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 1
教材分析
《西湖春曉》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綠水江南》中的欣賞內容,由賀培真作詞,賀綠汀作曲。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合唱歌曲,歌詞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首歌曲的節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飄蕩的感覺,形象地表現了“人在鏡中喧,船在畫里搖”的意境。欣賞這首歌曲,在讓學生感受合唱所營造的意境和藝術魅力的同時,了解與西湖有關的音樂與文化,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學生分析
因為我所教的學生學習生活在北方,所以對江南的生活、文化、音樂并不了解、熟悉,但這也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欣賞《西湖春曉》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并運用到今后歌曲的演唱中;課前請學生查閱關于西湖的資料(詩歌、圖片、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進行課上交流,并在課下收入到個人成長記錄中。
教師準備:《西湖春曉》音樂、西湖風景課件、《平湖秋月》的音樂。
學生準備:贊美西湖的詩歌、圖片、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西湖春曉》的合唱聲音效果與歌曲所營造的意境。
2.“走進”西湖,了解西湖。
(1)詩人筆下的西湖。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2)畫家與攝影家眼中的西湖(有關西湖的繪畫及攝影作品)。
(3)我們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我們生長在北方的人們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風景,經常用“大漠黃沙”來形容戈壁,用“銀裝素裹”來形容北國的千里冰封。其實江南的美景也是數不勝數,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說什么呢?
生1:秀美。
生2:俏麗。
生3:靈氣。
師:這些詞語用來形容江南美景一點兒也不為過,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處風景比做西施,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是西湖。
師:對,蘇軾就曾在詩中這樣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見,西湖有多么的美麗。
二、欣賞《西湖春曉》
師:今天,我們就共同欣賞一首贊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曉》,聽一聽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課題并初聽歌曲)
師: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1:朝陽。
生2:柳梢。
生3:綠水、青山。
師:歌中又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種演唱形式?(復聽歌曲)
生1:淡淡青煙漫山腰。
生2:皓皓朝陽上柳梢。
生3:柳浪鶯聲報曉。
生4:這首歌曲是合唱。
……
教師出示歌詞。
師: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師向學生詳解詞意。
師:請大家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西湖春曉》)。
師: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1:優美。
生2:抒情。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被優美的音樂感染了。這首歌曲的作曲者賀綠汀就是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他在創作這首歌曲時采用了6/8拍這種復拍子,營造了歌曲亦詩亦畫的意境,就像我們正蕩舟在西湖之上,欣賞西湖的美麗景色。
師:請同學們邊聽歌曲邊輕聲哼唱,并用身體來感受歌曲的韻律。
學生用身體感受歌曲的韻律,并輕聲哼唱。
三、拓展──走進西湖
師:我們從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這遠遠不夠,讓我們“走進西湖”,更深層地去了解西湖。請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關西湖的資料。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關于西湖的資料。
師:經過小組內的交流,你能說一說你的感受嗎?
生1:有很多贊美西湖的`詩句。
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圖片,太美了。
師:西湖歷來就被文人墨客所稱頌,他們是怎樣贊美西湖的呢?
生:朗讀(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平湖秋月》。
師:那么讓我們來看一看畫家和攝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樣的?
生:將查找的資料進行交流。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平湖秋月》。
師:西湖是詩,西湖是畫,西湖同樣也是音樂家指間流淌的旋律,剛才大家在欣賞詩歌與繪畫攝影作品時所聽到的音樂,就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音樂《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無窮,而西湖美麗的傳說又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讓我們來聽一聽西湖的故事。
學生1向同學們介紹《明珠西湖》。
學生2向同學們介紹《許仙和白娘子》。
師:文人墨客贊美它,畫家描繪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現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畫中人,邀請全班的同學和我一起去欣賞西湖的美景。
教師播放西湖風景課件(背景音樂《西湖春曉》)。
生:觀看課件,欣賞西湖的美景,并隨音樂邊聽邊哼唱。
師: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其實,在祖國各地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美麗的景色,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去觀賞。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 2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情感和語文實踐能力。
使學生能夠感受文本所描繪的美景,體會作者對西湖春天的喜愛之情。
通過分析文本中的語言表達和修辭手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講述西湖春天的美麗故事或播放相關視頻,引出《西湖春曉》課題。
講解知識點:
教師詳細講解《西湖春曉》的詩意和描繪的.景色,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
組織課堂活動:
設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欣賞古詩的技能。
布置作業:
根據《西湖春曉》課題,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鞏固學習效果。
教學資源:
確保每位學生都有《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及本節課所需的學習資料。
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如西湖春曉的圖片、視頻等。
評估與反饋:
通過課堂表現、小組討論和課后作業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 3
教學目標:
感受歌曲《西湖春曉》的合唱聲音效果與歌曲所營造的意境。
了解與西湖有關的音樂與文化,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談話法,利用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導入童聲合唱歌曲《西湖春曉》。
欣賞歌曲:
初聽歌曲,提出問題:歌中唱到了什么?歌曲的情緒怎樣?
復聽歌曲,提出問題:歌中又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種演唱形式?
講解演唱形式:
講解八六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播放學校合唱團演唱的《西湖春曉》視頻。
拓展:
引導學生交流所查找的有關西湖的資料,背誦相關古詩,欣賞西湖的繪畫和攝影作品。
教學資源:
準備《西湖春曉》音樂、西湖風景課件、鋼琴、多媒體課件等。
學生準備贊美西湖的詩歌、圖片、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
評估與反饋:
通過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指導。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 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西湖春曉》的詩文和歌曲,感受西湖春天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
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利用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詩文:
教師詳細講解《西湖春曉》的詩意和描繪的景色,學生朗讀并理解詩文。
欣賞歌曲:
播放《西湖春曉》合唱歌曲,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聲音效果。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詩文和歌曲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動:
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形式(如繪畫、朗誦、表演等)來表達對《西湖春曉》的理解和喜愛。
教學資源:
準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西湖春曉》合唱歌曲、西湖風景圖片等。
學生準備筆記本、筆等學習用品。
評估與反饋:
通過課堂表現、小組討論成果和拓展活動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提升文學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
【四年級下冊《西湖春曉》教案】相關文章:
春曉的作文08-05
(經典)春曉的作文09-20
《春曉》鑒賞07-13
春曉的原文及賞析11-14
《春曉》教學實錄03-06
《春曉》作文(精選15篇)12-05
《春曉》原文翻譯及注釋02-29
滿井春曉作文08-18
美麗的西湖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