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數學教案集合十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法算式,并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副圖的意思。
3、專心的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螃蟹
2、數字卡1、1、2,符號+、=。
3、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師出示一只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2、啟發幼兒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個泡泡,
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并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4、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并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2、看分合式寫數字。
仔細觀察分合式,在空格處天上正確的數字。
3、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的加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要用加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分析圖形的三項特征。
2、發展幼兒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學具:釣魚桿、(紅、黃、綠、大、小、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特征的魚若干 海綿墊圍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樣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顏色形狀標記若干、獎品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魚的三種特征。
今天天氣不錯,我們去釣魚吧!
喲,這里有一個大池塘。哇,里面有許多魚,有些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自由說說顏色、形狀、大小)
2、整體感知魚的三種特征,并嘗試用語言完整表達。
我們來個釣魚比賽吧!比一比,誰釣得又多又快!(幼兒釣魚,釣完后坐下休息)
來,讓我們數一數,你釣到了幾條魚?(幼兒自由交流,提問個別幼兒,評出釣魚冠軍,發獎)
小朋友,你釣到的魚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和別人比一比,是大的還是小的?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自由交流、個別介紹,引導幼兒將三種特征完整表達)
3、將魚按三種整體特征分類
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多魚來不及吃完,如果壞了怎么辦呢?(放進冰柜里)
老師的這個冰柜有些特別。不能隨便亂放,得按上面的標記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標記呢?(請個別幼兒說說,大小,顏色、形狀標記)
那這三個標記放在一塊兒,表示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將三個標記組成的三種特征表達完整。)
誰釣到了大的紅顏色的正方形的魚,趕快送來冰柜!(幼兒分析魚的三項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師引導幼兒檢驗)
(同樣的方法:請幼兒個別或集體完整說說三種特征,根據三種特征送相應的魚到冰柜、檢驗操作結果)
4、按三種整體特征釣魚
小朋友,真聰明。再來一次釣魚比賽。這次得按老師的要求釣,每人釣一條,釣來后趕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誰釣得又對又快!
看一看,這次要釣一條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看冰柜上的標記,說一說,個別或集體)
明白就開始!(幼兒到小池塘釣魚,釣到后送到冰柜)
我們看看,全釣對了嗎?(檢驗)
(同樣方法,操作三次)
5、幼兒出題,分男女比賽釣魚。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厲害!現在請小朋友來出題,分男孩,女孩兩隊,比一比哪隊厲害,釣得又對又多又快!
(A請一位幼兒從大小、顏色、形狀標記中各選出一個特征組成釣魚要求)
(B男女對比賽,將魚貼到冰柜表格內,表格分為男女兩塊)
(C檢驗結果,評出勝方發獎)
6、小結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棒!釣得開心嗎?我們下次再來釣,好嗎?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個活動過程都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教師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知識水平出發,選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見,同時也比較感醒悟的抽獎活動,并將"分析圖形特征"這一活動巧妙結合,將枯燥的分析圖形特征游戲之中,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幼兒在愉悅的游戲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圖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老師給孩子們滲透新年和幼小銜接的一些知識時,很多孩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年是多久呀?幾個月是多長時間啊?有多少天呢?"幼兒對于"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孩子多方面智能的發展,因此,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年媽媽的一家"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并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展示12個月、大月、小月、365個日娃娃,使原來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游戲,知道掛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圖卡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日歷、臺歷和掛歷各一份、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筆、人手一份、20xx年日歷表人手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1、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并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么關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三)、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大小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小最小的月是幾月?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五、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
1、認識日歷、臺歷和掛歷。
2、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幼兒嘗試在日歷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附故事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
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里,并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這些房子怎么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頂小頂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來,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點兒,每座有30個娃娃。那座頂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么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蓋好了以后,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著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不受容器的大小、形狀、位置的變化影響,初步感受液體的守恒。
活動準備:
1.教具:量杯一只。高腳粗細不同的的杯子兩只,玩具小熊,鴨子各一只,水(有顏色,便于觀察)
2.學具:人手一套杯子,豆子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感知"一樣多"的概念。
(1)出示玩具小熊、小鴨。客人來了,我們請他們喝飲料吧。
(2)將水倒入量杯中,請幼兒觀察水的位置,并讓幼兒記住刻度。
(3)將水倒入幼兒面前矮而大的杯子。
(4)用量杯量相同的.有色水倒入小鴨面前的小杯中。
(5)小熊有點不高興了,他說小鴨的飲料比他的多,你們認為是這樣的嗎?
(6)鼓勵幼兒想辦法證明大小杯中的水是一樣多的。
(7)引導幼兒將大杯中的水倒回量杯中驗證,觀察水是一樣多的。
你怎么知道水和剛才的一樣多?(水面到達相同的刻度)再將小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問:杯子倒空了沒有?水和剛才的一樣多嗎?
將小杯和大杯進行比較,請幼兒觀察:水是一樣多嗎?
為什么?
2.請幼兒操作活動。
請幼兒將量杯中的豆子倒入不同的杯子中,并觀察其變化驗證豆子是否變多或變少。
3.活動小結。
水和豆子沒有增多或減少,不論倒進什么樣的杯中,都和剛才的一樣多。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順序進行操作,初步感知數的互補關系。
3、專心自己的操作活動,初步學習檢查自己的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5以內個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教具:小魚六條,記錄紙,筆
學具:(1)小簍子若干,內放數量為6的'小魚片片,記錄紙,筆
(2)6個玩具串在一根繩子上,記錄單,筆
(3)《幼兒用書》38-39頁,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小魚游走了
1、教師出示一群小魚:河里游來了一群小魚,你知道一共有幾條小魚嗎?引導幼兒將小于排成一排,并數出和記錄總數
2、教師將一條小魚拿開放在面前:幾條小魚游走了?現在小魚分成了兩份,每一份是幾條?引導幼兒根據小魚的位置說一說小魚分成了1和5,并記錄。
3、請個別幼兒移動小魚,引導幼兒繼續按小魚的位置進行分合并記錄
二. 小組操作活動
1、小魚游游游。幼兒先將小魚排成一排,記錄總數,然后演示小魚游來了或游走了,說一說每次分合的結果并記錄
2、分玩具。將6歌玩具穿在一根繩子上,引導幼兒現數總數并記錄,然后再將玩具分成兩份,波導繩子的兩頭,并記錄下分的結果
3、看房子圖寫分合式,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P38頁),看房子分類圖,請你先將6個圓點分成兩份,再用數字記錄,最后寫分合式
4、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5、給鉛筆排序,觀察鉛筆的長短,在圈中寫上相應的序號
三.活動評價
1.請幼兒介紹“小魚游游游“活動,教師記錄幼兒分合的結果,師生共同檢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復或遺漏,得出6分成兩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發現數的互補關系:總數不變,兩個部分數,一邊數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就越來越小。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知道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
2、在確定某一集合中有10個物體的基礎上,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并學習用相應數字表示計數結果。
3、愿意在數學活動中按規律歸納出快快速數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果籃一個、當地時令水果十五個(其中十個水果放于果籃中,另外五個分成兩個,三個)分別用一塊布遮擋住。
2、1-10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數水果”。
通過"數水果"活動,感知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知道可以用15以內相應的數字表示。
1、數籃子里的水果,確定籃子中的水果數量。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數字10。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一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讓我們一起數一數籃子里面有幾個水果,好嗎?怎么數呢?一共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這個數字10是表示籃子里有10個水果。(教師把10個水果在幼兒面前放回到籃子里)
2、分別根據桌上三組水果的數量,確定每組水果和籃中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
(1)教師手指桌上一組被布遮擋住的水果,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并同時掀開布)那籃子中的10個水果和這1個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共有11個水果)11個水果比10個水果多幾個呢?11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誰愿意上來找一找11在哪里?(教師協助幼兒把找到的數字11貼在黑板上)
(2)依次進行另外兩組水果(12個水果、13個水果)的計數學習。
二、觀察掛圖,分析圖和數字的'意義。
1、帶領幼兒觀察掛圖,分析圖意,明確圖中籃子里的松果和其旁邊的松果是一組。
教師:小朋友,圖中有三組松果,1、2、3。(教師邊數1、2、3,邊用右手掌順著籃子底端隨著語速慢慢移到旁邊的松果下方)每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籃子里,一部分在籃子外面。
2、 使幼兒了解每一個籃子中都有10個松果。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每個籃子里有幾個松果?
3、帶領幼兒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知道圖中數字的意義。
(1)教師:下面我們要比賽數果子。看誰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組一共有幾個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為什么數得這么快?(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根據籃子中10個松果接著計數籃子外面的松果數數,速度會快)第一組松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圖上有這個數字嗎?在哪里?(教師展開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數字)哦,這個數字x可以表示第一組一共有x個松果,我們就在第一組松果后面開始畫一條線到這個數字,把松果和這個數字連起來。
(2)教師:下面兩組分別有幾個松果呢?表示它們的數字在哪里呢?看誰數得快,找得快。(教師鼓勵幼兒從10開始接數確定下面兩組松果分別有幾個,并鼓勵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進行連線)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學習重點: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實際意義。
學習難點:練習用3個數字來編算術題。
學習活動:新建小區
一、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
2、培養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過程。
二、活動準備: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畫、數字1-6、符號 、-、=。
2、人手三幅圖片,筆、鞭炮6串、自制金牌、銀牌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開火車
以前我們玩過數字4、5的開火車游戲,今天,何老師帶大家要玩數字6的開火車游戲。
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嘿嘿!我的火車5點開。(集體、個別)
2、情境感知---看圖學習6的第一組加減法.
你們看,火車已經把我們開到新建的小區里,一共有7個小區,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小區,聽說小區里有許多美麗的花,這么漂亮的小區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參觀啊(電話響)是小區的保安打來的,說這7個小區里分別有三副圖片,請我們小朋友分別用三句話來講述圖上的事情,要是誰能正確的說出這事情的話就能順利的`進入小區。你們愿不愿意來說一說(愿意),那好,就請我們小朋友開始去說一說吧。
1)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圖講述
(1)問:請你來說一說,你選擇到幾號小區的?里面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花盆里有5朵紅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集體驗證,并集體把這件事講述。
(2)分別請到其他小區的小朋友來講述(得到大家驗證后,再集體講述)。
小結: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個小區里的事情講的很清楚了,保安還夸我們都是最聰明的小客人呢。趕快表揚表揚自己。
2)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邊講述邊列出算式
(電話再次響起),又是小區的保安打電話給何老師,說,它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剛才是讓小朋友分別講了7個小區里的事情,現在讓小朋友根據剛才講的事情分別用一道算式題把它記錄下來。
1)交代幼兒操作要求
2)集中提問: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記錄下來?為什么用加法算式?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邊講邊記這道加法算式。(1 6=7)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小朋友除了用這3數字列出一道加法題,還可以用這3個數字列出其它題目嗎?幼兒依次類推,分別得出其他三個算式。6 1=7、7-1=6、7-6=1。再次把算式認讀兩遍。
3、體驗理解---互換規律
1)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題,他們有個小秘密?看誰先能找出秘密來。
小結:1 6=7、6 1=7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總 數不變,所以看到1 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它稱做為朋友題。同樣看到7—1=6,馬上就想到7—6=1。我們也把他們稱做為朋友題。
2)練習互換,老師拿出題卡,請我們小朋友馬上說出他的朋友題是誰?1 6=7(6 1=7)、7-1=6(7-6=1)
4、內化遷移---幼兒游戲
游戲:夜鞭炮
新建的小區建成了,許多居民都要搬新家了,我們為他們放鞭炮吧,但是有個要求:每個鞭炮里面也藏著一個算式題,要是誰能把算式答對,鞭炮就能放的很響,而且還能得個小紅花,同樣,要是沒能把算式答對,鞭炮就放不響。
(2)每次請每隊選一個小朋友參加進行比賽,看看到最后那隊得到的小紅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小結:頒發游戲中金牌得主、銀牌得主。
四:活動結束:開火車是誰打電話來了?哦,保安來電話,邀請我們去參觀另一個新建小區,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帶小朋友開火車離開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繼續探索7的第二、第三組加減。
2、利用區域活動,進一步鞏固看圖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項鏈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出示穿好的項鏈提問:
1、這條項鏈漂亮嗎?為什么?
2、在項鏈上你還發現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規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除了我們的項鏈是有規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么規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么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游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為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兩個問題:
1)你為什么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么規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里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后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
幼兒可以再活動區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并進行相應紀錄。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10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從不同的方向積極探索周圍環境中物體所處的位置。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火車車廂,引導幼兒觀察:
(1)火車有幾節車廂,邀請小動物坐上火車。
(2)從前后不同的方位說一說:小動物坐第幾節車廂?
2、幼兒操作:按教師指令的要求,邀請小動物坐火車郊游。
3、游戲:開火車:聽指令,請乘客下車。
4、幼兒跑組活動:
(1)小樹排隊: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樹排隊,并用數字卡片標上序號。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顏色的珠子,幼兒串好珠子后記錄珠子的序號。
(3)送小動物住新房:根據卡片的要求,把動物送回家。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旅館”的掛圖,提問:
(1)動物旅館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2)小兔、小貓、小狗分別住在第幾層的第幾間?(從不同的方向判斷動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戲:猜一猜,它住哪里?
規則:按教師的指令把動物準確送回家。
3、幼兒跑組活動:
(1)找座位:幼兒兩兩玩找座位游戲,甲幼兒拿電影票,由乙幼兒隨意抽出一張,并把電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兒檢查是否正確,游戲交換進行。
(2)跳格子:5個幼兒共同玩,比一比誰跳得最遠,并說一說“我跳的是第幾行的第幾格?”
(1)練一練:提供10以內粗細、寬窄不同的物體,幼兒按順序排列并放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4)看誰飛得遠:提供紙飛機,幼兒站在同一起點線上飛,飛機落地后,說“我的飛機落在第幾行的第幾格?”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1-10 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考慮到序列是多樣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學中,我進行一些序數變化方式,如:
1.辨認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橫直排的',縱向排的,
2.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如:從左到右是第幾?從右到左是第幾?從上到下上第幾?從下到上是第幾?
3.確認同種類物體的序列,哪個物體排第幾?
4.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如確定了序列中物體的序數后,變換序列中的物體,再認一認變換后的物體排第幾?這樣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數的概念,也有利于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蔬菜的種類繁多,再加上我班幼兒對各種蔬菜有了很好的認識。所以,我以蔬菜為活動的切入點,創設富有情境地學習數學,由逛菜場→買菜→燒菜這一活動過程,孩子們已具備較強數數能力,他們會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讓幼兒說己數數的方法,并在買菜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8的運算方法,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自然而然地學習數學,將數學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中。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在已有數數經驗的基礎上,尋找最佳的數數方法。
2、啟發幼兒根據實物圖上的價格,靈活運用8的運算方法。
3、幼兒在富有情境中學習數學,體驗其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蔬菜的圖片及價格。
2、人手一張買菜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師:我們來玩一個報菜名的游戲,老師說一樣菜,你說出它的菜名?
師:小朋友,你們真厲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師想來開一家飯館,想大賺一筆,在我們魏村大有名氣。
評析: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讓他們充分說出有關菜肴的名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主動思考的欲望。創設情境,從而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逛菜場
1、感知蔬菜數量,說出數數的方法。
出示各種菜的圖片。
師:菜場上的菜有多少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快?
評析:在此環節中,我充分給予幼兒說己數數的方法,并告訴幼兒一個一個數方法是不錯,但速度好像有些慢了,引導幼兒將數數最快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幼兒觀察蔬菜,準確的報出菜名。
師: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老師報第幾行,第幾個,你們報出它的菜名?
我們來換一下,我說菜名,你們說出它在第幾行,第幾個?
找出葷菜,并請你說出它在第幾行,第幾個?
師:看來你們都認識菜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買菜吧!
評析:此環節以游戲的'形式來設計給原本簡單地活動,增強了幾份樂趣,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下子又調動了起來。
三、買菜師:我們拿多少錢來買菜呢?
教師示范買菜。我先買個絲爪吧,把絲爪畫下來,絲瓜是幾元呀?那,還剩下幾元呀?只能買什么呀?
師:接下來,你們來買菜。
幼兒操作。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買的什么菜?
評析:此環節以滿足幼兒個性化學習興趣的需要,讓幼兒在自由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去積累經驗。在買菜的這一過程中,孩子們靈活地進行了8的運算,并用繪畫的方法記錄買菜的過程,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畫下來的菜來介紹,如:有的幼兒用8元錢買了青菜1元、土豆2元、黃瓜1元、金花菜2元、茄子2元,用8元錢買到了這么多的菜,是幼兒對已有知識的復習鞏固和遷移運用。
四、燒菜,結束活動師:我們買了這么多的菜。那,我們就來燒一道菜,讓我們的飯館開張吧!
評析:我以燒菜的口吻結束活動,使環節與環節之間呼應、銜接。
活動反思:
讓幼兒的學習回歸幼兒的生活,關注幼兒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創設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認為在一定的情境下,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學習一定的知識技能,能使幼兒的學習變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活動中要關注幼兒學習方式,使學習成為幼兒真正的自主活動,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提高對數學的敏感性,了解實際生活中數學的作用,將數學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讓幼兒學習得十分輕松,也越來越愛數學。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地探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森林火車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小魚游游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12-31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6-09
大班數學教案08-20
大班數學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