神,就是要時常懷有一顆進取之心,始終持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人生的歷程中不斷磨練意志,錘煉人生,增強黨性修養,忠誠于黨的事業,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是學習楊善洲淡泊名利、廉潔自律、克己奉公之德。

  作為一個歷經艱辛磨難考驗的'黨員領導干部,楊善洲同志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始終用“常修為政之德、長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來規范自我的一言一行。一輩子節衣縮食、生活簡樸,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私利,用自我的實際行動回答了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是當人民公仆,還是當官做老爺等問題。他時時刻刻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忘我工作,充分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崇高品質。他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為我們領導干部樹立了一面為政、干事、做人的光輝旗幟,應對當今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應對群眾訴求日益增多的趨勢,我們學習楊善洲精神,就是要把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勤修廉潔自律、克己奉公之德,常懷敬畏之心,始終做到謹慎用權、民主用權、秉公用權,始終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行政,權為民所用。

  三是學習楊善洲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

  楊善洲同志退休前,不論在任何崗位,都始終把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各個崗位上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退休后,仍然心系群眾,心系家鄉的脫貧致富,以實際行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盡心盡力,嘔心瀝血,展現了老一代共產黨人“孺子!钡木耧L貌。作為一名人大的黨員領導干部,我們首先要學習楊善洲同志這種大公無私、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樹立終身服務社會的理念,克服“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消極落后思想,以一顆平常之心正確對待職務升降和工作崗位輪轉,不論在什么崗位,都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時時牢記人民的重托,想想當官為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其次是要學習楊善洲同志退休不褪色的公仆本色,不論是在“一線”、“二線”和退休,都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心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想方設法,干事創業,發揮自我的一分光和熱,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9

  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仆本色。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干部,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干部后,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總之,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進一步加強執政為民的.理念,隨時謹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我們的干部職工,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績,以達到“創先爭優”學習提高的目的。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10

  近日,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地學習了楊善洲的先進事跡的。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

  我們應該學習楊善洲同志的愛崗敬業、淡泊名利高貴品質。做過9年石匠、工農干部出身的楊善洲,當了保山地委書記,依然保持著淳樸的農民本色。他臉色黝黑,雙手老繭,和農民一起鋤田、栽秧,走家串戶體察農民的困苦,給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給困難戶力所能及的幫助,下鄉不給農民添負擔。

  我們應該學習他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好黨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首先要愛崗敬業,艱苦奮斗。

  我們應該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干部后,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

  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我們應該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里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黨的寶貴財富,是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楷模。

  S年10月3日

【學習楊善洲事跡體會】相關文章:

楊絮的作文09-27

泊船瓜洲作文12-26

泊船瓜洲作文(精選)01-26

潿洲島作文09-02

鸚鵡洲原文賞析12-19

泊船瓜洲作文12-19

白鷺洲作文03-14

擇善的作文09-08

善“辨”作文07-28

論善的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