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到哪里去了》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糖到哪里去了》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對文本知識進行“轉化”,“整合”、“培養”,以實現達到本課時所要求的三維教學目標。以“啟發式”為主流的多種方法教學,如“發現法、探究法、演示法、實驗法等。”對本學期科學預案進行一定刪減,增添,達到符合本班學生情況的可行性較強的教案。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糖到哪里去了”一課,糖在水中化了,這是學生已有的認識,那么,糖是怎樣化的?在水中有什么變化?這些是學生很少思考的,也是很難研究的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高錳酸鉀這種物質,再做“化了”的實驗。學生通過觀察,能請楚的看到“化了”的過程。看清高錳酸鉀的“去向”。這樣,溶解的概念很容易建立。然后是應用“溶解”的概念來判斷其它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了,進而想辦法使一塊冰糖在水中盡快溶解,都是對知識的應用與拓展。
2、三維目標: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觀察糖、高錳酸鉀等物品在小中的溶解過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現象。
(3)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
(4)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3、本課重點:建立溶解概念。
三、說教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使用發現法、實驗法、探究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現象提出問題,從實驗中解決問題。真正地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三組實驗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結論,使學生在矛盾中、自我否定中、相互爭論中獲取知識。
四、說學法
1、實驗感知法(流程圖)
觀察(演示實驗導出課題——第一組實驗(溶解)——第二組實驗(可溶性)——第三組實驗(加快溶解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
通過分組實驗,合作探究出結論,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疑,提出問題。
教師進行魔術表演,讓學生說這些顆粒到哪里去?
2、質疑導思,思考問題。
第一組實驗中第一小實驗:做一杯糖水,引導出白糖顆粒在水中怎樣化的?化到哪里去了?讓學生相互交流。
3、啟發導探,探究問題
第一組實驗中第二小實驗:用高錳酸鉀做實驗,讓學生匯報現象,學生自己研討,得出溶解概念。
第二組實驗中有4個小實驗,讓學生完成實驗進行檢驗可溶性。
4、拓展導創,解決問題
(1)故事開頭,讓學生根據自己經驗來幫小明解決問題。學生自己做第三實驗,得出加快溶解的方法。
5、結束部分
這堂課的設計是以“新課標準”為理論指導,滲透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始終以學生實驗為主線,通過“看——做——想——做——說”的這些活動得出結論。讓學生在體驗中、愉悅中獲得新知。
【《糖到哪里去了》說課稿】相關文章:
《鹽到哪里去了》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04-02
小老鼠和泡泡糖說課稿11-12
音樂活動游戲:“跳跳糖”說課稿及反思12-01
糖_550字01-26
糖敘事作文02-10
來過去了隨筆07-01
無論你走到哪里_900字01-25
無論你走到哪里_750字01-21
云朵棉花糖教案01-25
糖趣_750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