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夢》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夢》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分析
“夢”是我們熟悉且能引發想象的主題。這首詩歌將孩子們甜蜜的生活融入到優美的文學表達與充滿詩意的意境中,創設了一種優美、溫柔的夢境。充滿童趣和文學美,給人以遐想。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活動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又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與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因此,我將從情感體驗入手,結合幼兒原有經驗,在欣賞中分析理解,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并通過操作性地創作,學習運用詩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夢。
二、說學情分析
再將視線投向我們園大班幼兒。他們聰明、活潑、好奇、探究欲望強,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有一定的表現力。同時,“夢”這個話題也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能勾起他們充分的想象。因此,我將充分讓幼兒體驗、交流、操作、創作、表達、共享經驗,讓他們把詩歌的美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多感官參與下自主、自信的獲得提高。
三、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育主題內容和其蘊含的教育價值,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規律、現有水平及發展需要,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發,我預設了三個目標,分別是
1.理解詩歌,體會夢的溫馨與甜蜜。(活動重點)
2.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分析疊詞“柔柔、輕輕、細細”的作用,學習仿編自己的夢。(活動難點)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及初步的賞析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活動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同時幼兒在與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一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活動準備上從三方面入手: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與家長相互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
物質準備:1.課件:詩歌的動畫制作成可操作的白板課件
2.每一個幼兒提供一張紙,輔助性貼畫、畫筆一支
3.輕柔充滿夢境的音樂
環境準備:區角中創設相關主題的活動環境,提供相關的操作材料供幼兒操作、游戲、進一步積累經驗。
五、說學法與教法
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就應該多提供豐富的學法供幼兒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本活動,幼兒的學法有情境體驗法、交流討論法、表演法、操作法、多感官參與法等。
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在創設寬松、自由、師幼互動的活動氛圍,采取的教法有示范法、啟發引導法、課件演示法、經驗遷移法,以此幫助幼兒解決重難點問題,促進幼兒更加優化的游戲、學習、表達。
六、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實現目標的具體實施環節,要體現層層深入、重難點突出,同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
一、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1.教師生動講述自己的一個美夢。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一個美夢。
教師是幼兒最好的學習伙伴,也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引導者。為了勾起孩子們的同感共情,我首先直入主題,說出自己甜蜜的夢。教師生動地講述,將會帶領孩子們進入夢境,情感體驗更直接,且起到了示范作用,營造了寬松、自由、溫馨的氛圍。
教師的感染力作用之下,孩子們一定也想表達。迎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就讓幼兒先相互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相互交流,突出了生生互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表達的機會,也為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個別指導的機會。當每一個孩子們滿足了說的欲望后,選取有代表性的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能力強幼兒的表達也是一種示范,起到經驗共享的作用。能力弱的幼兒有了一次表達后,再次在集體面前講述就會自信得多。
二、賞析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和運用。
1.利用白板課件,完整欣賞詩歌。
2.分段賞析詩歌,理解并表演朗誦。
3.討論: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夢?
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基礎,開始切入到活動的重點環節:賞析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和運用。
結合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特點,利用多媒體手段,按照總(完整欣賞,初步說說自己最喜歡、記憶最深刻的詩句)再分段賞析(從“我”先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又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最后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每段賞析時采用教師有感情朗誦后幼兒回答重點問題,再讓幼兒通過課件演示驗證詩歌內容并帶領全體小伙伴有感情表演朗誦。最后交流朗誦和賞析后的感受,層層深入地體驗詩歌所營造的童趣畫面和表達的美好情感。對于詩歌中出現的“柔柔”、“輕輕”、“細細”這三個疊詞,要重點表達和拓展,感受疊詞表達創造出的美感和溫馨,讓幼兒舉一反三地稍加運用。最后一段則從情感體驗入手,讓幼兒放松、開心、夸張地表演朗誦:“在夢里,我咯咯得笑啊!笑個不停。不,這不是夢,這是真的!”最后再總體感受(賞析完再帶領幼兒交流討論“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夢?”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甜蜜,滲透熱愛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培養幼兒的感恩之情。)
三、仿編詩歌。
1.每一個幼兒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畫面創作“我的夢”,并有感情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
2.教師幫助個別幼兒將創作的內容制作到白板中,讓幼兒利用課件朗誦自己仿編的“我的夢”
學習文學作品,就是讓幼兒賞析后進行運用,從而發展孩子們的語言及文學素養。有關“夢”的話題,孩子們有充足的素材,如何運用詩歌的語言進行表達是有難度的,這也是本次活動難點環節——仿編詩歌。
以往,由于時間和幼兒能力差異的原因,我們的.課堂上,仿編就成了老師幾個孩子的“一言堂”。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差異的。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大膽自信地創作。我首先采用創作詩歌畫面的方式,讓幼兒根據提供的畫紙、輔助性貼畫、畫筆創作自己的夢。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選擇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直接用畫筆創作。這樣的材料提供為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了多層次的表達手段,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當幼兒創作完畫面的內容后,再根據畫面內容仿編詩歌,降低了難度。教師在巡回傾聽幼兒仿編后,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幼兒,將他們的詩歌內容制作到白板中,讓幼兒邊操作白板邊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搭建交流學習、共享經驗的平臺。
四、延伸活動。
區角中創設有關這個主題的環境,提供操作性材料。如語言區提供白板課件,供幼兒朗誦和創作;表演區提供道具,讓幼兒表演詩歌,或創作新的詩歌進行表演;美工區提供各種畫筆和紙張、廢舊材料,讓幼兒創作“夢”主題的繪畫和手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活動經驗的需要。”《指南》還指出:“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務、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本次集體活動結束后,我還將充分利用區角環境和材料,讓幼兒進一步圍繞“夢”這一主題進行講一講、演一演、說一說、畫一畫等多領域活動。同時,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資源,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和問題,生成新的活動內容,起到整合、深化的教育作用。
【大班語言:《夢》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欣賞說課稿 夢11-03
大班語言的說課稿03-22
大班語言活動:《夢》08-24
中班語言活動:《夢》的說課稿06-14
小班語言彩色的夢說課稿04-14
中班語言活動:《夢》的說課稿01-26
幼兒園大班語言散文詩說課稿:《夢》03-19
大班語言的說課稿內容02-26
幼兒大班語言的說課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