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說課稿 篇1
美術四年級上冊《時間告訴》說課稿
。1)大膽創作 制作鐘表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制作鐘表”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制作同時,并播放兒童歌曲《時間像小馬車》,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2)展示欣賞 評價鐘表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表”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3)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鐘表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背景資料
書畫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12課《疊羅漢》要求學生選擇一種材料做做疊堆造型的游戲,也就是像“疊羅漢”那樣,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創造出漂亮的紙立體造型。這個作業是其實是一個較為簡單的立體構成,它在“形狀的游戲”單元盡管不是最后一個學習內容,但已是一個階段性的學習總結了,所以它對師生雙方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老師怎樣化難為簡進行新授,學生如何在短世間內學會一種方法完成作業。
二、教材分析
疊羅漢是小學生熟悉并喜歡的雜技表演。在經過了形狀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貼、剪貼空縫留白等一系列“形狀的游戲”學習后,借助“疊羅漢”這種疊堆造型的形式,本課學生的學習內容是:選擇一種材料做做疊堆造型的游戲,也就是像“疊羅漢”那樣,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創造出漂亮的紙立體造型。
相比較前面的平面造型,這個立體構成范疇的學習內容,對三年級小學生而言確實較難,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教師費心收集資料,化難為易,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學會造型表現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種方法并籍此進行大膽創作。
1、教學目標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疊堆造型的游戲中感受紙立體造型的美和創作的無窮樂趣。
知識與技能:學會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創作紙制立體造型。
過程與方法:選擇一種材料,學習用卡口插接來創作一些疊堆造型的作品。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剪折紙、卡口插接的方法制作疊羅漢的紙立體造型。
難點:形象的設計、卡口插接和立體造型的穩固方法。
三、設計理念
小學美術中年級段開始,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和知識技能要求的提高,有時教學也會出現多個目標、密度較高的教學內容,如果僅僅被動“依樣畫葫蘆”上課,師生雙方都會疲于奔命 。于是,看似“充實”的教學,實則收效甚微;教師意欲“多得”,其實會“少得”甚至“不得”,那還不如抓住根本。讓學生學得“簡單”卻實實在在。本課設計著重讓學生感受到立體造型制作的樂趣,短時間內學會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完成至少疊堆3層的紙制立體造型創作作業,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設計采用多媒體展示、教師示范、學生嘗試練習 、小組競賽、合作作業等,幫助學生快速學會制作方法,大膽創作,成功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法學法
本課力求把握教學內容,突出創新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充分體現主動探究學習的優勢,
1、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學”促“創”;
以雜技和動植物的“疊羅漢”形象引出新授內容,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反映審美觀和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有利于他們主動發展的教育氛圍,不僅授予學生“魚”,更授予學生獲取“魚”的“漁道”。
2、力求凸顯“實踐活動”的教學主線,以“動”促“思”;
本課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嘗試練習 、小組競賽、合作作業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嘗試、創作活動中學會思考、發現、體驗和發展,使學生從中體驗美術造型的樂趣,在探究創作中提高能力。
3、力求保障“自主探索”的教學主旨,以“點”促“面”。
課堂教學中的系列活動,慢慢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學習小組的`共同學習,也逐漸讓每個學生懂得努力積累、主動嘗試和大膽創作。這些都會成為燎原星火,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點燃一支不滅的火把。
五、教學設計
。ㄒ唬⿲耄
1、老師演示:用造型相同的6輛彩色小汽車剪影開卡口,由3輛圍底、2輛居中頂一輛在上。引導學生思考:幾張平面的彩色卡紙怎樣變成了一座紙立體造型?
2、多媒體展示雜技表演中疊羅漢的畫面,讓學生回憶疊羅漢這一技巧性的運動項目。
3、學生列舉生活所見的“疊羅漢”的場景:是由不同的材料堆疊而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規模。(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動植物中的“疊羅漢”,城市雕塑中的“疊羅漢”等)
4、揭示課題:
疊羅漢
。ǘ┬率冢
1、活動一:大家一起試一試
、俳處熓痉叮函B紙牌,以紙牌式疊羅漢為例,把幾張紙牌相互接插,疊放出一組立體造型而不倒。
、趯W生分組體驗嘗試:能用什么方法保持平衡,即疊放出一組立體造型而不倒。
2、學生通過實踐得出一個結論:
無論平面的材料怎樣來疊羅漢,關鍵在于要有插口、能站穩。
3、演示疊羅漢底部的站立方法:最底部的一個單個的形可以用兩個接口接插立住,也可以利用單個的形自身的幾個支撐點站立;要想疊得高、立得穩,底部的接觸點就要離得開一些。出示板書:保持平衡可以增加底部面積、增加底部重量、左右對稱放置……
4、活動二:小組競賽
在規定時間內,用彩色卡紙的幾何圖形比賽疊羅漢,比:最佳造型、最佳平衡、最佳配合等。競賽為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會使用卡口插接的制作方法來“疊羅漢”。
5、反饋,交流:
教師強調卡口插接的剪制:最底端的單形立穩后,其它卡口插接處按照設計的形象和圖案來決定。如人物形象要按中心比例來設置。
6、活動三:學生作業
學生分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材料做疊堆造型創作。
。ㄈ┰u價:
1、小學生立體紙雕塑展,展示學生的疊羅漢作品。
2、小組學生代表介紹自己小組作品的名稱含義、創作情況。
3、教師表揚別出心裁的紙立體造型。
。ㄋ模┩卣梗
用卡口接插來疊羅漢的方法還可以運用在其它方面。生活中有許多情趣,只要去發現、去嘗試,就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利用廢棄的用品,易拉罐、酸奶杯、喜糖盒等都可以用卡口接插的方式來進行疊羅漢。
六、教學流程
欣賞、演示、揭題 嘗試、競賽、作業 展示、觀摩、小結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學生經驗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課上冊第五單元造型廣場中的第二課,學生在上一節課《小泥人》已經熟悉并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法本,本課主要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學會制作動物筆掛的方法和美化壁掛的技巧,鞏固學生所學的泥工技能。
二、相關知識背景
古代先民在對土壤的開墾和接觸中,逐漸認識并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長期用火的實踐中懂得了土塊經過燒烤之后變的堅硬,于是人類嘗試將粘土制成泥胚,把它燒制成陶器。如果按陶質來分有紅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裝飾情況來劃分,則有素陶 、彩陶、引紋陶和擬形陶器。裝飾紋樣有動物、植物和人物。最初的陶器因為受編制物的印象較大,在燒成的陶器上還保留著編織物的痕跡,像布紋、席紋和繩紋都成了簡單的裝飾。隨著輪制技術的發展制造出的器物胎壁厚薄均勻,造型規整勻稱,較之有手捏塑的器物,在裝飾上又出現了新的紋樣。如今,陶藝成為一種修身養性、開發創造力的生活時尚,國內已有不少以陶藝為休閑方式來經營的“陶吧”。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要求學生做一個泥工動物壁掛,學生在掌握壓、捏、搓、團等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教師應該對學生所做的各種動物造型進行分析,甚至可以提供學生一些他們喜愛的動物造型,并與學生一起探究、指導其制作方法,同時將好的作品供學生欣賞。教學中,教師對造型獨特、圖案新穎的作品應多加贊揚。
四、教學目標分析:
這一課是第19課《小泥人》延伸課,這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泥工的一些基本技法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圖案的添加與技巧的靈活運用是本課的關鍵。同時以啟發學生想象,刻畫出形態各異的動物為難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泥工的基本制作方法,回憶各種動物的造型,并用
泥團制作出各種動物的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欣賞動物圖案裝飾美的趣味性,并通過泥工的各種技法的巧妙使用,制作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壁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壁掛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動物壁掛給我們帶來的美感,感受動物壁掛的造型,培養學生對陶藝的熱愛。
五、教法探析:
在課堂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旨在增強學生的感觀欣賞,引領其積極參與課內的多種探究創作。同時,我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各種多媒體信息資源:從同齡人優秀作品到教師范例、欣賞資料以及多媒體中廣泛涉及的各類學生作品,使其在多元信息化的環境下能通過欣賞,觀察范例的材料、方法和制作特點,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在多種嘗試實踐,多種體驗創作中,學會思考和自主探究。
六、學法指導:
課的引入部分,首先組織學生對二種由不同材質制作的壁掛進行比較探究,可以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進行對比。教師及時的告訴學生不同材質的壁掛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其用途也不同。然后小組探究壁掛還可以用哪些材質來制作,教師可以出示一些不同材質制作的壁掛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引出課題。
接下來的新授環節首先通過學生欣賞各種陶泥制作的動物壁掛,學生自主探究做動物壁掛所需的工具,從而讓學生認識一些新的制作工具。然后學生開始小組探究動物壁掛的制作方法,教師邊小結邊引導,并告訴學生制作動物壁掛時首先要搟泥板,并用竹泥刀切挖出動物的外形。這里教師可以提供學生一些動物外形的剪影,以便學生制作出更多的動物壁掛,同時降低學生刻劃動物外形的難度。接著通過“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懂得切挖外形時一定要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才能達做好到動物壁掛的第一步。此時學生開始嘗試作業練習一:制作動物泥板外形。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為學生多次提供了幫助,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以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與創作活動中自覺,主動,獨立地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供多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并進行思維發散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去,為學生作業的創造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在嘗試制作動物泥板外形后為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欣賞陶泥制作的動物壁掛作品,同時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各種花紋排列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物壁掛上的五官和花紋是怎么做的?教師小結:壁掛上的花紋可以用各種小工具刻劃或搓一些細的泥條、小的泥團添加在上面。這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一些圖案排列的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刻劃各種圖案。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對象,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并很好的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開展進一步持續的方式的過程。
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壁掛”展。然后請學生在組內介紹自己創作的壁掛作品。學生根據評價要求進行自評、互評,小組評。然后由小組推薦部分作品進行展示,并由組長進行介紹。在這里,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發現自我,了解他人,學生在參與中調動了自身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并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信。
拓展部分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泥團除了制作成泥人、壁掛還可以制作哪些物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美術說課稿 篇4
說設計意圖:
“粉刷”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園、建筑工地、大街上經常能看到粉刷匠在工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墻面的粉刷越來越講究個性化,利用涂料的色彩進行大膽裝飾,色彩獨特,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因此,從孩子們所觀察到的事物入手,結合孩子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通過孩子的前期觀察和討論,以及初次創作,將“粉刷”這種自發的興趣內化成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主動參與,從而感受生活中的美,激發幼兒的藝術情趣,鼓勵幼兒用合作的方式進行藝術表達,體驗藝術創造活動帶來的快樂。
說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毛刷作為繪畫工具進行涂色練習。
2、體驗用毛刷繪畫帶來的樂趣。
3、促進幼兒手臂大肌肉群的發展。
說活動準備:
1、活動前藝術準備:已欣賞過歌曲《我是一個粉刷匠》,活動前已經進行過親子制作的“房子”(用鞋盒等廢舊紙盒制作)
2、本節活動材料的準備:毛刷、紅、黃、藍三種顏料、磁帶
說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小小粉刷匠》作為音樂背景,引起幼兒刷色的興趣。引導幼兒回憶:歌曲中的小小粉刷匠在干什么?
2、教師出示作畫工具,引導幼兒先讓刷子在小桶里洗個澡,然后在邊上靠一靠,最后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刷子刷色的要領:小刷子,別著急,我來給你穿花衣。小刷子,手中握,上刷刷,下刷刷,寶寶樂得笑哈哈。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料不要蘸太多,要上刷刷,下刷刷。
說活動小結:
小小粉刷匠們真能干,一會兒就把房子變得這么漂亮了,請小小粉刷匠給自己一些掌聲吧!
說活動后反思:
1、活動中幼兒始終是以“粉刷匠”的身份來進行活動的。孩子喜歡游戲,孩子尤其喜歡角色游戲,因此教師讓孩子成為“粉刷匠”,讓他們的繪畫活動變成“粉刷匠在工作”,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2、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在講要求的時候沒有講清楚不可以刷房頂,導致有個別的幼兒在刷房頂。但對托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興趣很濃厚,我們原先讓幼兒都在紙上做畫,第一次讓他們通過刷房子更對涂涂畫畫感興趣。
【關于美術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12-16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大班美術《太陽》說課稿12-25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幼兒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01-14
美術的世界說課稿11-15
創意美術字說課稿11-02
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范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