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1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體會情感,通過分角色朗讀了解人物心理變化,借助疑問句,讀好問句。
2.能借助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猜耳朵游戲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看耳朵猜動物的游戲。老師出示圖片的一部分,請大家來猜猜這是什么動物的耳朵,看誰猜得又快又準確。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有什么發現?
2.引出課題
師:是呀!大象這對大大的耳朵還給它帶來一些麻煩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大象的耳朵》,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鞏固字詞,夯實基礎
過渡語: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詞語,現在我們一起來挑戰看看誰讀得最準確,其他同學仔細聽!
1.出示詞語:跳舞 心煩 耷拉 咦 竹竿 撐起來 扇子 似的 (抽讀或開火車讀)
重點指導:耷拉(輕聲) 扇子(多音字) 似的(多音字)
2.挑戰升級: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讀音。下面這兩個句子誰來挑戰讀一讀?
出示句子:耳朵像扇(shàn)子似的耷拉著。
大象用扇(sh àn)子似的大耳朵一扇(shān),就能把他們趕跑。
3.齊讀詞語
三、初讀課文,認識耳朵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樣子的?
生: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齊讀: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2.師:這句話把大象的耳朵比作了什么?
生:扇子
師:像這樣的句子你還能說一句嗎?
生:……
3.師:接下來請大家仔細觀察“耷”這個字,根據字形你能猜出什么?
生:大大的耳朵
師總結:“耷”是一個會意字,是指垂下的耳朵。
再次齊讀: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四、品讀課文,感悟道理
過渡:大象這對大大的耳朵還給它帶來一些麻煩呢。
課件出示默讀提示:默讀2——7自然段
(1)圈出小動物的名字;
(2)用“——”畫出其它小動物們的對話。
2. 匯報:
(1)出現的小動物有: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
(2)他們都說了哪些對話?
生匯報:并出示標出的對話
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
大象說:“我生來就是這樣的啊。”
小兔子說:“你看,我的耳朵是豎著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小羊也說:“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
3.師:看小動物們的對話,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都在問大象的耳朵怎么耷拉著。
4.以小兔和大象的對話為例訓練對話和朗讀。
出示: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
師:誰來試著讀一讀小兔子的話?你們認為要讀好這句話需要關注什么?(引導:“咦”要讀出小兔的什么?驚奇,疑問語氣,再帶上動作和表情)
師:大象是怎樣回答的?“生來”是什么意思?你體會到了什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大象的不以為然。
師:小兔為什么會對大象有這樣的疑問?引導:因為他們的耳朵是豎著的,看到大象的耳朵和自己的耳朵不一樣,耷拉著,覺得很奇怪。
(4)出示課件:你看,我的耳朵是豎著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對比體會“一定”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堅定。師:讓我們帶著小兔的這份堅定再次朗讀這句話。
男女生分角色讀朗讀小兔和大象的`對話。
過渡:大象后來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說:出示小羊的話: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師生配合讀)
5.接下來我們分小組扮演小動物,訓練對話。
出示課件:小兔: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夾了?”
大象 :“我生來就是這樣啊。”
小兔:“你看,我的耳朵是豎著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
6.小動物們見到大象都要對它說什么?
出示課件:小鹿、小馬、還有小老鼠,見到大象,都要說他的耳朵。師:小鹿說——、小馬說——、小老鼠說——
7.師:面對小動物們的詢問,大象還認為自己“生來就是這樣”嗎?大象現在是怎么想怎么說的?在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抽生讀大象的話,指導朗讀,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語氣讀?(不安,聲音逐漸變小)
體會大象的語言:抓住“不安起來、自言自語、都、真的”讀出大象的不安,信以為真的語氣。
過渡:此時的大象想法發生了改變,由之前的“不以為然”到現在的“信以為真”,并決定改變自己。
8.怎么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大象想到的辦法是什么?生:每天,大象站著睡覺的時候,就用兩根竹竿,把耳朵撐起來。(出示課件)
9.豎起耳朵真的好嗎?齊讀11、12自然段。
出示表格,根據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前后桌討論并口頭填寫調查表。(體會前后變化)
10.這時候老師想采訪一下大象,你覺得耳朵是耷拉著好還是豎起來好?為什么?如果別的小動物再質疑你的耳朵,你會怎樣對他們說?出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如果別的小動物說“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長?”你會說?別的小動物說“你的尾巴怎么那么長?”你還是會說?
師總結: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正確對待別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斷,做適合自己的對的事情就可以了。
11.聯系實際,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前后桌互相說一說。抽生匯報。
五、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說一說:
1、想一想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習慣、愛好等;
2、按照下面的句式和同桌說一說。
有人說我_______,我會說________。抽生匯報
3.推薦閱讀:《小豬變形記》
板書設計: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豎起——耷拉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8個生字,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扇”“似”。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角色朗讀,讀好問句。
2、聯系上下文,說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重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讀題提問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愿意為大家讀讀這個謎語?
臉上長鼻子,頭上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
謎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來的?說說看。你真懂猜謎語。
2、今天,我們來學習關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請看老師書寫課題,同學們也可以舉起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大象的耳朵)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樣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聽故事,認生字
1、帶著問題,聽老師講故事。師范讀,一邊讀,一邊出示關鍵詞(課文的生字)或圖片。
2、誰來回答剛才同學的'提問。大象的耳朵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課文里還出現扇字的地方,讀一讀,注意讀準多音字“扇”,并做動作牢記“扇子與扇風。通過圖片理解扇字的戶字頭。一扇(門)(師范寫)
找出另一個多音字“似”,讀準翹舌音,想想以前學過的課文里哪里出現過這個字,讀什么。(二月春風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結合耷的字形來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讓學生做做耷拉著腦袋、耷拉著眼皮來理解耷拉就是垂下來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詞:豎著(立起來的意思)
(三)指導閱讀,讀好問句
1、想想大象耷拉著的耳朵怎么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并畫出課文中的問句。
請學生回答。同桌互相復述故事。讀好三句問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對話,同桌扮演讀。
請同學出來戴頭飾讀。
全班起立讀。
3、檢查朗讀,開火車整段讀
4、畫出課文中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四)寫字指導
半包圍結構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業
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驗收課:驗收課:19、大象的耳朵
驗收課:驗收課:扇 耷拉
驗收課:驗收課:兔 豎著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象的心理變化。
3、明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個道理。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大象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回顧下上節課學習的生字(集體讀,領讀)。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處。(板書課題)
二、品讀語段
1、讀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點)
課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導學生發現二者的相似之處。解釋比喻句。
誰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這一天呢,我們可愛的大象去森林玩,它會遇到誰?會發
生什么呢?
2、自讀上2一8自然段
(1)帶問題闡讀:這段出現了哪些動物?講了什么事?
(2)小組過論:用一畫出動物說的,看它們對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畫出大象的`想法自學生匯報
A:小動物怎么說的?(指導問句,抓任"?")
兔子說的話(指名讀、齊讀)
那試想下小老鼠會對大象說什么!(清學生回答)
B、這些小動物它們說的沒有一個共同點是?(都認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來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話)
D、學生讀,并體會前后表達了象什么想法?解釋”自言自語”,并造句
E、大象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3、學習9一13自然段
(1)自讀課文,想一想后來大象發生了什么變化?
(2)它怎么將耳朵豎起來?
(3)豎起耳朵后有什么變化?有什么不習慣的?
(4)耳朵豎起來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5)讀完之后我們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為何大家一樣改變自己,可這會因為不舒服又變回原樣,伙伴們還會說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請學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業布置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轉變過程。
3、通過感悟課文,體會哪怕再多的人說的事情,也不會變成真的,要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
重點難點
重點:
找出課文中大象說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對“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象的耳朵》,認識了生字寶寶,下面我們一起和它們打打招呼,叫出它們的名字。
(課件出示)
似的 耷拉 豎起來 竹竿 撐起來 跳舞
心煩 扇子 遇見 頭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動物都說大象的耳朵有毛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板書課題:大象的耳朵)
二、學習課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點?(大、耷拉著)
誰能讀出大象耳朵的特點?
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誰能像這樣用“像”來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學習2—8自然段。
感悟小動物們認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這樣大、這樣有特點,為什么小動物們卻說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為小動物們的耳朵豎著,大象的耳朵耷拉著。)
(2)、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屏幕上的話,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動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問題。(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
當小兔子說大象的耳朵有病時,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來就是這樣啊。”大象此時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體長得本來就是這樣的啊。)
后來,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動物都說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時,大象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讓我的耳朵豎起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
(自己對自己說,大象自己對自己說話。)
從這句話來看,大象此時的想法有了什么變化?
(起初沒覺得有什么不對→決定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
3、學習9—12自然段。
(1)、請你們自由讀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著睡覺的時候,就用兩根竹竿,把耳朵撐起來。”)
(2)、大象把耳朵豎起來以后結果怎么樣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經常有小蟲子飛進去,還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頭痛,又心煩。”
讀到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來大象的耳朵耷拉下來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進蚊蟲,所以才耷拉下來。)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來,還有什么好處?
出示“這樣,蟲子飛不進去了。有蟲子來的話,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們趕跑。”
(5)、現在,你們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沒有毛病呀,耷拉下來是有道理的。)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用橫線畫出大象說的話。
(我還是讓耳朵耷拉著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時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變呢?
(他決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課件出示“我還是讓耳朵耷拉著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組議一議: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這句話?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6)、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不能因為跟別人不一樣,就舍棄自己的優點,要堅持做自己,因為做自己最好。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從大象撐起耳朵又放下來這件事,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大象?為什么?
這是一只聰明的大象。
這是一只有主見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2、你想對大象說什么?
四、布置作業。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板書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著→蟲子飛不進來→做自己最好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5
教學目標
1、會認“耷、咦、豎、竿”等9個生字,會寫“扇、遇、安”等8個字,學習多音字“似、扇”。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初步區分不同人物的語言,會讀好問句。
3、豐富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能說出大象改變想法的原因。
4、通過感悟課文,體會故事要說明的道理:每個人生來就不一樣,不管別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學重難點
根據文本內容還原人物對話并指導朗讀;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兒歌導入,揭示課題
1、兒歌導入《誰的耳朵》,要求:聽聽兒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動物們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這些動物中,誰的耳朵最大?板書課題,指名讀題。出示大象耳朵圖片。你能結合圖片,說說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樣的嗎?
3、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讀好句子,學習生字“耷”。指圖或結合動作理解“耷拉”。學習兩個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讀第1自然段,學習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似的。仿例說話:彎彎的月亮像似的;圓圓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還能說出像這樣的句子嗎?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要求:
(1)自讀課文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標好自然段。
2、反饋交流: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故事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板貼并讀好動物名字,學習生字“兔”。關注“兔”的字形演變。你能根據楷體說說每個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嗎?最后的一點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別忘記。動筆寫一寫。
3、同桌互讀課文,如果讀得流利,獎勵一個大拇指;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地方,請同桌幫一幫,并輕聲說聲“謝謝”。
三、朗讀表演,初學概括
1、隨文識字,讀好詞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讀,學習生字“慢、遇”。一正音,二書空關鍵筆畫,三讀好詞語“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讀好句子。
2、關注問句,讀出語氣。
小兔子遇到大象,問了什么問題?畫一畫,說一說。小兔子有什么疑問?你能把疑問讀出來嗎?讀好二會字“咦、豎”。
3、同桌合作,角色對話。先分角色朗讀,再分角色表演。
4、誰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講了誰與誰,說了什么。小結:把幾個自然段的內容縮成一句話,這就叫概括。
四、循文練說,內化語言
1、大象還遇到了哪些動物?他們是怎么問大象的?讀一讀第6~7自然段。“都要說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還原對話,運用語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隱去小兔子,換上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他們會怎么和大象對話?
3、角色表演,內化語言。還會有什么小動物看到大象,會怎么說他的耳朵?
4、回歸文本,再學概括。這么多內容,文章只用了兩個自然段,為何不全部寫下來?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嗎?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抽讀詞語卡片,指導朗讀;抽讀生字卡片,指名讀,默記。
2、指導寫字“扇、遇(都是半包圍結構,做到半藏半露)、慢(寫字要訣:豎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穩穩站)”。
3、生書寫,師點評矯正。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會認“似、耷”等10個生字,會寫“扇、慢”等8個是個生字,掌握“似、扇”兩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文中的問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樣改變的,明白別人說的不一定正確,要學會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大家想法改變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義,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看圖,同學們請看這是誰?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交流,揭示課題。
預設:
(1)有一對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著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19、大象的`耳朵
齊讀課題
4、師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著。
二、學習課文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強調:這句話介紹了大象的耳朵)
2、學習生字“似”“扇”
課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從“戶”從“羽”。
扇,篆文(戶,小門)(羽)
講扇,寫扇。
3、仿說練習:
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小兔子有一對長耳朵,像葉子似的豎在頭上。
有耳朵,像。
對比學習“耷”和“豎”兩個生字。
過渡:
4、讀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動物對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們的看法是什么呢?
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說一說。
師總結,啟發引導,學習下文。
看來小兔、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都對大象的耳朵很好奇,產生了疑問,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問句吧。
指名讀,課件展示:
生: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
師:我從你的讀中聽出了小兔子的疑問(好奇)。
生:小羊也說:“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
師:你從這句話中聽出了什么?(驚奇、疑問的語氣)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師:小兔子和小羊為什么有這樣的疑問?
生: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大象的耳朵和他們不一樣,是耷拉著的。(板書:耷拉?豎著?)
師:聽了小兔和小羊的話,大象也不安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誰來讀。“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師:從這句話中你又聽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為真。
師:老師現在就是大象,你們就是文中的小動物們(給學生發頭飾)
“小羊,你認為我的耳朵有毛病嗎?”學生回答
(如果學生說沒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動物們怎么想。)
看來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師:大象一開始就是這樣認為的嗎?請分角色朗讀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齊讀大象說的話,感受大象的想法的變化。
學生交流討論。
抓住“生來”“不安”“得”這些詞來理解。
(5)“怎么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
指名讀,齊讀。
用“怎么才能”練習說話,體會大象想法的改變。
讀讀課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說說大象用什么辦法讓耳朵豎起來的,后果又是怎樣的?同桌兩人交流。(板書:耷拉)
過渡:其實每個人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正確對待別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盲目的改變自己。
(6)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齊讀這句話。(板書: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結束語:大象最終還是決定讓自己的耳朵耷拉著吧,為什么最終還是讓耷拉著呢?下節課我們再讀課文,共同探討大象耳朵的奧秘。
三、我會寫
指導書寫“遇”(“扇”)
作業布置: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開頭,并圍繞著“耷拉著”這個話題,每個小動物都發出了自己的看法,從而導致大象不安起來,進而用兩根竹竿撐起耳朵。由于撐起耳朵給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讓耳朵“耷拉著”,文章前呼后應,結構明了,語言生動活潑,很容易理解。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第一課時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讀“似、耷、咦”等9個生字,會寫“扇、痛、遇”等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初讀課文,指導讀好問句。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象的心里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個道理。
【教學重點】
1.會讀“似、耷、咦”等9個生字,會寫“扇、痛、遇”等8個生字。
2.初讀課文,指導讀好問句。
【教學難點】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象的心里變化。
三、說學情、說教法、學法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聽過很多童話故事,因此,對于童話故事他們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歡,因此本課學起來應該很容易。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反復朗讀,指導讀好問句,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在識記生字環節,我讓同學們小組活動,討論記住生字詞的好方法,并強調:如何才能把字寫正確,寫好看,同時,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四、說教學過程
1.謎語引入
大象對孩子們而言并不陌生,在教授本課時,我以謎語入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孩子能很快猜出是大象,我順機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大象的樣子,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首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在聽朗讀的過程中解決生字詞,然后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讀句子解決生字詞
(1)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2)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兒里,經常有小蟲子飛進去,還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頭痛,又心煩。
通過這兩句話的練習,掌握多音字“似”的讀法,解決生字詞。
4、感知內容,讀好問句
(1)文章一開頭,就向我們介紹了大象耳朵的樣子,誰能說說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點?(大、像扇子、耷拉)
(2)找一找:課文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
(3)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問句。
出示問句:
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
小羊也說:“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
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怎么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
(4)學生嘗試讀。
(5)學生猜一猜這些問句要讀出什么語氣。
(6)教師示范讀。(第句:奇怪;第句:疑問;第句:不安;第句:思考。)
(7)學生再讀。
抓住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而這些評論是導致大象思想、行為改變的`根本,我讓孩子們反復朗讀,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
5、寫一寫,寫好生字
1.出示“扇、痛、遇”3個生字,認一認,并強調這些字的正確寫法。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結構。
3.說一說在寫這幾個生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扇:半包圍結構,兩個“習”大小略有不同。
痛:注意里面的部件寫得向右扁一些,這樣看起來美觀。
遇:半包圍結構,要先寫被包圍部分。
4.教師范寫。
5.學生描紅、臨寫。
在識記生字環節,我讓同學們小組活動,討論記住生字詞的好方法,并強調:如何才能把字寫正確,寫好看,同時,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最后,給孩子們留下了一個小問號,故事的下半截在第二課時進行。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圍繞大象的“耳朵”展開,層層推進。講述了一群小動物都說大象的耳朵耷拉著有問題,于是大象也對自己的耳朵產生了懷疑,想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結果反而遇到了麻煩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正確對待別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盲目地改變自己。全文語言生動有趣。“讀好文中的問句并借助大象的話,弄明白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是教學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這篇課文的插圖中小兔、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他們見到大象都是一臉奇怪的表情,更有助于孩子們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說目標
依據20xx版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對感興趣的任何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鞏固認識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多音字“似、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能讀好文中的問句,并借助大象的話,說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情感態度與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根據《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借助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說方法
1.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法
抓住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我在教學過程中牢牢地抓住寫大象耳朵的句子、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及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在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去讀這些句子,以及對學生恰到好處的點評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題。
2.小組合作教學法
我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要求:一人演大象,另一人在小鹿、小馬、小老鼠中選一個角色來演。”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四、說設計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力求達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力求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復習帶生字的詞語
“溫故而知新”嘛!孩子們根據我出示的詞語搶讀跟讀,激情滿滿地完成了復習鞏固的任務。
(二)談話導入
我出示一個“聰”,告訴孩子耳朵總是在傾聽的孩子最聰明。引導學生上課一定認真傾聽,做一個會傾聽的孩子。這不僅僅用激勵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還自然地宣布了課堂常規。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以“作者圍繞大象的耳朵寫了什么?”這一看似簡單問題將激發了學生對文本好奇心,急切地想要知道童話的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本
1.學習第一自然段
2.精讀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3.品讀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領悟文本寓意
4.總結全文
師生合作以填空的方式來說出課文主的要內容。師生一起總結:我們要堅持我們自己的特色,不能別什么說什么我們就盲目地做什么。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以大象的耳朵為話題,通過告訴我們對別人的意見或建議,我們要動腦筋,選擇合適自己的這個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耷、咦”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扇”,會寫“扇、慢、遇”等8個生字,會寫“耳朵、扇子”等10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讀好文中的問句。
3、能借助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4、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象的心里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個道理。
三、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聽過很多的童話故事,因此,對于童話故事,他們并不陌生,而且,他們也能從童話故事中提煉出自己的東西。況且,這篇文章不算長,理解起來應該很容易。
四、說教法
1、引入法
大象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孩子們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采用“出示大象圖片”來引入本課的'學習。
2、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法
抓住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及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對這些句子的點評過程中,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題。
五、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在識記生字詞時,我讓同學們小組活動,互相讀,互相聽讀,討論記住生字詞的好的方法,同時,讓同學們細讀課文,朗讀感悟這個環節,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并與小組同學在合作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六、說教學過程
1、圖片引入,激發興趣。
我出示大象的圖片,講述大象的故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首先,我讓學生們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解決生字詞,然后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精讀課文,體悟文本。
課文重點部分,我抓住了幾個小動物對大象耳朵的評論,而這些評論是導致大象思想、行為改變的根本,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找出大象的體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抓住這個段落,詳細點評,讓學生受到啟發。
4、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在拼讀了課文之后,為了加強學生的感悟,我用生活中常見的事情結合著這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們思考,使所學的東西真正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
5、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我讓同學們思考,當有人評價自己的時候,自己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七、說預期效果和課后反思
1、說預期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突破難點,深化主題,使學生們有了思想以及情感的認識和升華。應該說效果較好。
2、說教后反思
這篇課文比較容易懂,對學生們來說沒什么難度,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句子的朗讀以及對重點句的理解上了,這樣,同學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些。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 10
一、立足單元說教材
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改變”為人文主題,編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和《小毛蟲》這四篇童話故事,讓學生從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中體驗“變化”給人帶來的思考。“改變”這一概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較為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閱讀富有想象和思維價值的4篇童話故事,體驗不同的角色變化所帶來的不同結果,讓學生產生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借助提示講故事”是本單元教學中需要重點把握的語文要素。關于這一要素,教材從二年級開始就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安排,我們看到,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借助圖片、關鍵詞等方法來講故事。因此,本單元的要求是依托已有的基礎,借助提示,梳理內容,講述故事,思維的轉變從直觀走向抽象,這在學生整個語文能力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象的耳朵》作為第七單元落實語文要素的開篇之作,從課文編排的層次性、遞進性、聯系性來說,顯然是要為后續學習“借助提示講故事”作好鋪墊的。
回到文本,我們知道,《大象的耳朵》主要講了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的,小兔、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的耳朵都是豎起來的,他們都認為大象的耳朵有問題。大象受到大家的影響做出了改變,結果因為總有小蟲子飛進耳朵,它又把耳朵耷拉下來。最后大象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整個過程契合了單元主題“改變”。動物的對話是一條明線,而大象的心理變化則是一條暗線,兩條線共同推進故事的發展,課后習題第二題,就是在提醒,要抓住大象耳朵發生的兩次變化,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課后練習第一題,則是引導學生講故事要注意人物的語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悟哲理。
二、分析學情說目標
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之一是學生能閱讀淺近的童話,能體會問號所表達的語氣。進入二年級下期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豐富的想象力又樂于表演,但是二年級的學生總體來說年齡還小,認知能力有限,講故事容易遺漏或出現偏差。因此,在教學中我依托學生已有的基礎,結合課標的學段要求,將這一課的整體教學目標設為以下內容:一二三點是第一課時的目標,第三點也是第一課時的重難點。四五點分別是第二課時的重點和難點。
三、導識演悟說過程
第一環節、扇子導入,揭示課題
1、我將以圖片出示各種不同的扇子,詢問學生喜歡哪一把說明理由,得到不同回答后點評:你有你的喜歡,我有我的喜歡,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為后文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埋下伏筆。接著,出示“扇”字,引導學生關注該字的組成部件,(戶和羽)。然后出示量詞填空:告訴學生,古時候的大門,左邊有一片,右邊有一片,它們就像羽毛組成的'翅膀一樣,一開一關,一張一合。所以,古時候的“扇”就是指大門,除了“一扇大門,還可以說一扇窗戶”。接著指導書寫“扇”。
2、對扇子了解后,引入課題,你們有沒有見過像扇子一樣的耳朵?揭題,并齊讀,貼題貼大象。
第二環節、自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要求
2、檢查初讀,教學生字
課件出示學習第1自然段,指名讀一讀。指導讀準“似的”,對比“似乎”,舉例讀好扇子似的耳朵、波浪似的頭發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二月春風似剪刀”,提醒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讀法。接著引導學生觀察“耷”的字形。“耷”字有兩個部件“大”“耳”組成,大象的耳朵太大了,借助動作,引導學生理解“耷拉”的意思就是垂下來。大象耳朵的樣子我們知道了,那有什么作用呢?出示第12自然段第三個句子,指名讀一讀。這里也有個“shān”,是第一聲。介紹,讀“shàn”的時候,它表示一種物品,讀“shān”的時候是一個動詞。
(這一環節我將“是、山、耷”三個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強化學生對“似、扇“在不同語境中讀音的區分,加深對“耷拉“意思的理解,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便于學生識記生字。)
學習第2—7自然段,首先,指導書寫“遇”,提問大象遇到了哪些小動物。根據回答出示圖片,引導發現,小動物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認識“豎”字,并理解豎就是直立的意思。“咦”和誰長得像?與形近字阿姨的姨勾聯記憶。
學習第8—11自然段,認識“竿、舞、痛、煩”。通過詞語依次識記生字,理解“頭痛心煩”的意思。
學習第12—13自然段,指名朗讀。
最后,生字都認識了,那整篇課文大家讀得怎么樣呢?要求齊讀課文。
第三環節、兒歌輔助,理解課文
給學生的朗讀給予評價:并獎勵學生一首兒歌,要求一句一句讀兒歌,從課文中找到相對應的內容。
(把這個有趣的故事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一句一句找出對應的內容,借助兒歌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二次回顧,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欲望。)
到此,第一課時完成了一二三點的教學目標,接著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在回顧生字和課文框架后,我們進入第四環節的學習。
第四環節、聚焦問句,扮演講讀
默讀第2到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小兔子和小羊說的話。對比讀讀這兩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通過疑問詞、語氣詞、問號等讀好問句。
提問“咦”,在這里表示怎樣的語氣?小兔子為什么驚訝?引導學生明確小兔子的驚訝,是因為大象的耳朵跟他的不一樣,并認定大象的耳朵出毛病了。提醒學生“一定”要著重讀,讀出小兔子的肯定語氣。
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同樣要抓住“怎么”“呢”等疑問語氣詞,讀好問句。在告別了小兔子和小羊,大象還遇到了其他動物,他們會怎么說呢?試著小組合作說一說,并演一演。
(“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問句”是這節課很重要的一個語文要素。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問句,在比較中發現問句的特點,有疑問詞、語氣詞和問號,再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演一演小動物,反復朗讀,反復練說,在童話角色的扮演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尋求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角色心理狀態的把握,從而在朗讀中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第五環節、對比理解感悟變化
出示第2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生來”是什么意思?“這樣”是指怎樣的?這時的大象心理是怎樣的?自信坦然的。到了第八自然段呢,指名朗讀并采訪,這時候的大象心理是怎樣的?抓住“自言自語”“都”“真的”指導朗讀,感受大象的不安。不安的大象決定,讓耳朵豎起來。
自由朗讀9至13段,說說大象是怎么做的。耳朵豎起來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大象又是怎么想的?出示相關語段。是呀,大象后悔了,撐起來的耳朵給它帶來了新的煩惱,用上句式“因為……所以”來練習說話:因為大象的耳朵里經常有小蟲子飛進去,讓他又頭痛又心煩,所以他還是把耳朵放了下來。
通過這兩次改變,大象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六環節、結合生活領悟哲理
最后的難點,對于“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這句話的理解,我將從兩個角度去引導學生:
1、回歸課本,發現其他動物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就像課文里的大象一樣,耳朵生來就是耷拉的,那課文里出現的其他小動物,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特點?學生可能會發現小兔子的耳朵,眼睛。老鼠的體形。小羊的頭上的角都很特別。所以童話里的主角可能是每一個小動物,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每個人。
2、結合生活,引導正確看待并尊重他人與自我的獨特性。請學生講講生活中類似的經歷或見聞,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勸說別人或者勸說自己,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正確對待別人的看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盲目改變自己。
在課堂小結部分,我會鼓勵學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朵花,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開自己的花,去裝點生活,開啟美麗人生吧!
四、圖文并茂說板書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從板書中可以看到,本課緊抓識字教學,同時把握對話和大象心理變化這兩條線,結合圖片和多種朗讀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去達成教學目的。
【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象的耳朵說課稿(精選5篇)05-20
《大象的耳朵》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7篇)04-24
《大象的耳朵》教學反思06-09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05-25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03-07
《大象的耳朵》教學反思06-09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02-17
大象的耳朵英語作文03-26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精選7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