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24 11:49:5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3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經驗,發現問題

  ⒈ 填適當的單位。

  ⑴教師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

  ⑵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

  ⑶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

  ⒉ 羅山寶城廣場占地面積約5( )。

  二、感受體驗,獲取新知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體驗

  (1)閱讀課本知識,同桌交流自己的收獲。

  匯報強調: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干米。

  (2)實際感受

  ①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②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于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3、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學”,再互相說說你在那見過1公頃、1平方千米。

  4、換算(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頃=(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頃=(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三、鞏固運用,加深記憶

  練習二十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第1、4題。

  六、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符號是“°”。

  2. 掌握3個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

  情感目標

  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旋轉成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 情景導入角的計量單位。(課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讀作“度”,用符號“°”標示。

  3. 1度可以簡寫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數值,是“量數”,“°”是“計量單位”。

  5. 作為計量單位“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水沸騰時為100度,結冰時為0度;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高于它就是發燒了;一盞100瓦的燈,連續開10小時,用電1千瓦小時,我們常稱作1度電;近視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鏡;某種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緯32度、東經122度,等等。

  說明:通過課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實例的介紹,生動的`引導角的度量單位“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義。

  1. 請你仔細地讀讀上面3句話,你覺得有什么問題。

  2. 出示P68、P69出現的定義

  i. 一點(O)和從這一點(O)出發的兩條射線(OA和OB)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ii. 直角: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 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 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轉、端點、射線”。

  v. 端點——一點(O)、曾經叫做“一個點、頂點”

  vi. 旋轉——利用圓規畫圓,體會旋轉,繞圓心旋轉;

  vii. 射線——沒有盡頭,也就無法表示長度,所以角度與射線的長度無關;

  viii. 重新定義銳角和鈍角

  ix. 銳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銳角。(與以前說法一致)

  x. 鈍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鈍角。(重點理解“小于平角”)

  說明:通過對概念中關鍵詞的理解,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認識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

  三、學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1.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說明:通過對角之間關系的整理,讓學生能夠熟知不同類型的角。

  四、小練習

  1. 下列這些是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78° ∠=180° ∠=123° ∠=360° ∠=20° ∠=90°

  2. 填空

  一個周角=_____個平角=______個直角

  3. 填“<”、“>”或者“=”。

  銳角〇90° 90° 〇鈍角〇180°

  說明: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對角的分類有更明確的認識。

  五、總結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是幫助學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讓學生體會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幾份地分,分的過程雖然有所差別,但分的結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從而在整體上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材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例題,并就其中的一種結果,揭示了兩種不同的分的過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他各種不同的分法展開進一步討論和交流,體會平均分的每一種結果可以從不同的分的過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題目進一步通過各種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問題,有層次地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平均分本質特征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繼續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題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⑵學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同時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分別操作上述兩種分法。

  2.提問:想一想,剛才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果,這兩種分法的結果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在分的過程中也有同樣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通過課始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較,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面兩種分法的整合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設情景:兔媽媽拿來一些鉛筆,準備將它們分給表現好的幾個小兔子,數一數共有幾枝?(出示12枝鉛筆)

  兔媽媽可以怎樣去分這12枝鉛筆呢?

  2.明確要求

  ①出示條件:把12枝鉛筆平均分。

  ②提問: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來幫幫兔媽媽嗎?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②拿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

  4.初步交流,總結兩種思路

  ①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讓一名學生展示他的結果,同時提問:他這樣分對嗎?為什么?還有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

  ②他們的結果都是這樣的,都分對了,但是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師先請上臺展示的這位同學說一說,然后繼續提問: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不是都與他一樣呢?不一樣的說一說。

  ③小結:雖然結果相同,但他們所想的和剛才分的過程卻可能并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最后,他們所分的結果都是每份鉛筆的枝數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別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還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組內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交流。

  ②小組討論:除了小組內的幾種分法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分法?

  ③小組內總結:你們小組共發現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要努力處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系。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兩種基本策略,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為把握平均分的本質特征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三、鞏固應用,內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

  ①先出示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們分別可能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從不同角度說一說分的過程。

  ③獨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組內校對。

  2.想想做做第5題。

  ①出示圖,學生仔細觀察。

  ②一共有幾本書?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話,可以怎樣分呢?

  ④獨立完成填空。

  ⑤小結:像這樣每份同樣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為是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題。

  ①出示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樣分的?雞是怎樣分的呢?自己先說一說。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這里的每一個習題,都緊扣教學重點力圖為學生創設說的環境,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同時樹立自信,并學會尊重他人。]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2.發散練習:有15個小朋友,要分成幾個人數相等的小組做游戲,可以怎樣分?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下課以后去分一分。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課堂小結,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03-10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02-10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