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五四運動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五四運動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四運動》。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堂課的教學。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的內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下啟五四運動以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既是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又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題材。
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對知識發展、遷移能力的實際情況,我將教材內容稍作調整,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五四運動的性質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把理解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目標分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五四運動,讓學生在探究中培養興趣,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體驗中開拓思維。增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過程分析: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征,為實現教學目標,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創新的課堂氛圍,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來優化課堂教學:
1、創設情景直觀感知。
通過歌曲《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創設情景,引出五四青年節是為了紀念五四運動而設定的,激起學生了解這場運動的求知欲望,從而揭示課題。緊跟著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的知識結構,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考慮到聲音和圖像比單純的文字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通過播放《五四回聲》的視頻,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印象。
2、搶答探究培養雙基。
這個環節以小組競賽、知識搶答的形式推動,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選項進行搶答,選項是老師根據知識結構設置的,與一般的選擇題的呈現模式不同,老師只給選項,不給題干,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自主地選擇,選出認為與“五四運動”有關的關鍵詞,并說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這四個年代,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會搶答1919,理由是: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對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經過、結果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認識;而且還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究能力,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五四運動的性質,我引導學生從口號入手(①“師夷長技以制夷”②“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③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④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屏幕給出四個選項,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會搶答“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理由是:這是五四運動的口號之一。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外爭國權”是向誰爭?爭哪些國權?“內懲國賊”是懲處哪些賣國賊?他們代表哪個階級?通過層層設問,學生逐漸明白五四運動的性質,即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由于八年級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在理性認識上是不足的,所以理解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老師引導學生將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得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四個“新”。在突破難點的同時,也突出了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這個重點。
在搶答探究中,老師會通過鏈接一些圖片資料來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培養學生從圖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說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歷史,那么即興演講就是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歷史。
3、即興演講真實體驗。
在學生了解了五四運動之后,我播放電影《我的1919》剪輯片斷,在學生被當時人們的愛國熱情所感染和感動時,我讓學生開放思維、暢所欲言,進行即興演講,同時學生在自己渲染的愛國氛圍和營造的真實場境中體驗歷史。為下面感悟歷史,情感升華奠定基礎。
4、遷移拓展情感升華。
當學生還處于激昂的情緒中時,通過設問:五四運動告訴了我們什么?
讓學生談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五四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怎樣弘揚“五四精神”?
老師先現身說法:“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把我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育工作中去,愛崗敬業,為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貢獻我的青春和力量!辈⑻峁﹫D片資料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和自身情況談感想,在學生的開放式回答中,課堂達到一個高潮。最后,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課后以五四精神為主題策劃一期主題班會,從而將情感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
我就是通過以上四個教學環節組織課堂教學的。
教法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教師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北竟澱n創設了多種學習情景,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探究討論法、設疑導學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思維空間,學生在主動探究、親身體驗中參與課堂,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占有有效資料和信息,以解讀者、研究者的身份學習歷史,變被動的“聽課”、“接受”為主動的“感知”、“建構”、“體驗”、“探究”。
評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多元的,涉及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設計面向“全體”,注重“過程”,使學生從“體驗、探究”中,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歷史知識結構,并獲得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學習,知識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體驗。
我相信,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學歷史,在積極的思考中學歷史,在感受和交流中學歷史。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雙能用歷史視角來審視現實的眼睛,有一個能用歷史思維來思考現實的頭腦。
【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五四運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望岳說課稿11-04
《望岳》說課稿范文05-24
《望岳》的說課稿05-24
《望岳》教師說課稿09-05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岳麓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1單元測試12-09
《望岳》公開課說課稿05-19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說課稿 汽化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