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

時間:2024-10-09 08:36: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不能完全滿足的時候,就需要協商達成一致,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不是家長制,即無論父母說什么,孩子都要無條件執行;或是孩子制,父母過度地妥協溺愛,在絕大多數家庭中,當遇到需求不統一的時候,都需要協商。

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

  協商的場景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人生抉擇。協商不好,往往沒結果,一家人還不愉快;協商得好,問題解決,大家都愉快,而且這種形式也會慢慢形成規則,形成默契,也會減少協商的次數。

  那么我們該如何說,才能達到協商一致的目的呢?協商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句話總結:協商時,要讓孩子做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判斷題或論述題。

  我們分別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爸爸媽媽時常會問孩子,晚上你想吃什么呀?

  這就是典型的填空題,而且這個空可填范圍非常寬泛,孩子不容易抓住焦點。這個空填米飯面條也行,填土豆雞肉也行。所以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的本意是問吃米飯的時候炒什么菜,但是孩子可能說的是,我想出去吃肯德基!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說,油炸食品不好,我們在家吃吧!孩子多半會反問,那你還問我干嗎?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就不好聊下去了。

  如果我們將填空題換為選擇題,問題就會改善很多。爸爸媽媽可以這么和孩子說,今晚做牛肉,你是想燉湯吃呢?還是紅燒呢?在有限的話題范圍內,既不會出現話題跑偏的情況,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決定權的。

  第二個例子,也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每當孩子提出想打游戲的要求時,爸爸媽媽們一般會說,都什么時候了,還玩兒游戲,不玩了不行嗎?這句話相當于給孩子出了個是非判斷題,學習是對的,游戲是錯的;要么是1,要么就就是0,沒有商量的余地,家長之友《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其實這只是角度的問題,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上學的時候,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對于學習來說都是干擾因素,都是錯的,所以要禁止;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游戲的關系是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時間,讓兩件事都能滿足的問題。所以事情本身是無關對錯的,認知理解不同,重點就有差異,這個時候讓孩子進行是非判斷,往往會發生意見沖突。

  同樣,如果我們給孩子留有選擇的空間,比如和孩子協商,是寫完作業再玩兒還是玩會兒就去寫作業呢?是玩兒一個小時還是半個小時呢?選項是父母設置的,所以孩子無論怎么選擇,都是在可控范圍內,而且在父母讓出決定權后,孩子反而會更加珍惜自己的支配權。

  第三個例子,父母習慣讓孩子論述一件事,然后以一種辯論的形式來證明孩子是錯的,是需要改變的。比如,當父母覺得孩子在體育運動、攝影繪畫等興趣愛好上投入了過多的時間時,通常會說,你看最近學習這么緊張,你覺得還應該參加這些課外活動嗎?那么接下來,孩子就會從各個角度來論述參加課外班是不影響學習的,自己是有能力協調開的,然后爸爸媽媽再從反面論證多少孩子因為過度參加課外活動影響了學習。大家都知道,辯論一旦開始,協商一致就不可能了。

  那么換成選擇題是什么情況呢?

  爸爸媽媽可以問孩子,最近功課這么緊張,我們要不要暫時把課外活動停了,等到假期的時候再專心地去做呢?或者我們在保證功課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只在周末進行呢?

  給出孩子合理的選項,孩子也能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在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要爭辯什么。據心理學家分析,給出更具象可行的條件,孩子更容易接受。

  最后總結下,在父母和孩子協商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要把問題解決的想法。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注意,給出合理有效,具體可行的選擇題,而不要出填空題、是否判斷題或論述題。

  讓出決定權,往往就就會收獲更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和家長交流,需要一種協商機制嗎】相關文章:

怎樣與孩子交流09-21

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期望寄語250句01-03

開學季家長怎么和孩子一起減壓11-14

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有效方法05-18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12-27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03-16

孩子上初中家長05-06

怎么和孩子溝通相處11-10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12-18

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