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五冊《吹泡泡》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第五冊《吹泡泡》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第五冊《吹泡泡》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吹泡泡》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趣的詩歌。它以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吹泡泡”來描繪大自然的豐富多彩,以幼兒的心靈去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充滿了美麗而神奇的想象。詩歌中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月亮和星星,烏云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們之間的關系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不但增添了詩歌的韻律美,而且將彼此間的親密關系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作品畫面感增強,想象豐富,韻律和諧,富有童趣。整首詩歌洋溢著快樂開朗的氣氛。
這首詩歌不但意境美,而且用擬人化的手法“吹”,使整首詩歌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有趣、充滿了動感。中班幼兒掌握詞匯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但對于作品所蘊含的美的理解仍有困難。但這首詩歌結構整齊,句式統一,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所以我將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讓他們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并鼓勵他們嘗試仿編詩歌,在優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2、活動目標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活動以這一理念為指導,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
2、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并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3、欣賞詩歌,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這次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于這一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難點定為: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4、活動準備為了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也為了本次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我做了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大自然中事物之間的的密切關系,如母雞和雞蛋,浪花和大海等,為創編活動做好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與詩歌相匹配的課件和音樂,人手一份小圖片。幼兒收集的大自然的圖片。
3、空間準備:活動室中放置一張大的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海報,幼兒呈半圓形用墊子圍坐在海報前面。
二、說教法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采用了以下教法:
1、現代科技媒體的運用。制作與詩歌作品內容相匹配的課件,以動態的效果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如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那么在課件上呈現的就是:月亮的“嘴巴”作吹泡泡狀,星星一閃一閃的變大,采用這種生動而有趣的方式來為教學重難點的理解與突破做好基礎鋪墊,也能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和優美的語言。
2、圖譜法。在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將詩歌用幾張簡單的圖片有序的展示在幼兒眼前,這樣不僅便于幼兒記憶詩歌,朗誦詩歌,也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了詩歌中月亮和星星,烏云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的關系,為創編環節能夠順利進行做好鋪墊,也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我還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綱要》中提出,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本次活動中有以下學法:
1、多通道感官參與法。從活動開始請幼兒吹一吹,玩一玩、想一想泡泡到看一看、說一說、大自然中的泡泡再到想一想、編一編泡泡,從多方位、多感官、多方式的引領下將幼兒帶入優美的詩歌氛圍中,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喜歡上詩歌。
2、整合教育的方法。本次活動遵循中班幼兒的發展情況,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創編活動中。在創編環節我請幼兒觀察自己帶的大自然的照片,找出有相關聯系的事物,畫在老師提供的格子紙上,并按照詩歌的句式編一句好聽的話。將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創編的難度,也打破了往常的創編模式而引起了幼兒的創編欲望,很好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現代兒童觀認為: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創造,幼兒才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發展,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玩吹泡泡,激發興趣;3第二環節: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10第三環節: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第四環節: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下面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詳細解說:
第一環節:玩吹泡泡,激發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玩過吹泡泡嗎?現在請你們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戲,看一看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本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在玩吹泡泡的游戲中感受泡泡的外形特征,以及感受到吹泡泡的游戲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順利的進入到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10小朋友能夠吹出圓圓的泡泡,大自然中的一些東西他也會吹出泡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吹泡泡呢?吹出了怎樣的泡泡呢?
教師出示PPT,分段欣賞。
第一幅:是誰在吹泡泡呀?月亮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邊說邊在旁邊的黑板上貼出圖譜)第二幅:現在是誰在吹泡泡呀?小草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來說一說。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而貼出相應圖片。
第三幅:烏云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來猜一猜?在幼兒的猜測中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自主的發現并根據前兩次的經驗,說一說“雨點是烏云吹出的泡泡”,并請幼兒來幫助老師貼出圖譜。
第四幅:果樹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也來猜一猜?播放果樹上長出蘋果的畫面,從動感的畫面中深刻的了解蘋果是果樹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看動態的PPT,通過老師層層剝離的提問方式,引發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并將經驗與詩歌中的語言建立聯系,從一開始的直接出示到后來的請幼兒猜一猜,從一開始的教師總結詩歌句式到幼兒自己說出詩歌句子,并在幼兒回答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使用追問的方式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理解詩歌,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深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輕輕地念一念這首有趣的詩歌吧!師帶領幼兒一起看著圖譜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在朗誦詩歌的同時再次感受詩歌的句式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為下一環節創編做準備。
第三環節: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帶的照片,找一找,誰是誰吹出的泡泡,找到了請你們畫在老師給你們的圖格里,再請你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誰是誰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讓幼兒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來創編詩歌。讓幼兒看著圖片中有關系的事物聯系起來,引導幼兒自由討論,組織幼兒交流,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并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優秀的詩句。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也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可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第四環節: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結合小朋友畫的圖譜,播放優美的背景音樂,引導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再次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本環節用音樂烘托這首詩歌。利用音樂做背景,讓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進行欣賞、朗誦這首詩歌以及自己創編的部分,這不僅是一種詩歌意境的升華,也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動在幼兒優美的朗誦聲中結束。
小學語文第五冊《吹泡泡》說課稿2
一、說活動教材: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主題。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借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于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更深層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欲望。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方法:
為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新的主題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
(一)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在本環節中,為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讓幼兒觀察并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么?”,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游戲,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建構新知做鋪墊。
(二)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借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么秘密了?看誰發現的多?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是什么?”,用“引”的方法,啟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
(三)第三環節:體驗驗證。
在本環節中,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借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邊觀察邊記錄想象結果時,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么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同時抓住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契機,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么秘密?”,“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六、教學反思。
吹泡泡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玩的游戲。主要目標是:
1、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2、嘗試用不同的器具吹泡泡,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3、嘗試集體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幼兒觀察我給他們提供的材料,問這些材料能干什么?他們都說能吹泡泡,于是我讓他們自己玩吹泡泡游戲,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幼兒提供的吹泡泡器具都是圓形的。讓孩子們告訴我們他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么秘密。孩子們回答出很多,有的說泡泡是圓的,有的說泡泡會炸掉,有的說泡泡有大有小,于是我引導他們觀察用來吹泡泡的工具,看看是什么形狀的,孩子們都說是圓的,順著這個問題,我出示了方形、三角形的工具,讓他們猜猜,用這些工具吹出的泡泡還是圓的嗎?孩子們有的說是的,有的說不是,于是我在一張大的記錄表上記錄下他們猜想的結果。再讓他們自己去動手實驗一下,看看用這些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不是圓形的。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自己實驗起來,他們發現,不管用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我讓他們來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并記錄下來。活動最后的環節是讓幼兒跟著音樂表演吹泡泡歌曲,孩子們輕輕松松的結束了活動。
但在這次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孩子們再吹時不知道怎樣來吹,主要是我課前沒有考慮到,總覺得這很簡單,不需多加明,通過這節活動,我知道,在我們大人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在活動中還是應給孩子說明清楚。
【小學語文第五冊《吹泡泡》說課稿】相關文章:
吹泡泡說課稿02-18
吹泡泡小學語文課件05-06
吹泡泡說課稿15篇02-17
小班藝術《小魚吹泡泡》說課稿11-25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精選】03-24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01-19
小學語文說課稿《琥珀》03-22
人教版小學語文《橋》說課稿12-23
蘇教版小學語文《絕句》說課稿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