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陳述現象—展示發現—希冀將來”的文路,揭示了科學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同時,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文章脈絡清晰,文質兼美,和單元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等科普類課文聯系緊密,主題突出,并與第七組學習專題“立志成長”互為呼應,傳遞科技的神奇,歌頌人類的智慧,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的、有活力的學習。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兼顧學生學情,我確定了“讀文識字學詞、品文積累語言、賞文提高認知”的教學目標,圍繞“恐龍飛向藍天”這條主線,走“談話導趣——析字導學——品句導讀——歸納導思”的教學思路。力求在閱讀的同時,淡化訓練的痕跡,達到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具體的教學過程是:
一、談話導趣,悄然走進文本
完美的閱讀課堂絕非“江船火獨明”式的“教師一言堂”。她應該是:師生根據知識情感和生活閱歷對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如何真正引導學生自主地進入文本,感受文字,進而推開一扇窗,品讀文本,感悟文理,看到更美的風景,是我們重點探索的課題。
我在教學中,一是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輕松開課:在共享了各自對恐龍的認識后,以趣啟思:“誰會想到,兇猛龐大的恐龍竟然會與靈活輕巧的飛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呢?”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入探究的情境,這種情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也為接下來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和認知的基礎。
二是引導學生隨老師板書課題,并讀題質疑:“讀課題,你產生了什么問題?”學貴有“疑”!此時不失時機的導疑,讓學生思維“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讓語文學習從“無疑”到“有疑”再到“釋疑”,也就是我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二、析字導學,欣然感受文字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主識字后,展開生動活潑的鞏固訓練:演一演、寫一寫、看圖片說詞意、讀句子談理解。借助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感受,孩子們當然在快樂中掌握方法,習得“描繪”、“輕盈”、“敏捷”等生詞,初步感受恐龍之奇和文字之妙。
字詞句段的學習應貫穿中年級的閱讀教學。因此,我接著引導學生把生字詞送回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中鞏固字詞、品析語言;在讀中思考自己針對課題所提出的問題、感悟文本。
如此,引導學生潛心默讀,解答疑問。這是學生理解課文、運用新知、形成技能的一種方式,是溝通讀者與文本的橋梁。它使得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三、品句導讀,怡然欣賞文采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里說的“相機誘導”,即“導讀”,是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深入思考,以求發掘問題,主動領悟,提高能力。
由此,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
提煉主線——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句話用心讀,讀后談感受,并通過朗讀來表達內心所想,為聚焦主題導航;
抓住矛盾——課文有這樣一句話:“科學家們指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句中的“很”表示強調肯定,“可能”表示猜測推斷,為什么這樣寫?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得出答案,再感情朗讀,為理性分析護航;
探微究細——讀詞語“點睛之筆”,讀詞組“漫長的演化”,讀句子“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嬌子——鳥類,它們飛向藍天,從此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來一番“咬文嚼字”:“什么是點睛之筆,為什么這樣說?漫長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毋庸置疑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為剖析中心正航。
然后,鼓勵學生討論:如果你是科學家,如何重現恐龍的飛向藍天?要求小組交流,寫出思路,推舉代表發言。借此聯系已有認知,引發思考新知,為提練方法奠基。
接著,回到課文,圖文結合,引讀美文,讓教師、學生、文本乃至編者融為一體。
四、歸納導思,暢然贊美文意
在師生共創的美好境界里,我憑借兩段導語和學生往下讀文。
一是以“置身在這神奇的世界里,科學家無比自豪,他們驕傲地告訴我們:()”引讀: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
一是以:“得出這些了不起的結論,科學家更加自信,他們有理由相信:()”引讀:隨著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離這一愿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并相機展示文末“資料袋”,鼓勵學生暢談體會,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內容的主線,是作品主題的升華。本課板書利用學生收集的圖片,借助所歸納的詞語,圖文并茂,再次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奇妙和語言文字的美妙,繼而欣然地接受課外作業:查找關于恐龍的資料,讀一讀,在第二課時交流。
以上教學設計,將單元訓練重點融進課堂教學,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知內容,在重點品讀中感悟內涵,在激發創造中升華情感,從而真正達到掌握知識,激發潛能、彰顯個性的多維目標。正是:情由景生,我心飛翔!
【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說課稿11-03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說課稿(精選5篇)12-25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2-01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材理解12-11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12-04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12-04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03-16
四年級上《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