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荷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電流和電路中的第一節電荷,本章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電學知識的基礎,學生對本章技能的掌握將直接影響到下面各章電學知識的學習。
第一節電荷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陌生而神秘的電學,如何使同學們對電荷一見鐘情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同時本節課是第二節電流和電路學習的基礎,本節中“摩擦起電”和元電荷中的“原子結構”主要為下節課引入“電流”做準備,演示實驗“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是為下節“電流的形成”留下伏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第二節電流和電路的順利學習。
基于以上認識,按照大綱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摩擦起電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2、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3、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
4、讓學生在認識自然中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讓學生在實驗過程,學習觀察實驗現象,并能從實驗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5、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樂思、樂做,能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靜電小實驗。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摩擦起電現象,和了解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及它們之間的作用規律。
這節課的難點呢,從我這幾年的教學來看,應該是元電荷的認識與初步了解摩擦起電現象的原因。
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法學法:
(1)學生分析
我教的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歸納、判斷、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節課在繼續抓好這些訓練的同時,加強推理判斷能力及微觀物體的想象能力。
(2)教法、學法
為更好貫徹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體演示法、模型法、實驗法、探究教學法、講授法。
采用的學法:類比法、閱讀法、誘導法、提問法、討論法、推理判斷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過程:
(1)動手操作,引入新課。
先放有關靜電現象的圖片,使學生感受電的新奇和神秘,激發興趣,進而告訴大家,我們自己也可以發電,學生興趣大增,引導學生做摩擦過的塑料筆桿吸引碎紙屑的實驗,引出摩擦起電現象,提問:生活中摩擦起電現象有哪些呢?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最后總結被摩擦過的物體都帶了電荷。
(2)實驗探索,引導學生。
讓同學們用絲綢跟玻璃棒摩擦,橡膠棒跟毛皮摩擦,都可以吸引碎紙屑,證明都可以帶電,由此提問: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嗎?如何進行推理判斷呢?要求學生說出實驗步驟和推導過程,實驗過程中,學生好玩難以控制,采用比賽方式比哪組最先發現規律,當堂給予獎勵,比如公開上課做實驗的機會等,另外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發現的任意一條規律都要進行評價,學生根據實驗插圖,實驗好做,但推理過程所有學生就未必想得清楚,學生代表發言后,在老師的誘導下,讓同學們一起正確說出推理的過程,此時學生已必然發現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另外告訴大家摩擦過的物體所帶的電荷要么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所帶電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相同,得出結論: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
接下來提問: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如何來檢驗呢?有的同學會說:看它能不能吸引輕小物體。非常好,予以鼓勵。那么有沒有儀器來快速檢測物體是否帶電呢?引出驗電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驗電器的結構,讓學生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金屬箔張開的現象,提問: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分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總結出驗電器的工作原理,再問不同帶電體接觸金屬球,使金屬箔張七角度相同嗎?張角大小不同,說明什么問題呢?引出電荷量的概念,介紹電荷量的單位:庫侖。
承上啟下,問題引路。
在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摩擦起電現象,那么摩擦為什么能使物體帶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物質的結構說起,物質的結構屬于微觀問題,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陌生,形象比喻,如果把原子比做一個直徑為100m的大球,原子核帶正電、負電、以及元電荷的概念、符號、大小,提問:既然原子帶在正電荷和負電荷,為何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呢?讓同學們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觀察、討論,說出結論。
通過原子結構和元電荷的學習,思考:為什么能使物體帶電?這個問題同學們沒有相關的的`知識經驗,因此講解為主,誘導為輔。
關于“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演示實驗,同學們先猜想:相同的兩個驗電器A、B,A帶電,B不帶電,用金屬棒把A、B連接起來,會出現什么現象呢?然后通過實驗驗證大家的猜想,接下來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根據大家發言,總結出電荷在金屬桿上有了定向移動,由此引出導體的概念。
提問:若在驗電器A、B之間架上玻璃棒或像膠棒,B驗電器金屬箔會張開嗎?讓學生作出猜想,動手做,驗證猜想,由此引出絕緣體概念。
最后提問:金屬為什么能夠導電呢?
由同學們閱讀課文可以得出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的答案。
分層訓練,提問能力。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鞏固基礎知識,獲取反饋信息。
把一個帶電體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排斥,則這一帶電體的帶電情況是。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目的在強化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兩個輕小物體靠近時互相吸引,則()
A、兩個物體必定帶同種電荷。
B、兩個物體必定帶異種電荷。
C、兩個物體都不帶電。
D、至少有一個物體帶電。
第三導:發展性練習。通過一個難度的習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知識的整合再應用能力。
3、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其中任意兩個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球帶正電,則乙球不可能。
若丙球能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則乙球一定。
以上環節的教學,著重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變教師的“講”為“導”,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的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板書設計:
第一節電荷
一、電荷
1、摩擦起電現象。
2、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1、金屬球
結構2、金屬桿
3、驗電器3、金屬箔
原理:同種電荷
互相排斥
4、電荷單位庫侖C二、元電荷
原子核原子核帶正電
核外電子帶負電
元電荷e
e=1.6×10-19C
三、電荷的定向移動
導體
絕緣體
【電荷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草莓》說課稿12-25
《菊花》說課稿12-25
《燈光》說課稿12-20
尊嚴說課稿11-26
《送行》說課稿11-24
中東說課稿11-15
口技說課稿11-15
畫風說課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