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學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系。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復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著花壇里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正在干什么?對,20xx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主席臺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著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么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么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么?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說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復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伙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伙伴們聽說我們在這里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后,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臺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復習關于等有關圖形的特征。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為什么?
分組討論后,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為什么?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為什么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匯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饋,匯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伙伴們一起,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里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為愛動腦筋的人敞開著。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現,不斷取得進步!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物體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與同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豐富的實踐活動逐步正確掌握測量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發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m的含義,建立1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實物展示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
(1)學生看圖,第55頁情境圖。說說這是什么地方?
(2)要想知道黑板的長度,同學們有辦法嗎?
(3)操作: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度。你有什么感覺?
(4)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看書55頁。
2、教師介紹米尺。
(1)認識米尺,1米的長度。
(2)小結:量 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寫成1m。
板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3、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觀念
(1)小組活動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長?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2)反饋:你知道了什么?
(3)用手指比劃一下,1m大約有多長?
(4)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m ?
(5)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
二、 用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1、學習例1 。
小朋友還記得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的方法嗎?用這種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黑板的長和寬。把結果填在書上。
(1)小組活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課堂小結
三、課堂活動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1)小組活動
(2)反饋
2、找一找教室里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并實際量一量。
(2)獨立活動。
(2)小組 活動
(3)反饋
四、課堂作業
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教具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個謎語,請聽謎語,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
師:青蛙經常在上面地方?他們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師: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并提出問題。
生1:我發現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蟲子。
生2:我知道青蛙媽媽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根據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生2: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了幾只害蟲?
生3:小青蛙比青蛙媽媽少吃了幾只害蟲?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感受數學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記住各月的天數。
教具、學具。掛圖、年歷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學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發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紀念的重大節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出示掛圖)圖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這些事發生的時間嗎?把你知道的跟同學說一說好嗎?
3、你們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呢?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學習
1、認識年歷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年歷,認真觀察,你可以從年歷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識?
①讓學生獨自觀察
②同桌討論
③你們能根據年歷回答問題嗎?
一年有幾個月?板書:一年12個月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書: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學生記天數的方法
我們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沒有好的辦法讓我們很快的記住每個月的天數呢?
(1)可以用拳頭幫助記憶。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師做示范 學生動手數一數
(2)老師再介紹一首兒歌,幫你們記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兒歌)
板書: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們都記住了嗎?現在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
①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用筆在年歷上畫出來,并說說是大月還是小月。
②老師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個月,你知道是幾月嗎?
4、游戲
我們一起輕松一下,玩個小游戲吧,老師報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請同學們舉右手,是小月就請同學們舉左手,明白了嗎?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48頁做一做
四、本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2、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年、月、日
一年12個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系。
2、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點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瞧,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們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課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練習
1、課件出示松鼠過早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能拿到自己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
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比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 8 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 7 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一數屋后的冬瓜
三、練習
第。68面的第9、10題 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學 科 小學數學
二、課例名稱 小小商店
三、執教教師
四、指導教師
五、課 型 實踐活動課
六、年 級 一年級
七、教材版本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購物的實踐活動,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換算及簡單計算。
2.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商品價格,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思維靈活性。
3.在活動中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增強與人合作,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以學生的購物經驗和已學的加、減計算和人民幣的有關知識為基礎開展的實踐活動課。針對一年級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我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商店,設置玩具柜、學習用品柜、食品柜, 讓所購物品更貼近生活實際。采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置身真實的活動情境,運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但是,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較弱,因此實際操作的難度相當大。活動的有序組織就成為保障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為此,特意設計了宣傳商品、招攬顧客、給顧客和售貨員提建議等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活動中應該怎樣做,并滲透文明購物的教育,力求營造一個有秩序又有意義的良好活動氛圍。
(三)活動準備
教師:總經理卡1個、經理卡和售貨員卡各3個、會員卡若干,課件1套,錢盒3個。布置一個小商店,設置玩具柜、學習用品柜、食品柜。
學生:每人準備2-3件商品(玩具、學習用品、常見食品),了解物品價格,制作價格牌。準備若干模擬人民幣,自帶一個錢包。
九、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組圖片,請你看看這是哪兒?你去過嗎?(多媒體展示超市圖片)
指出:這是我們這兒最大的超市家得福,是購買物品的好去處。
2.提問:每次去超市,你最喜歡哪個柜臺的東西?為什么?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
(二)創辦商店
1.布置柜臺
(1)揭題: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也來開辦一個小小商店好嗎?
(2)教師介紹柜臺,提出活動要求:先想好自己帶來的物品應該放在哪個柜臺出售,然后再放上去,還要把價格牌整齊地擺在商品前面。
(3)學生布置柜臺,師生共同檢查擺放的是否合適并適時評價,表揚有條理分類擺放的學生。
2.招聘員工
(1)招聘售貨員
①談話:現在每個柜臺上都擺放著商品,大家想買嗎?不過作為商店,好象還缺少點什么?
教師毛遂自薦擔任小小商店總經理(掛卡),并提
出現場招聘3名售貨員。指出作為合格售貨員要懂得算錢,將以答題形式來招聘。
②出示貨架,學生介紹商品和價格。
③講述規則:注意聽題,說開始才可以舉手搶答。
④出示考題一,學生搶答。
追問:買這兩樣物品,付了一張10元和一張5元的,作為售貨員應該怎么做?
根據答題情況,選出食品柜售貨員。(掛卡)
出示考題二,學生答題。追問:如果你是售貨員,請問30元怎么找?選出玩具柜售貨員。
出示考題三,同桌交流,指名答題,并讓一名學生擔任主考官,再提一個購物問題考核,選出學習用品柜售貨員。
(2)招聘柜臺經理
①過渡:為了保證小小商店經營順利,我還想招聘3名精明能干的柜臺經理負責管理。當然,經理也得經過考核,才能上崗。
②出示考題一,小組交流,指名匯報,任命玩具柜經理。
③出示考題二,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組織反饋,形成解題策略,要想買的多,就要選價格便宜的商品買。聘任學習用品柜經理。
④考題三:食品柜經理以猜價格方式招聘。教師出示一盒巧克力,告訴學生價格藏在了背后,誰猜中了誰就勝出。
(三)活動指南
1.宣傳商品
談話:經過兩輪競爭,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到位,作為總經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開業!(多媒體演示開業場面,并播放喜慶音樂)
引導小經理推銷自己的商品,招攬顧客。
2.活動指導
(1)采訪小經理:在你的管理中,想對你的顧客說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提醒他們注意的?
適時進行文明購物的教育,提出活動建議:①要文明購物,注意排隊。②注意觀察,學習他人的購物經驗。③提前計劃,做好準備。④文明購物,會得到文明顧客標記和會員卡,下次購物優惠。
(2)小經理對售貨員提出要求和建議。
適機教育售貨員要文明待客,檢查顧客付的錢是否正確,同時注意算好帳、找對錢。
(四)模擬購物
1.講述活動要求:大家購物時,我這個總經理隨時為你服務。我還有一個要求,請買好東西的顧客和小組同伴說說自己買東西的經過和感受。現在請工作人員站到自己的崗位,做好接待顧客的準備,各位小顧客拿上自己的錢包,排好隊到自己喜歡的柜臺購物吧!
2.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自由購物。
3.小顧客和各柜臺工作人員分別在小組里交流買(賣)東西的經過和感受。
4.組織學生交流活動體驗。
5.交流:你在購物時遇到了什么麻煩或問題嗎?你是怎樣解決的?誰還有什么好辦法?
6.評選文明顧客,征求建議。
表揚文明購物的顧客,指出:他們文明購物,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都能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引導小顧客評價小小商店的服務,并提出建議。
(五)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自己親手開辦了一個小小商店,并且開展了非常有意思的購銷活動,你們快樂嗎?回家后別忘了把這份快樂與爸爸、媽媽分享!以后,你們還可以做他們的小幫手,去幫他們買東西。
十、課后反思
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出現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如何上出實踐活動課的數學味和活動味?本課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課內外學習相結合,創設開辦商店的完整情境,為學生創造親身實踐的機會。課外布置學生準備商品并通過不同方式調查價格,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課上,學生自己布置柜臺,能讓學生感受分類的好處,培養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通過布置柜臺、招聘員工、宣傳商品、模擬購物等環節,讓學生親歷開辦商店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學生成了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
2.合作交流,師生互動,體現實踐活動的特點,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招聘活動實質上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購物活動中的應用意識。學生為了競爭上崗,便會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購銷中的數學問題。而活動后充分利用學生購物后的愉悅心態,及時組織交流,這實際上又是一場分享活動。同齡伙伴間無拘無束的交流,更能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愛上數學活動,喜歡學數學。
十一、課例點評
綜觀這節課教學,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實踐活動課的課型,遵循一年級孩子愛動好玩的規律,模擬了真實而完整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輕松愉快地完成了知識到能力的升華。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1.在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新形勢下的數學教學與傳統數學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課將創辦商店(布置柜臺、招聘售貨員和經理)活動指南(宣傳商品、給顧客和售貨員提建議)模擬購物(買賣商品)等幾個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活動整體。在這動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有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縱觀整個教學活動,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看考題解決問題競爭上崗),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模擬購物中顧客與售貨員的對話);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體。在這多維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在教材處理上緊密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本課設計充分體現了運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將教材中貨架情境呈現問題,改成招聘員工的考題,從而使整節課的情境顯得完整而緊湊。同時,考題是精心設計的,在內容上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適當重組,在呈現形式上借助多媒體豐富的畫面、聲音等,動態呈現,更吸引學生。增加的猜價格形式,既考察了學生的數感,又貼合學生生活。幾個考題針對各個崗位設計,為學生后面開展活動做好孕伏。
3.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綜觀整節課不難發現,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寬松的。例如,你們的建議非常合理,我一定采納。謝謝你們!(鞠躬致謝)教師溫馨的話語,對學生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暢所欲言,迸發出創新火花。但是,和諧的教學氛圍,友好的師生關系不等于任其自由發展。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和辨別能力較差,因此必要的常規訓練,良好習慣的養成也非常重要。所以課上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例如,為了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習慣,及時表揚分類擺放商品的學生;活動中適時進行文明購物教育等。這些細微環節的設計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