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07-24 10:19:1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1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符號是“°”。

  2、掌握3個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旋轉成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情景導入角的計量單位。(課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讀作“度”,用符號“°”標示。

  3、 1度可以簡寫成“1°”

  4、出示37°,“37”表示數值,是“量數”,“°”是“計量單位”。

  5、作為計量單位“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水沸騰時為100度,結冰時為0度;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高于它就是發燒了;一盞100瓦的燈,連續開10小時,用電1千瓦小時,我們常稱作1度電;近視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鏡;某種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緯32度、東經122度,等等。

  說明:通過課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實例的介紹,生動的引導角的度量單位“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義。

  1、請你仔細地讀讀上面3句話,你覺得有什么問題。

  2、出示P68、P69出現的定義

  i、一點(O)和從這一點(O)出發的兩條射線(OA和OB)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ii、直角: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理解“旋轉、端點、射線”。

  v、端點——一點(O)、曾經叫做“一個點、頂點”

  vi、旋轉——利用圓規畫圓,體會旋轉,繞圓心旋轉;

  vii、射線——沒有盡頭,也就無法表示長度,所以角度與射線的長度無關;

  viii、重新定義銳角和鈍角

  ix、銳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銳角。(與以前說法一致)

  x、鈍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鈍角。(重點理解“小于平角”)

  說明:通過對概念中關鍵詞的理解,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認識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

  三、學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1、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說明:通過對角之間關系的整理,讓學生能夠熟知不同類型的角。

  四、小練習

  1、下列這些是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78° ∠=180° ∠=123° ∠=360° ∠=20° ∠=90°

  2、填空

  一個周角=x個平角=x個直角

  3、填“<”、“>”或者“=”。

  銳角〇90° 90° 〇鈍角〇180°

  說明: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對角的分類有更明確的認識。

  五、總結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鞏固如何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2、通過練習鞏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難點:

  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會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課前準備:

  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重點

  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特點與讀法

  2、平行、垂直的定義及平行線、垂線的畫法

  3、角的度量及畫法

  二、練一練

  1、第一題下圖是北京城區地圖的一部分,請你找出兩組互相平行、兩組互相垂直的道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方法)

  2、第二題說一說,在你的學校附近,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讓學生畫個草圖

  3、第三題先估計,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思考,角的邊不夠長,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準確度數,該怎么辦?(把角的一邊延長)

  4、第四題

 。1)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學生試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導學生發現,每對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來的一半。

  C、攤開折過后的紙,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數的角。

  小組合作,可畫一畫。

  (2)用長方形紙分別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復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練習二第5題:

  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2、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然后與同學交流。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ㄒ唬┎轮i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杠(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ǘ⑸钪械娜の稊祵W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復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現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復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二、組織練習改錯先說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說說運算順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三、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并用字母歸納

 。ń處煱鍟河米帜副硎靖鱾運算定律)

  2、課堂練習

  1、計算并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178X26=

  2、簡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應用題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ㄉ毩⑼瓿桑垈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么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運動會排名次和購買體育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

  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學校都舉行運動會,在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體育項目?成績怎樣?(學生說)

  2、老師收集了一張上次運動會的跳遠成績記錄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從表格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如果想給他們排出名次,想想應該怎么辦?(比較他們的大小)怎么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結合老師的要求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們先來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

  1、每個人在交流中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2、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匯報小組的想法,如果你認為小組代表說的不完整,本小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導思

  1、學生匯報,反饋后問: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暫不評價)

  3、學生匯報并說比較方法。

  4、總結。現在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的經驗總結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若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依此類推。)

  (四)學以致用

  1、按照慣例,運動會結束前學校要公布各班級的總成績,你們想知道各班的成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師:結合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我們來看一下上次運動會哪個班級表現出色,取得第一名,哪個班級的成績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學校為了讓同學們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節,運動會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賽,你們想不想參加?你想參加哪個項目?老師去了幾個體育用品店分別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價格,你們來判斷一下,去哪個體育用品店比較便宜?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卡片上記錄了關于測量內容和測量方法的一些建議,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對象和測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動開始

  每個小組選擇1—2個測量對象進行實際測量,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并分析不同測量方法的優缺點。

  全班交流總結:首先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對測量結果進行匯報。其次每個小組發言之后,其他小組進行評議。鼓勵學生指出發言小組的不足與錯誤,并給予補充或更正。最后,教師針對全班的匯報結果進行總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實際測量的方法,我們要注意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實際測量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測量方法,簡單、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筆算,并會演算;會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能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積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經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數除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獨立思考并交流討論筆算的計算過程,尤其是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光盤等。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購書情境,引發除法計算的需要。

  二、口算、估算、筆算優化組合,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

  教師學生活動:

  1.請學生說說從畫面上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2.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答嗎?

  隨學生回答板書:60÷20

  1.口算

  能說說你是怎么口算的嗎?

  可能有的方法:

  (1)20×3=60,60÷20=3

 。2)6÷2=3,60÷20=3

  那比較兩題,你能說說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筆算:

  學生嘗試,個別板演。

  講評板演,著重提問:3為什么要寫在商的個位上?

  3.指導寫“答句”

  指板書問:我們這個算式是解決了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40÷2050÷1080÷400÷200

  四、布置作業

  20÷2010÷1060

  ÷60160÷40 2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5、現在你有什么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6、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剛剛認識的梯形,你能用這個集合圈來表示他們的關系嗎?

  7、判斷: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里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有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折,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獲?

  五、作業: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圖形,然后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幾種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一下,分成兩個梯形,有多少種剪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數的產生,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的產生過程中去。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

  2、難點:羅馬數字的特點。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情景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有認識的嗎?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培根。培根曾經說過一句話。今天老師把它送給你們“讀史使人明智,數學使人周密”。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紹古時候人們生活生產勞動中開始對數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紹三種計數方法: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3、介紹記數符號(數字)

  介紹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

  比較每一種數字的特點,重點介紹羅馬數字,并分析羅馬數字的特點。

  4、出示各國的數字,說明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5、聽錄音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6、教學自然數的概念。

  思考:

  這些自然數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幾?

  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給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業:

  1、讀書第16頁、第17頁。

  2、寫一篇關于“數的產生”的感想。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2.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

  3.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1億的意義、建立數感。

  難點: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1億有多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再來看看以一些用“億”作單位的數。(課件出示:有關1億的小資料生1: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畫1億個點,如果每秒鐘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大約要畫3年2個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臟一年約跳4200萬次,那么,跳1億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個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臟跳1億次大約要2年零5個月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較大的數,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信息,就有以“萬”、“億”作單位的大數。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萬”有多大?“1億”有多大嗎?這節課,我們就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經歷過程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方案了解1億有多大。首先選定你們小組需要什么東西。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們組想看看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高。

  生2:我們組想看看1億個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們組想知道1億粒米有多少。

  生4:我們小組想知道1億個字有多少。

  師:難道我們想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就要真的拿來1億張紙進行測量嗎?真的要找來1億個小朋友站一站嗎?真的需要這樣嗎?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我們可以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進行試驗、測量,然后就能以此為依據進行推測,得出結果。

  師:這個辦法不錯,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你們的實驗測量吧,然后討論得出結論。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小組活動情況:

  生:我們測量出100張紙約厚1厘米,那么1億張紙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師:1億張紙折疊起來高約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億張紙疊起來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生:我們實際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為度,發現1平方米內站4個小朋友。這樣1億個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師:1億個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當于站滿1000多所我們這樣的鄉鎮小學。

  生:我們測量了1克米,數一數發現1克米約有53粒,這樣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億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師:1億粒米大約2噸,我國有13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1天就要節約13億粒米,約26噸,用載重量為4噸的貨車運送,要運7次!因而,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積少成多、利國利民。

  師:如果以一年365天來計算,若每天讀5000個字,則1年可以讀完1825000個字,那么讀1億個字要100000000÷≈55(年)。這就是說,一個人每天看5000個字,要堅持55年才有可能讀完1億個字。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今天,我們通過一些活動初步感知了1億有多大。把我們這節課知道的結果回去講給家人聽。簡單地說,1億是個很大的數字,如果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數字乘1億,都會變成一個大數目;如果用除法來算,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我國的鐵路運輸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鐵路長度卻是世界上最短的,還不夠一根煙長。最后,我們可以在網上尋找一些有關“億”的數字。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辨認方向》教案04-17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7-21

小學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4-09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07-2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意義》教案04-25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包裝》03-3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4篇07-22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