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
說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該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是首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主要寫一個淘氣孩子用調皮的方式回報母愛,借助“金色花”這個意象表達情感。情節簡單、語言活潑、心理描寫細膩、充滿詩情,很適合朗讀。是培養學生情感體驗能力和朗誦能力的好材料。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初一學生心理及語文素養和本單元整體目標,按照新課標中“知、能、情”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了解散文詩,掌握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積累生字詞。
能力:培養誦讀和比較閱讀能力,由淺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內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種表達方式,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親情,學會感恩。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心理和語文水平,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誦;教學難點——理解親情的多種表達方式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心理。
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同時基于學生初步接觸散文詩這種新文體,我采用問題引路法、比較歸納法、點撥法進行教學,以突破重點和難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是傳統教育方法中的精華,把無聲的文字還原為有聲的材料更能拉近讀者與作者、讀者與文本的距離。所以我還采用誦讀法教學,先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誦錄音,然后親自反復誦讀,在優美輕松的氛圍里,更好地理解內容,感悟親情。
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而學習方法必須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而得到,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任務,我主要指導學生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法、聯想法、模仿法進行學習,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并能學以致用,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我按下面七個環節實施:
一、導入:聽音樂,看圖片,說感受,導入新課。
這幾幅圖片形象地表現出一個共同的主題——親情無價,感恩母愛。聽覺與視覺的沖擊容易帶動心里的聯想和感動,能讓學生迅速進入有關親情的體驗中。
二、聽讀課文,感受詩情:
這是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感情基調的初級階段。優美的配樂朗誦能給學生美的享受,讓他們輕松進入學習階段。這是遵循快樂學習的原則。
三、練習誦讀,領悟詩情:
這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讓學生親近文本。反復誦讀,培養朗讀感悟能力,突出教學重點。然后,做字詞練習以鞏固基礎知識。體現語文的知識性、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探討問題:
依據課文內容提出3個問題
(1)為什么“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還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
(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么?
(3)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導學生精讀和討論,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內心情感和表達親情的方式,解決教學難點。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勾畫圈點篩選信息,合作探究解決疑難。教師則巡視點撥,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五、悟讀課文,領悟意象:
這是激發學生調動以往經驗體會,綜合注釋等資料,將閱讀由感性推向理性的過渡,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理解意象,進而在寫作中學會選擇意象。這樣,遵循了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等教學規律。
六、聯想比較,總結課文:
這一步主要運用聯系法、比較閱讀法和講授法,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鞏固詩文中意象的運用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賽,人人參與:
進行個別朗誦比賽和仿寫詩句的練習。
八、教學評價:
這堂課我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切實訓練了學生的朗誦能力、閱讀能力、探究和表達能力。同時給學生一個親情體驗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親情的感受能力和感恩意識,進而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有健全人格的青年。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2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情操,達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義新目標。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以親情為主題,所以,學習本單元要將情感教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啟發學生在社會中體味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奇特優美的想象和生動淺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母子情深圖,易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味作品情感。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傾訴內心摯愛。
三、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學習文中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利用想象表達感情。根據以上重點難點,應把精力放在朗讀和拓展練習上。
四、教學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感官理解課文,并采用談話法、討論法、練筆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將按一課時、七環節進行教授。
(一)導入
朗讀詩歌《真愛》,創設情境,話題導入:
1、你生活中最愛的人是誰?
2、你通過什么方式表達你的愛?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用心朗讀課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學習合理想象,表達內心真愛。
(三)掃清文字障礙
出示生字,齊讀正音
(四)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思考問題
2、出示問題組:我以什么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我具體為媽媽做了那些事?
3、板書總結:金色花(花瓣兒、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齊讀課文,體味真情。(配樂)
(五)品讀賞析
1、找出最能表達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2、品讀3-5自然段,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運用
1、展開合理想象,抒發內心真情。
2、小組討論,互訴真情。
3、紙鶴傳真情。
(七)布置作業
用實際行動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題、作者)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師生共同探究。
⑴“我”為什么這么快樂?
⑵“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⑶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現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金色花
我 嬉戲
媽媽 圣潔 美麗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布置作業(出示)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金色花說課稿11-13
金色花說課稿15篇11-13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范文11-26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范文11-13
初一上:《金色花》說課稿12-20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