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學校教研工作的建議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努力去解決的問題,如:
一、教研心態的缺失。
二、年段負責制和教研組工作不能協調,教科研成果和資源不能科學整合形成教研成果的累積,導致教師智慧和熱情的浪費。
三、教研組長教學任務重,做研究報酬低,學校對教科研的重視和投入遠遠低于對年段管理的重視和投入,對學校教研工作的建議。
本文主要就這三大問題闡述筆者的思考和建議。
先談教研心態缺失的問題,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有組長提到的“校內的公開課推三阻四,市級公開課爭著要上”的現象,是這個問題的典型例子,不是某一個組特有的,好幾個組有這種現象,這背后有著各種的因素在起作用,值得我們深入反思: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學校層面的原因,整個私立一中的校園文化實際上是一種赤裸裸的“求利”文化,商業氣息濃于學術氣息,人的精神得不到重視和尊重,這種文化氛圍嚴重地影響著行政、老師甚至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另外,學校領導、下組行政較少參與教師的準備過程,老師為公開課精心準備的勞作過程實際上只是孤軍奮戰,得不到校方的支持和肯定;
其次,在教研組層面,公開課及其評課的組織大多是在應付,在走過場,學期之初對當前學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缺少深入研究,公開課計劃缺少研究目標的指引,很多時候是為開課而開課,開課只是開課教師私人的事,和整組的教研目標無關(甚至教研組本身就沒有具體的目標),另外由于開課的目的、研究探討的指向不明確,評課缺少研究的心態,評課過程中有時會偏離問題的解決,偏離就課論課的學術研討,甚至有些時候還出現借評課評價人的現象,開課者和聽課者不僅沒有實質性的收獲和成長,甚至產生對開課的畏懼;
第三,在教師個體層面,他們愿意開更高一級的公開課,實際上包含著對校內公開課的質疑的成分,他們不是不愿意開課,而是希望開節有著實質性收獲能推動自己專業成長的課。大家都看到,去年慧芳老師的一節市級公開課和前不久的傅燕欽老師的錄像匯報課,不僅英語組動了起來,幾乎是傾全組之力幫忙規劃、修訂、反復試講,而且后勤處也全力配合,從場所到設備等等都盡力滿足開課教師的需要。這樣的重視,壓力很大,但也是一種榮耀,如果我們老師在教研組內開公開課也能這樣受重視,他們或許就不會推三阻四了,我們看到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的那幾位年輕老師,他們一年來要開三四節的公開課,壓力很大,但他們還是比較樂意的,因為他們備課、反復試講、修正的過程中他們的師傅、備課組長常常陪伴其左右適時指點,我經常收到他們發來的短信:吳老師,我第幾節開課,你能過來聽嗎?這個學期九年級的蔡勵菁的名著備考復習指導課,七年級的鄭艷陽的詩歌教學研討課,都是主動請纓的。
通過以上三個層面的分析,教研心態缺失的問題根源在上,而不在下,應當自上而下地解決,教科室和各教研組都應該加強研究、靠前指導、經常督促,真正把教科研和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結合起來,把教研真正做出發展人的事業,那么老師對教研的抵觸心理就會逐漸消除,聽評課才可能成為有效的教研形式,教師的業務學習和理論提高才可能逐漸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集備活動才會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元共存、智慧共享的燦爛圖景。
第二個問題,“年段負責制和教研組工作不能協調,教科研成果和資源不能科學整合形成教研成果的累積,導致教師智慧和熱情的浪費,是學校教研工作的極大損失”。這是負責任的組長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感嘆和憂慮。
我們學校的管理是典型的“單腳跳”,年段是學校管理的唯一支點,多數年段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班級管理這一頭,對教學管理往往也表現出較強的年段本位。這和我們的評價機制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是跟年段要成績的,不是向教研組、備課組要成績的,下指標的時候都是年段長在和校長討價還價,然后年段長再和班主任討價還價,什么時候備課組的工作納入過高中考的評價指標體系?所以“成績首先是‘管’出來的,其次才是‘教’出來的,不過肯定不是‘研究’出來”的觀念根深蒂固,于是,比較成績時我們談的更多的是上一屆如何,這一屆如何,不是哪個教研組如何,哪個備課組如何。教研組、備課組很多時候是無關緊要的,老師是具體某班的老師,不是某組的老師,他只要對班級負責,無需對教研組負責,這樣的教師個體競賽怎么能讓全組教師實現智慧共享?讓學校的教科研實現累積狀增長?我想,這恐怕也是教師把教研當做消耗性工作,對教研活動熱衷不起來的原因之一吧。
那天去聽福州一中語文組組長林志強的講座,林老師無意中提到他要給備課組下指標,筆者很驚奇也很震撼,當時筆者就聯想到去年和初中數學組去雙十中學參觀時聽到的“校長都得讓備課組長三分”那句話,再聯系到在陜西師大附中、海南中學、翠園中學、福州三中、以及莆田一中所看到的情景,我想教研在學校事實管理中的位置是否突出,一個學校是年段管理和教研管理兩條腿走路還是年段管理的“單腳跳”,是一流名校和普通學校的重要區別之一。
所以,組長反映的這個問題,如果要有個根本的解決,關鍵要靠學校管理模式和評價機制的調整和完善。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并不是可以毫無作為,連步奇老師對英語科教輔材料的思考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建議組長們會后再看看。教輔的質量和我們的教學質量緊密相連,教輔編寫其實是個很好的教研平臺,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聯合起來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需要為教輔編寫定框架體例,然后組織骨干教師根據框架的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今后教學需要的判斷分工編寫,學校幫忙聯系出版商,爭取正式出版物的書號,至于銷路不是問題,只要是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的,可以建議以校方批量采購的方式解決,我們教育集團這么大,內銷市場就很大。教輔的編寫在為教師教研交流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提高教輔的實用性,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研教學資源有效共享的同時,還可以將它發展成一個產業,教師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可以兼顧。學校、教師、學生多方共贏。
當然筆者的這點想法要成為現實,困難很大,需要協調的事也很多,這里僅是給學校和各位組長提個建議,具體的操作還是先找一兩個條件比較成熟的組搞試點,能行再推廣,學校在這方面也有予以支持的表態,不過是不是能成還得試了再說,因為這還涉及到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問題——教研組長的精力問題。
這個問題,是學校人力資源統籌的問題,我認為是很值得認真對待的,我們很多組長年齡在40歲以上,人到中年,生活、工作需要付出精力的地方太多太多,但大家基本上都在超工作量,對組長們而言,多上幾節課,賺一點超課時補貼,其實際價值和作用沒有得到實現,是一種不幸;對學校而言,組長的作用僅發揮到多教一些班,省點眼前的辦學成本,而不能讓這些骨干力量把學校發展推向新的層級,也是一種悲哀。建議學校慎重統籌,適當增加報酬,減少課時量,讓教研組長有精力抓教研,讓教研組長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以上三個問題的在本質上是我校教科研制度建設的問題,我們將“教育就是服務”標榜為我校的辦學理念,建立一套科學的教科研制度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應該是“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
【對學校教研工作的建議】相關文章:
對學校的建議04-14
給學校的建議作文11-03
對學校發展的建議03-13
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03-10
【熱】對學校發展的建議03-13
關于對學校發展的建議03-08
學校教學工作建議(精選11篇)11-30
對學校發展的看法和建議_建議書02-26
各種家長對學校的建議范文04-29
給學校的建議范文8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