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課稿模板(精選1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活動由來:
1、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年齡在3—4歲之間,正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其中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我班幼兒人數是50名,在這個大集體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做起事來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傾聽習慣的培養能讓他們逐漸學會尊重、克制;懂得去關注別人,更好地去適應集體生活。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學會辨別聲音的音色、語義。
3、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歌曲《碰一碰》。
2、物質準備: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磁帶;貓、狗、雞、鴨等動物頭飾;《碰一碰》歌曲磁帶;小動物叫聲課件。
活動過程:
1、游戲:聽一聽、猜一猜
(1)、老師播放貓、狗、雞、鴨等動物的叫聲錄音,請幼兒逐個猜一猜是什么小動物在叫,幼兒每猜對一種小動物的叫聲,老師就在大屏幕上播放該種小動物的圖片及叫聲,引起幼兒傾聽的興趣,區分不同的音色、語義。
。ù谁h節設計比較簡單,每名幼兒都能聽清并說出是那種小動物在叫,設計這個簡單環節目的是先引起幼兒傾聽的興趣,并引導幼兒從單音節的聲音開始聽起。)
(2)、請幼兒聽一聽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教師播放錄音“蘋果、香蕉、橘子、西瓜”播放后,請幼兒說一說都有什么好吃的。告訴幼兒現在天氣干燥了,要多吃水果。
。ù谁h節設計較上一環節增加了難度,幼兒要聽兩個字的聲音,并要連續聽,這就要求幼兒要注意去傾聽,這一環節中有大部分幼兒可以說出來,但必須是在注意聽的情況下。這個內容就不再是幼兒觸手可及的東西,但也并沒有多大難度。)
。3)、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小動物喜歡吃什么呢?教師播放錄音“小貓喜歡吃老鼠、小雞喜歡吃蟲子、小狗喜歡吃骨頭、小鴨喜歡吃小魚”請幼兒說一說小動物喜歡吃什么?
(到這個環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幼兒要傾聽的是四個小短句,聽一個字——聽兩個字的詞——聽一個小短句,聽的難度逐漸增加,在這里幼兒不光要注意聽還要能夠很好地去表達,對于三歲的孩子這就有了一定的難度,這就是一個拔高的環節,幼兒不光要認真地聽,要認真的記憶,還要有會說完整話的意識。)
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非常好,表揚自己“我真棒”,胡老師送給你們小動物的帽子,戴上帽子來跳個舞。
2、游戲:《碰一碰》
幼兒集體聽音樂玩《碰一碰》的游戲,在音樂中幼兒注意傾聽當音樂停下時,小朋友相互碰一碰的部位,在愉快的游戲中感受傾聽的快樂。
。ㄔ凇杜鲆慌觥酚螒蛑,讓幼兒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整個活動幼兒都是在興趣濃厚、精神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各位家長觀看完本次活動之后,您對這節活動、對我們小二班的各項活動有什么想法、建議可以暢所欲言,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認識平行》,這個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和相交》第一個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點和線段,以及射線、直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旨在讓學生能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和相交),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同時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特性打下基礎,也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之一。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教學內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和相交);
2、使學生能根據直線的意義,畫出平行線;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象,產生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和相交),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教學疑點: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幾張畫有不同位置關系的圖,若干白紙,直尺、三角尺等工具;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長方形白紙,直尺、三角尺等工具。
二、說教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探究法: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學習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畫平行線的過程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討論的過程中找到最實用的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討論得出結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啟發引導法:讓學生能夠想到用直尺和三角尺合作畫出平行線,對于他們來說是有些困難的。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習過的“平移”畫面,讓學生明白“平移”為什么能夠順利進行,是因為它有軌道。軌道保證了“平移的方向不變,平移前后的寬度相等”,所以在三角尺移動的過程中也要保證“方向不變,寬度相等”,那就得給它找軌道,就想到要用直尺來做軌道。這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學法: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習過的“平移”畫面,讓學生學會用直尺和三角尺合作畫出平行線的方法。既體現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又讓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索。將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遷移到本次學習過程中,重新發現它的價值,體現教育家所說的“活學活用”。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引出課題:
1、談話:2008年8月的奧運盛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萬眾矚目的開幕式,更是懸念重重,精彩不斷,而在奧運圣火點燃的那一刻,我們是萬分激動啊!那同學們你們知道奧運圣火是怎么來的嗎?
。ǘ嗝襟w出示一段視頻,奧運圣火的采集儀式)
介紹取火的原理,重點放在太陽直射的光線與反射的光線上。
2、電腦出示兩組不同的情況:一組是反射光線相交,另一組是平行的太陽直射的光線。
讓學生起名字,教師明確數學名稱,順勢引出“平行”,并板書“認識平行”。
復習關于直線可以無限延長、不能夠度量的特點。
教師總結:象這樣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或者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那就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能夠體會和理解數學。以萬眾矚目的奧運圣火采集作為全課的起點,引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讓學生命名這樣的位置關系,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用他們的角度去尋找、體會這樣的位置關系。這樣,學生既能較好地認識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又了解了平行這一特殊的位置關系。同時復習關于直線可以無限延長、不能夠度量的特點,不僅鞏固了舊知識,而且為學生理解平行線的特點做鋪墊。]
。ǘ
結合實例,理解平行線:
1、設計比賽,理解平行線:
。1)展出老師課前準備的帶標號的六張圖片,讓學生分成兩類:平行和不平行的。
比賽安排:將全班分成兩組,并讓每組選出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到黑板上來分類。其他同學作為他們的意見團,可以發表不同意見。
其中有爭議的可能是圖②、圖③、圖④,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相應的總結,圖②突出我們講的是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跟長短無關;圖③則強調平行是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圖④用電腦演示來理解,通過延長,他們會相交。
。2)說說到底怎樣的是平行線呢?
根據活動學生能夠說出兩個特點:
“兩條直線”和“不相交”并板書。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出示一個長方體,說說它中間的平行線。
教師選擇兩條不在同一平面內的線段提問,并用工具加以延長。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追問:他們在同一平面內嗎?
“同一平面”
板書在兩個特點的上面。
最后請學生總結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呢?
[設計意圖:根據四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不可能想到“同一平面”這個特點。而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平行線都是在同一平面內,不必突出,但也不能忽視。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找長方體中的平行線,讓學生直觀體會“同一平面“。比賽的形式不但激起他們的興趣,而且讓學生能夠從中抓住他們的特點,去理解他們的特點!跋胂胱鲎觥钡3題是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辨別平行,更深一層提煉平行的意義,而且深化了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先自己總結平行的特點,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語言概括的能力。
。ㄈ┳灾魈剿,學畫平行線:
1、生活中的平行線:
多媒體出示一段關窗戶的場景,讓學生說說窗戶在做什么運動?
師追問:怎么能保證窗戶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會旋轉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重點是突出理解因為有軌道,這樣就保證了窗戶的平移運動。
[設計意圖:將學生已有的知識投射出新的知識,而這一新知識正是為學生理解直尺和三角尺合作完成一組平行線打下基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拉近了新知識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的理解更加牢固、深刻。]
2、自創平行線,小組交流。
(1)在白紙上自創平行線,然后小組交流:你是怎么保證你畫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
。2)學生動手創作,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方法。
。3)展示各種畫法:(做出預設)
a.展示用直尺兩邊作為兩條直線所畫的平行線。利用直尺上下邊的距離相等,保證畫出的是平行線。
b.展示先畫一條線,從線的兩端量出相等的寬度做上記號,然后把記號連接起來。利用量出相等的寬度,保證畫出的是平行線。
c.展示直接用三角尺畫的兩條直線,說說這樣行嗎?說出理由。
3、學用直尺、三角尺畫平行線。
a.提問:如果老師要你幫這位同學改進一下,你覺得可以怎么改呢?學生可能還是會想到前兩種方法。追問:那只有這樣的方法嗎?我們用三角尺在畫平行線的時候,它在做什么運動?邊說邊做演示。
教師順勢問:這是平移嗎?那要讓三角尺做平移運動該怎么辦呢?就像剛才的窗戶做“平移”運動時,有什么保證它的?那我們也能幫三角尺找個軌道嗎?教師出示直尺。
b.教師將直尺放在接觸面最小的地方,請同學來畫,行不行。追問:這樣行嗎?那你覺得這個軌道安在哪里好呢?如果軌道不變,三角尺可以這么變化嗎?
c.學生自學,然后模仿畫出一組平行線。
多媒體出示,總結動作。(靠、移、畫)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來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過“自主創作”這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利用生活的樂趣。“展示各種畫法”這一環節給學生展示自己的空間與舞臺,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下,提高了自信心,更加愿意投入到學習中。教師不是一味的說教而是引導,因為引導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和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應有的鍛煉。本課難點是學生要掌握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所以設計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總結方法,鞏固知識。]
4、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明確題意,說說把圖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2)在平移前后的圖形中找平行線,看看能找到幾組,有什么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3)指名全班匯報自己找平行線的情況,說出自己的發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課前做好準備,折好并畫好虛線。
。2)提問:你的幾條折痕平行嗎?(平行)量量每條折痕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在課堂練習中,我是以書本為主的,書本中的練習講究的是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新舊知識的銜接,強調掌握基礎知識為主的。同時要求學生獨立操作、獨立思考,鍛煉他們個人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從中感受圖形的特點,了解其中的新知識,深化對圖形的認識,體驗新發現帶來的喜悅,更體現了《新標準》中“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的理念。]
全課小結:
1)這節課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欣賞一組圖片,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線,自己動手比劃。
[設計意圖:數學是生活的投影,既然認識了平行,就請學生開始找生活中的平行線。觀察是孩子的大本領,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尋找中?偨Y全課就象是給了學生一個“收納袋”,讓學生自己將所學到的本領收納到其中,隨身攜帶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是來自校園,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xx》,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課文《xx》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年級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必須的審美潛力,提高文化品位,作為中外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好處非凡。
2、教材特點:
《xx》是(體裁)主要寫了(主要資料),表達了(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述生動,語言優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學這篇課文計劃安排課時,我今天要說的是第一課時,在學習《xx》之前,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學生們懂得了一些,有助于學習。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初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知識和潛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了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資料。
b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
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資料。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完美,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3、教學難點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如,初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力有限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就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用心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導入教學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主角。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心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于初中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淀有限,要理解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信息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十分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采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資料、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復朗讀,深入體會。并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就應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系中、簡單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并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齊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的?學到什么?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潛力和分析潛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后以為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閱讀潛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資料,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到達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用心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用心讀書。學生用圈點批注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于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于學生對文章資料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用心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務必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用心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資料、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整體感知: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這樣做,既為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1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2說明寫作意圖,3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4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后,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用心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閱讀潛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潛力,解決教學重點。
3、研讀賞析: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后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用心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質疑問難: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齊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能夠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用心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拓展延伸
1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潛力和想象潛力,讓閱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2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布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于學后感悟
注意:量,分層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早上好!我叫xx,來自xx。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斷地期盼中等待著,在不斷地參與中感受并收獲著。今天同樣希望我的表現能得到各位老師的認可。
我說課的內容是《xx》的第課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說教材
《xx》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冊第組的第篇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圍繞,向我們展現了……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的精神。表達了xx的感情。(歌頌了……)。由此看來課文所記敘的事件年代久遠,因而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此篇課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正面描寫以及環境的描寫來突出,讓形象隨著學生情感升華而越來越高大。(具體的詞"靜靜"等)同時此篇課文語言真摯感人,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第二環節——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小學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像,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詞語的意思。
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段,培養學生敢于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X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第二個模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并將之內化、沉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通過的換位思考,___的問題,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伊始,我借助歌曲(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形象、生動的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弦,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始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三個模塊--說教學程序
1、(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體驗帶入閱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
2、這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看圖像,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愛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再現、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3、將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4、這一設計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己的篇章。
5、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美妙的音樂配上優美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再次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艱辛,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7、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
8、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體驗,回憶生活中問路的情景,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有助于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9、教師富有激情的表演、聲情并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10、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為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11、教師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同時采用或設計,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能力,鍛煉說寫能力,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12、本環節的教學,以"董存瑞怎樣逼近暗堡"為引子,抓住描寫董存瑞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董存瑞為了革命英雄氣概。以讀悟情,讀思蛤理,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3、學生在入境體驗的同時,想像和聯想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思維得到了發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老百姓處境的危難,學生對"無家可歸"這一成語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語言真正得到了內化。
好的朗讀能傳達許多語言之外的含義,好的朗讀能喚起聽者的共鳴,當學生對洪水充滿憎恨的時候,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控訴,把握了學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時機。
14、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里,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情感的基調,同時通過對__的介紹,接近了學生和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在換位思考中深入)
15、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局限,走向寬廣的語文天地,充分利用身邊的語文課程資源,架起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調動學生的前期經驗)
16、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孩子,對"水"十分熟悉。"鏡頭"闖進了學生的經驗世界,自然會喚醒儲存在腦海的"水"印象。學生一定會"情動而辭發".這時讓學生暢談所見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機,迎合學生的心理奢求,同時也留給學生張揚修改的空間。在學生"詞窮"時安排自由讀課文。讓學生的經驗世界與詩文意境的碰撞,與作者進行對話,與文本進行比較,體驗情感,感悟語言美。
17、通過配樂圖片(錄像)的出示,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屬于自己的真實感悟,這樣學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語言的美麗,領會語言的魅力。(感悟、體驗、領略)
。ㄖ庇^的感受--轉化為情感的體驗--深化為內心的感悟。)
18、通過聯系生活談體驗,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了學生情感的閘門。這樣對__的詞語理解就深刻、鮮活起來了。
19、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的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形成"角色意識",從而突破難點,利于學生能說會寫。
21、教師善于從學生的童趣出發,讓學生做"小導游"介紹鳥島,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背誦全文這個重點也迎刃而解了。
22、課文的情境圖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為學生提供了初步的視覺意象;大自然夏天的聲音更喚起了學生對充滿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可謂"先聲奪人";而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又引發了學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語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詩對兒童心性的陶冶此時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第四板塊:說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問題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第五板塊:說教學評價
根據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為主線,以展想象為散發點,以情這核心,以培養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達到會讀會學會用。
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1、教材: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綜觀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百以內的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二位數乘法,這為本課教學提供了知識鋪墊的思路孕伏,而本課教學又為今后繼續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奠定基礎,因而本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創設了猴子兩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個桃子,這題中十位上的數能被2整除,這個內容在第一單元口算除法中學習過,在這里主要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以及豎式中每一步運算的意義。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個桃子,十位上的數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豎式計算,教學時要組織學生用學具動手操作,并做到操作與思維的有機結合,真正理解豎式每步的含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算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因為這是能正確解題的關鍵。而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又較少,在教學中,應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悟豎式的計算方法。
2、學生:小學三年級學生充滿好奇心和對數學學習的激情,但他們由于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經驗的缺乏,很難只通過課本和教師的直接講授來學習,他們天生好動,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多通過直接體驗、親身實踐來積累經驗,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他們是由興趣而進入學習過程的。
3、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為此服務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和本節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偬剿鞑⒄莆諆桑ㄈ┪粩党砸晃粩瞪淌莾桑ㄈ┪粩档挠嬎惴椒ê退憷恚苷_進行計算,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诮Y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勖芮袛祵W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做數學”,本節課教學中力求體現: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教師角色轉變;
2、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學會”變為“會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緊密聯系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與生活實際,使數學生活化、活動化,重視學生學習經歷與體驗,強調在過程中理解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征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條教學目標,本節課采用談活法、討論法、練習法、發現法等多種方法交叉進行,并靈活恰當地運用電教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多種感知覺都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只是在學生探究知識的本質處適當給予點撥啟發。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層層深入,采用設疑問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積極而有效地投入學習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讓他們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種愛好、一種追求。小學生對故事都很感興趣,本環節把教材主題圖編成小猴分桃的童話故事,創設這一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引入,用小動物作為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境界,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課題后,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看到這樣一個課題,本節課你想學到些什么?打算有怎樣的收獲?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適合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老師硬性規定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原有基礎提出來的,自然會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從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探究算法時,先讓學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進行嘗試計算,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币簿褪亲寣W生自己把要學習的東西“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告訴學生。
剛進入這樣除法豎式的學習,并且第二次分桃時,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對于學生來說,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探索性,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這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在個別思考之后進行小組合作,并注意加強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饋,自然體現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這里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創新,學生在交流反饋時,教師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學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他們的心中喚起自豪感。實踐證明,注重激勵和發展的評價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具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徑。
交流反饋后,面對多種算法,這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最喜歡用哪種算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種算法的優點,進行算法優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做法,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往往正是創新思維的萌芽。
3、鞏固提高,合理遷移
練習既是信息反饋的手段,又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措施。為此本環節安排了練習教材中的兩道習題,第一題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合理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培養估算意識。第二題更貼進學生生活。這樣安排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由易到難,螺旋式上升,符合課標對練習的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
4、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與生活應當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源于實踐,高于實踐,而又用于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生活。在本環節,引導學生發現今天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用處,把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價值,并啟發學生從數學角度思考他們生活的世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反思總結,適時升華
課堂小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學生自我反思的一種極好的機會,這里引導學生總結、提高,并通過反思悟出新的數學問題,繼續進行探究活動。
另外本節課還注意到板書內容的條理性、概括性、整體性、直觀性等。
整節課貫徹愉快教育精神,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還產生了積極的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師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豐碑》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魅力:首先是課文中著力渲染的神態描寫和側面描寫,以及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這一點有助于學生學習寫作。其次,這篇課文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干部形象,一個是對戰士無比關懷的將軍;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士的軍需處長。用這種忘我精神去打造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第三,全文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對將軍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寫將軍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為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著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激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后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后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本單元訓練重點: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注意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結合課文實際、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技能目標:
感悟課文側面描寫比直接描寫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余地的表現方法,學習神態描寫的方法。
情感目標:
1、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2、引導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先抑后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3、理解“豐碑”一詞深刻的含義顯然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文宜用兩課時教完。
二、說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演采訪法:課中讓學生表演將軍發怒的形象,讓學生采訪將軍,從而探明將軍發怒的原因,領悟人物品質。
課中實踐法:用給軍需處長設計碑文的方法,讓學生領悟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可貴品質。語文學習的特點是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語言,運用語言!扒椤蹦苎a拙,用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質去激發學生練習之情,發揮情感因素在課堂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首先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長征途中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錄相,去回顧那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出示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媒體,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ㄟ@樣貼近課文,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導語,為引入課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2、揭題質疑——自主定標
有名言說道:問號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教學時適時啟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品質。課題揭示學生書寫后,教者便可激發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豐碑”的含義?據此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相機點撥補充。
生自由泛讀課文,通過交流討論,弄明“豐碑”在課文中的特定含義。
3、直入重點,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1)、出示圖片,通過仔細觀察,在頭腦中建構“豐碑”感性形象。
。2)、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反復品讀,領會課文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老戰士為什么穿這么少?為什么不發給他棉衣?
。4)、討論弄明原因,體會軍需處長的感人品質。
4、課中表演,升華情境,學習將軍發怒部分。
。1)、反復讀將軍發怒部分,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及這種神態變化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2)、激發興趣挑戰朗讀:有誰覺得比他讀得好的就站起來讀!讀后引導學生評價。
。ㄟ@樣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正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同時讓學生經歷了語言。)
(3)、安排采訪實踐,表達自己領悟到的感情。
推薦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表演將軍,然后讓全班同學采訪:
將軍,你為什么發這么大的怒?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濕潤了,為什么?
將軍,你為什么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軍禮?
(“排演”和“采訪”使得閱讀變成了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排演”和“采訪”又使學生設身處地當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有助于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地體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情緒經驗,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提升道德信息貯備。)
5、再讀第七自然段,練寫碑文。
(1)、讀,點劃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結合圖片進行品讀。讓學生從軍需處長那坦然自若的神態體悟軍需處長的堅韌剛強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2)、為軍需處長的“豐碑”設計碑文。
同學們,面對軍需處長這座“豐碑”,你想寫些什么呢?
學生寫完后交流,概括成簡短的碑文,用毛筆寫下來張貼。
6、品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質疑探究。
重點指導理解反問句: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支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7、回歸整體,領悟寫法,總結全文。
8、課后延伸,能力遷移運用。
讓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持之以恒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閱讀長征途中的另外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一、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教學獲得之中。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表演、采訪加強合作與探究,讓課堂成為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
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這節課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八年級xx教科書。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xx年級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xx的基礎上,對xx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奠定基礎,是進一步研究xx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xx,對xx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xx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xx是本節課深入研究xx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定義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xx環節。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當堂檢測對比反饋
(8)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謝謝!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過渡語】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正文】
、僦饕獌热(去標題化,有內容)
、趯W生的作用(對生活、能力的作用)
二、說學情
【過渡語+正文】
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我所面對的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認知和思維發展水平已經處于xxxxxxx階段,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生活經驗。但是,xxxxxxxxxx,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加強對于xxxxx方面的指導,以便于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正文】
1、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將本節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僦R與技能目標:了解xxxxx;知道xxxxxxx;掌握xxxxxx;會運用xxxxxxx;(必須具體“等”)
、谶^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xxxxx過程,學會使用xxxxxx/掌握xxxx的方法;(必須具體“等”)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盡可能的具體)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語+正文】
為了更好的把握知識,我將xxxx設立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xxxxx設立為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同時,xxxx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語+正文】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正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是一節課的核心,好的教學設計往往能夠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將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將通過xxxxx(實驗、情境、故事)進行導入,我會通過xxx向同學們展示xxxxxxx,并且提醒學生在觀察的過程思考以下問題:1、xxxxx;2、xxxxxxx;
【設計意圖】之所以在新課導入這樣設計,是希望通過xxxx的方式,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夠在此讓學生對于本節課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這也等同于奧蘇貝爾所提出的先行組織者策略。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新課教學
在這一環節,(關于知識的講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xxxxxxxxx的教學,
我將通過xxxxxx的方式xxxxxxxxxxxx;
、儆懻摚何覍o學生們5分鐘(3+2+3)的時間,請學生們前后四人(按照之前以及分好的興趣小組)討論書本上P49的思考與交流,問題1xxxxxxxxxxxx;2xxxxxxxxxx;在討論結束后,我會請各組代表關于他們的討論成果進行分享。在此過程中,我會完成板書()并且走下講臺進行巡視,參與到每個小組的討論之中,對他們進行討論引導。
、趯嶒炋骄浚骸窘處熝菔尽课視驅W生們去演示xxxxx實驗,為了更好的體現實驗的效果,請幾名學生作為協助者,共同完成實驗,演示完之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小組實驗】接下來,我會通過小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去完成xxxxx實驗,鍛煉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按照興趣小組分配完實驗器材之后,我會系統的通過幻燈片演示動畫或者當堂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們講解實驗步驟,(xxxxxxxx)并且明確提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尤其是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實驗的分工配合工作,在實驗結束后進行小組件交流討論,此處我預設的實驗時間為6分鐘,小組間討論時間為3分鐘。
【實驗視頻】我會通過播放實驗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看,1xxxxxx;2xxxxxxxxx;并且觀看完之后,做好實驗結論的整理與分享。
在完成第一個階段的內容學習之后,我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xxxxxxx;進行進入下一階段xxxxxxx的學習,在這里我將通過xxxx的方式,xxxxxxx;(同上)
【設計意圖】之所以在新課教學這一環節,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目的是為了能夠通過不同學習方法的實際應用,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突破作用!
第三個環節,自評互評、鞏固提升
在這一階段,我將通過xxxxx(表格羅列、當堂聯系)的方式(學生之間的檢測互評),對于本節課剛剛學習完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最后,在小結作業環節,我所采用的小結類型是發散式/收束式的小結,我將通過xxxxxxx(隨機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關于本節課他所掌握和認為比較難的知識,并且對于他們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關于作業的布置,我將這節課的作業分為了以下兩個部分:題和選做題,題是書本課后的第一到第四,選做題是供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是xxxxxxxx,
【設計意圖】之所以在小結作業這個環節這么設計,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為主體,體現出分層教學的理念,能夠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有所發展,有所發揮。
七、板書設計
【過渡語+正文】
接下來,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本著直觀系統的原則,意在用最簡潔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以及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請問需要擦黑板嗎?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的第單元第課時。
1.說教材
⑴教材內容A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為B需要掌握的詞匯有C需要掌握的句型有
⑵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單元的第課時,教材中出現了的用法,本課時又是第單元的重點,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對第單元的學習起著關鍵的作用。
2.說目標
⑴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理念教材內容,教學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聽懂,會說,會讀,會拼寫本課時主要詞匯:以及句型;
能力目標:能用本課時所學句型:就日常生活中的話題進行交流,使學生掌握的用法;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
總思路:
、浦攸c和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使要求學生掌握詞匯以及句型,本課時的難點是:
3.說教法(本課是學生情況)
、沤谭ǚ治觯▌撛O情境,事物展示,活動)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得用英語焦急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學生通過模仿和想象,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啟發學生思維達到教學目的。
⑵學法指導
要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桌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可使同學們都敢于在課堂中操練口語,更可使學生們不會有被忽視的感覺,合作簡單,增多操練機會。
、墙虒W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音機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Step1:Warmingup
、臝t’stimeforEnglishclass.Let’s;
、苿撛O輕松的氛圍,帶領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的;
、菑土晞釉~Let’sdo通過“你說我做”的TPR活動在復習舊知的同時,為新課做好鋪墊,因為學生都熟悉這些動作,建議教師讓學生當小老師來發指令,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Step2:Freetalk
⑴提問⑵Game
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教學手段鞏固的掌握,為導入新課作準備。
Step3:Presentation
、艈卧~新授通過事物或圖片教學單詞,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單詞;
、茊卧~復習互問互答讓學生通過對句子的操練鞏固語言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增添學習興趣;
、蔷渥有率
、褥柟绦戮湫,快速搶答,互問互答
A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大量輸入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漲(講情規則);
B生活情景展示通過多媒體等方式把語言知識放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操練,體現語言運用的真實性;
、刹シ配浺魧W生觀看相關的動作畫面,跟著錄音聽,說,演,做,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鞏固所學語言。
Step4Practiceandconsolidation
同桌互助合作,體現了以語言為載體和以真實情景交際為目的的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
Step5Homework
A聽錄音鞏固所學詞匯和句型B運用句型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借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我借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學生讀文后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系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體會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么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么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秘。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后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最后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教師相機板書:遠大熱
。ㄈ┰僮x課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采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通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并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ㄋ模┘w交流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后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通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后教師小結:對,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么意思?追問:為什么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ǘ⿲W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3、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么好處?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后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關系密切
(三)半扶半放學習太陽與我們的關系密切
教師引導:通過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非常密切?因為課文較長,這一問題具有輻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1.學生讀完相關部分后全班交流,師相機評價。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的最后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出示課件)
指一兩名學生談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2.學生帶著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標準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3.指導背誦本段。
。ㄎ澹┛偨Y提升,布置作業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并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面對著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說點什么?
2、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其實,太陽的奧秘還遠不止這些,宇宙的奧秘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探索,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去收集有關資料,相信大家的收獲會更大!
五、說板書設計:
遠大熱
太陽
關系密切
這樣板書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便于提綱挈領。突出教學重點,深化課文內容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積極地去探究,注意發掘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情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相結合,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生命活力與靈活性的廣闊天地,充分發揮文本啟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從標有刻度的溫度計表示溫度高低這一事例出發,引出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初步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以使學生借助直觀的圖形來理解有理數的有關問題。數軸不僅是學生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有理數知識的重要工具,還是以后學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數圖象及其性質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理解數軸的三要素,會畫數軸。
2.能將已知的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3.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確定:
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和有理數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建立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數與形的結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茖W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數軸概念和數軸的三要素,學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畫圖中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刃睦砩,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五:教學策略:
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圖形,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范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里尋找屬于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么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余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梳理一下。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三)、手腦并用,深入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布置作業,引導預習
六:教學程序設計: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首先復習提問:有理數包括那些數?學生回答后讓大家討論: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這些數的實例嗎?學生會舉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溫度計與數軸最為接近,它又是學生熟悉的帶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學中我將用它來抽象概括為數軸這一數學模型,于是讓學生觀察一組溫度計,并提問:
(1)零上5°C用5表示。
(2)零下15°C用-15表示。
(3)0°C用0表示。
然后讓大家想一想:能否與溫度計類似,在一條直線上畫上刻度,標出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從而引出課題:數軸。結合實例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教師設問:到底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呢?
(1)畫直線,取原點(這里說明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這點表示0,數軸畫成水平位置是為了讀、畫方便,同時也為了有美的感覺。)
(2)標正方向(這里說明我們在水平位置的數軸上規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是習慣與方便所作,由于我們只能畫出直線的一部分,因此標上箭頭指明正方向,并表示無限延伸。)
(3)選取單位長度,標數(這里說明任選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標數時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表示1、2、3…負數反之。單位長度的長短,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同一單位長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畫數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板書這三個步驟,給學生以示范。
畫完數軸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軸?”(通過教師的親切的語言啟發學生,以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通過討論由師生共同得到數軸的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至此,我們將一個具體的事物“溫度計”經過抽象而概括為一個數學概念“數軸”,使學生初步體驗到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
(三)、手腦并用,深入理解:
1、讓學生討論:下列圖形哪些是數軸,哪些不是,為什么?
2、為進一步強化概念,在對數軸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請同學畫在黑板上)
學生在畫數軸時教師巡視并予以個別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畫完后教師給出評價,如“很好”“很規范”“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語言來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并強調: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畫數軸時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設計以上兩個練習,一個是動腦想,通過分析、判斷正誤來加深對正確概念的理解;一個是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有了數軸以后,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表示在數軸上,那么反過來,數軸上的點是否只表示有理數呢?作為一個問題我讓學生去思考,為后面實數的學習埋下伏筆,這里不再展開。
安排課本23頁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題圖形讓學生來操作,教師提出要求:
1、要把點標在線上2、要把數標在點的上方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可以加深對數軸的理解,進一步掌握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當然,此題還可以再說出幾個有理數讓學生去標點,好讓更多的學生去展示自己,并進一步讓學生從中感受已知有理數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從而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為鞏固本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獨立完成:
1、課本23頁練習1、2
2、課本23頁3題的(給全體學生以示范性讓一個同學板書)
為向學生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討論:
3、數軸上的點P與表示有理數3的點A距離是2,
(1)試確定點P表示的有理數;
(2)將A向右移動2個單位到B點,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3)再由B點向左移動9個單位到C點,則C點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靈活運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根據學生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
1、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問:你知道什么是數軸嗎?你會畫數軸嗎?這節課你學會了用什么來表示有理數?
2、數軸上,會不會有兩個點表示同一個有理數?會不會有一個點表示兩個不同的有理數?
讓學生牢固掌握一個有理數只對應數軸上的一個點,并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
(七)、布置作業,引導預習:
為面向全體學生,安排如下:
1、全體學生必做課本25頁1、2、3
2、最后布置一個思考題:
與溫度計類似,數軸上兩個不同的點所表示的兩個有理數大小關系如何?
(來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七:板書設計:(略)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說課稿 篇12
一、教學理念
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力求與時俱進,力求站在時代課改的前沿,切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以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實踐活動為主陣地,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質疑”、“探究”的創新精神。
二、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文學采風》。
2、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購恼麄初中語文教材來看,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比七年級《語文》上冊要求更高,基本與單元課文有勾連,要求充分利用文本資源。綜合實踐學習《文學采風》是體現利用文本資源的有效途徑。
、趶慕滩牡谋旧韥砜,第三單元選取風格各異的四篇童話,其情節曲折跌宕,形象生動,童趣十足,主題健康積極,引導這生把握童話中蘊涵的人文思想,達到熏陶,純潔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文學采風》安排在第三單元其目的力求傳承人文思想。充分認識到我國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到處蘊藏著寶貴的文化遺產,到處流傳著古老的傳統。其中閃耀著人文思想的光芒。通過“文學采風”啟迪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美、創造美,從生活、民間去吸取文學營養,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思想的洗禮。
、蹚膶懽鞯慕嵌葋砜创拔膶W采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針對學生寫作文無活可說這一現象。通過“文學采風”活動使學生初步明白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學創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采風是積累寫作素材,積累生活的一項重要手段。
三、說教法
語文教師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必須讓學生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次“文學采風”活動,要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合作能力,發展探究精神。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和方法、態度和價值觀三個難度進行教法設計。做到“扶”“放”有序。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方法,以探究問題為核心,實現學生創新意識全面發展。和實現語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
四、說學法
葉圣陶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教學生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緊扣“文學采風”發揚學生自主和積極性。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但教師必須制定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標準,其標準如下:
、僭诨顒又械暮献鲬B度和參與程度。
、谠诨顒又心芊癜l現問題和整理資料。
、墼诨顒又心芊穹e極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④學習成果歸總、匯報。
這樣,學生就會有的放矢置身于綜合性學習之中,根據評價標準實現自主探究學習。
五、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文學采風》其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了解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吸取民間文學的營養;二是引導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豐富寫作素材。綜上所述,我特從知識的衍生,能力的培養,發展品德教育等方面,確定活動目標:
、倭私馕覈鵂N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②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弁ㄟ^采風鍛煉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能力,從民間吸取文學營養。
、苜p析民間文學。
、菖囵B學生對中華民間傳統文學的感情和關注,為民間文學的明天開一劑藥方。
六、活動的重難點的把握難點:此次活動力求體現語文課改精神,力求出現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體現合作、探究、質疑的自主學習。重點:初步了解民間文學中的民歌、民謠、傳說故事、諺語、歇后語等概念的含義。用生動語言描述民間故事。
七、活動方案設計
根據單元教學重難點和活動教學目標要求。特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俨娠L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就內容、對象、時間、方法等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利用雙休日,采訪年歲較大、閱歷豐富的人。
②搜集的范圍盡可能寬一些,民歌、民謠、傳說、故事及諺語、歇后語等都在搜集之列。
、蹖λ鸭瘉淼馁Y料要進行鑒別,和加工整理最好把其中的民間,民謠等編輯成冊。
④各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民間文學知識競賽,“文學采風”故事大賽。
八、活動程序安排過程
整個活動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充分準備、周密安排
1、確定研究時間:20xx年4月——5月(一個月的時間)
2、人員組合,分工:根據學生自愿報名和學生之間的推薦分成若干小組。確定小組長,每組5個人。并進行明確分工。
3、爭取學校和家長的支持。
4、器材準備:筆、筆記本、照像機、攝象機、錄音機等。
5、教師做好充分安排。內容指導:初步了解民間文學的概念,收集民間文學知識,鑒析民間學;要求學生明確文學采風什么,向誰采,怎么采。方法指導:怎樣對材料鑒別、篩選和整理,要去精取精、去偽求真。組織安排小組合作。
第二階段——積極投入,展開文學采風
①舉行民間文學知識競賽,舉行了民間文學閱讀欣賞會,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民間文學,為文學采風作好知識儲備。
、诰幹啤安娠L”記錄表
姓名班級小組時間
采風內容:
感慨與設想
③小組開展活動,主要采集民歌、民謠、傳統故事、諺語、歇后語等內容。小組開展活動可形式多樣,但必須目標明確,內容單一,不求全。凸現地方特色。填好采風記錄表。
、芙涣餍畔、整理信息。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撰寫的采風日記進行整合,整理出合格的信息。
第三階段展示“文學采風”碩果累累。
①由小組整理好的童話,傳說等內容交到老師處并編撰成《文學采風》集。
、谛〗M把調查日記,照片等資料整理編撰成《文學采風》資料集。
、叟e行文學采風故事大賽,提升學業生對傳統文學的認識和品味。
九、總結
組織學生從認知方面總結文學采風的得失與收獲;從情感方面總結文學采風的得失與收獲等兩個方面進行總結。使學生懂得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這樣,讓學生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又體會到活動的艱辛。既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又使學生從道德品質上得到升華。
說課稿 篇13
一、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很多幼兒對食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秘密,并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指紋”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總結歸納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教學目標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秘密,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進行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和難點
。ㄒ唬┲攸c:了解指紋的特征。
。ǘ╇y點:通過觀察說出指紋的不同,并知道指紋的用處。
為了解決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我在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的教具和學具的同時還為他們創設了輕松、快樂的環境,這些都有利于教學重點的完成以及難點的突破。
四、教法和學法
。ㄒ唬┙谭ǜ鶕繕思坝變旱膶嶋H情況,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觀操作法:在活動的開始通過一幅指紋畫來引入課題,給幼兒以指紋上的直觀認識;同時為幼兒提供印泥和紙,讓幼兒自己來操作,這樣就會更加形象;在活動最后給幼兒出示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這樣也可是給幼兒直觀上的認識。
總結歸納法:在“觀察指紋”這一活動環節,我將此過程分為了三個步驟,在每一次比較后教師都做出了明確的總結,這樣可以使幼兒對指紋的特征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環境創設法:我以幼兒創作指紋畫作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并引導幼兒將作品張貼在“指紋畫展”的畫廊里,“指紋畫展”的創設會使幼兒更加有創作的欲望。
。ǘ⿲W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本次活動主要采用了以下學法:
觀察法:整個活動一直都是幼兒在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的。
統計法:在認識指紋特征時,我讓幼兒記錄、統計自己的指紋類型,以此來更好的鞏固。
五、教學準備
。ㄒ唬┛臻g準備: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圍桌而坐。教師操作臺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紋畫展”的畫廊。
。ǘ┪锲窚蕚洌
1、指紋印畫一幅;2、印泥和白紙若干;3、放大鏡(每個幼兒一個);4、雙胞胎指紋圖;5、實物投影儀一臺;6、玻璃杯、筆、電話等物;7、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學過程
。ㄒ唬┏鍪局讣y印畫,引起幼兒對指紋的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磕阒肋@是用什么來畫的嗎?(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畫出這么好看的圖畫,我們也來印一個手指印好嗎?
。ㄗ層變河檬种刚河∧鄬⒅讣y印在紙上,并給幼兒發放大鏡)分析:通過一幅漂亮的指紋畫來引出了今天的課題,同時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
說課稿 篇14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表現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注意游戲化、情景化。《綱要》中對教材的選擇有這樣的一段話:教材的內容應源于幼兒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而應彩云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辫b于以上種種原由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好聽的聲音》這一題材作為本次活動內容。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幼兒快樂情緒的激發、傾聽感受、操作體驗為主要目的,在活動中滲透多種知識經驗與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本次活動目標定為: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重點: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
難點: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根據以上三條目標定向作如下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PPT。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二、說教法新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顒又辛η笮纬伞昂献魈骄渴健暗膸熒。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后,采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裝一裝,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瓶子發出聲音。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品嘗游戲的環節中,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來猜測軟硬糖果分別能發出大鼓還是小鼓的聲音。
3、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聽聲音,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把生活中的聲音放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以幼兒為主體
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猜猜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對探索用不同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產生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我采用自編的小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讓手中的瓶子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練習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了解課文內容。
二、說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别B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課件、卡片、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說教法
從本課課文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在生字學習中,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設情景,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六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圖片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
1.請大家打開課文,認識自然段。
2.播放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準字音。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ㄈ、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品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于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文字與圖片聯系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扎扎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ㄋ模⑼卣咕毩
1.鞏固生字:大雁南飛
2.我會說:用“秋天來了,天氣涼了”說句子。
通過生字認記練習和句式練習說話,鞏固生字的認記,練習說完整的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樣性。
(五)、引導學生看板書,試著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板書引領,指導學生背誦。
3.請個別學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于落實本課的目標,力求背誦在課堂上進行。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
。、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說秋天”做鋪墊。
五、說板書設計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卑鍟仁且婚T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我抓住了景物的“關鍵詞”,用粘貼畫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簡意賅,對教材的內容概括得精煉、正確、有趣味性。
說課稿 篇16
各位教師:
今日我說課的課題是《xxxxx》。下頭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單元第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所以,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資料分析,結合著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僅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到達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明白x是一門培養人的本事的更要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研究到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我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本事,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教師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當經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進取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本事,從而到達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經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本事、思維本事、活動組織本事。
3、團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團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于本課題資料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能夠讓學生自我閱讀課本并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進取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異常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終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進取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演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欲望。這是教學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景,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華。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到達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能夠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構成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5、布置作業。
針對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能夠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到達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的課堂作業是:
七、說小結
1、對教材資料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資料的增有減。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現象,學生具有了必須的生活體驗,可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所以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本事,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組織學生探究知識構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本事,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本事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本事并重的目標。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所以學生不僅僅“懂”了,并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教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構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進取、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多謝!
【說課稿】相關文章:
快樂的節日說課稿說課稿07-0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春酒》說課稿—獲獎說課稿06-11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說課稿11-13
說課稿12-06
小學陶罐和鐵罐說課稿說課稿01-30
好習慣說課稿好習慣說課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