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盛世》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開元盛世》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元盛世》說課稿1
說課內容:
歷史第一冊第四單元 第20課 開元盛世
說教材: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使學生對“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在隋唐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開元盛世》一課主要內容包括“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上承“貞觀之治”,下啟盛唐民族、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同時也為分析對比“唐朝的衰落”作鋪墊。
說學生:
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經濟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為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啟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根據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的新發展、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2、能力與方法:通過課前讓學生分組搜集資料, 進行信息加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圖片、史料展示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對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據以上教學目標,圍繞開元年間政治、經濟兩個中心,設計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用杜甫詩《憶昔》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想象對開元時期的特點有所了解,引導學生帶著兩個問題:“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社會繁盛到何等景象?導入新課
一、開元之治
回憶唐太宗、武則天時期政績,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統治時期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礎。給出史料1“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zhun ,不得志)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親庶政。”通過簡單解釋過渡到唐玄宗開元時期統治;史料2“貞觀之風,一時復振”,突出玄宗初年勵精圖治。設問:玄宗與太宗統治時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對比,前后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其中穿插:唐玄宗走馬任姚崇、考核縣令、捕蝗圖,補充擴展,增加生動性。通過比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響: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上。
1、農業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農具的改進和種茶、飲茶的普及。
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與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種茶、飲茶的普及,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由準備好資料的學生介紹茶的歷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陸羽和《茶經》。
2、手工業發展:主要體現在絲織業和陶瓷業技術的提高。
絲織業:前后聯系,古代絲綢之路的得名,唐前絲織業情況,通過地圖列舉絲織業中心,聯系北京史,幽州絲織品。展示唐代貴婦著裝圖,整體感覺。展示不同類型絲織品圖片,補充文字資料、小故事,引導學生概括唐代絲織業特點,體現這一時期絲織業技術的提高。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陶瓷業:唐代制瓷業與制陶業正式分離,比較陶器與瓷器的不同(圖片)通過地圖列舉制瓷業中心,結合圖片“南青北白” .重點:彩釉陶“唐三彩”,由學生介紹“唐三彩”燒制過程,因何得名,欣賞不同類型圖片。
3、商業的繁榮:主要通過對長安城的繁盛來體現,是本課又一重點。出示長安城平面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概括長安城的布局特點。通過題目設置情境,設計問題,使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對長安城的布局特點加深了解,想象體會長安城的繁盛,它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政治、經濟情況歸納,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即 “開元盛世”。
課后作業:
1、動手制作曲轅犁或筒車的模型,或橡皮泥捏一個仿唐三彩。
2、 “如果你是唐代居住在長安的人,你會看到或經歷什么?”為題讓學生寫一篇小文章。(字數不限)通過動手動腦,鞏固本課內容。
《開元盛世》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開元之治》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教學內容。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和“唐朝的衰落”三個小子目,全方位的介紹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全盛的時期。在“開元之治”一目中介紹了唐玄宗執政初期的政策措施;而在“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中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為我們敘述了“開元盛世”的具體表現;在“唐朝的衰落”一目中,為我們敘述了在唐玄宗執政晚期,唐朝由盛如衰的歷史發展曲線。這一課上承《“貞觀之治”》,梳理了唐朝中興的歷史脈絡;下啟《科舉制的創立》,引出出現“繁榮開放的社會”主要原因之一的科舉制,在這一單元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首先,學生在學習《“開元盛世”》這一課前已經經過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的學習,對于初中歷史的體例和學習方法已經有所了解,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分析歸納能力。因而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運用已學會的歷史學習方法來學習和分析“開元盛世”這一歷史時期。
其次,初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較為濃厚,但是學習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還有待加強,課堂上要注重以教材為依據,結合多媒體工具進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理解和分析歷史發生的原因、影響等。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開元盛世”,掌握“開元盛世”的具體表現。
2.知道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了解唐朝衰落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探究“開元盛世”出現的背景、唐朝的歷史發展曲線等問題,掌握歷史問題探究、分析及表達能力。
2.通過對“開元盛世”相關史實、史料的探究過程,掌握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空前絕后的“開元盛世”,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中華歷史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開元盛世”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
農業工具的改進。
五、說教學方法
教法:
1.問題探究法。結合材料和課本,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2.情景再現法。如播放電視劇《唐明皇》的片段視頻,設置情境,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
3.歸納法。在鞏固提高的環節,通過設計表格填充,歸納總結唐玄宗執政各個時期唐朝的發展,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開元盛世”,完成本課內容的歸納,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化的學習方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在“唐朝的衰落”這一部分,學生采用自主學習法對教材中的小字部分進行閱讀,了解唐朝由“開元盛世”走向衰落的史實。
2.合作學習法。在“開元盛世”的表現這部分的學習中,學生采用合作學習法,按角色各自領取角色任務,開展合作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采用播放視頻的方式對本課進行導入。
采用播放電視劇《唐明皇》片段視頻的方式導入課程,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會對“開元盛世”的盛景心向往之,由此順利進入本課的第一目教學。
環節二:新課教學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本課“一個主要歷史人物、一條唐朝盛衰曲線、三種盛世表現”的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度,我采用閱讀材料的方法,并適時播放相關視頻,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認識,寓教于樂,提高課堂效率。
(一)“開元之治”
1.“開元之治”——“開元盛世”的背景
要了解“開元盛世”,就難以繞開對“開元盛世”背景的探究,探究歷史發生的背景是歷史學習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在此環節我精心挑選了有關唐玄宗“開元之治”的相應措施的史料,學生通過分析史料,提升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同時認識到“開元之治”是與“開元盛世”的關系。
首先我課件展示有關“開元之治”的三則歷史材料,提問:這三則歷史材料分別反映了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治國理政的措施?這些措施帶來了哪些影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我適時的給予方法的指導,最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我來給予總結,對答案進行完善。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在對“開元盛世”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為了從各個層次、多個方面來學習和理解“開元盛世”,需要對“開元盛世”的表現進行了解。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進行這一部分的教學,按學生的意愿將其分為三個小組,分別對應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的身份。并且代入身份對課本中闡述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段落進行閱讀討論之后代表交流發言。
1.農業技術的進步
農民組的學生閱讀課本,討論交流后據此發言,教師引導總結。在此過程中要注重講授“曲轅犁”和“筒車”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突出難點。
2.手工業的發展
手工業者組的學生閱讀課本,討論交流后據此發言,教師ppt播放圖片引導并進行總結。
3.商業的繁榮
商人組的學生閱讀課本,討論交流后據此發言,教師引導總結: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兩漢時期和“開元盛世”時期商業、城市狀況的對比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角色交流、討論環節的加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生認真思考歷史問題,進行交流學習的興趣。同時討論環節的設計,也符合新課改有關課程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三)由盛入衰——唐朝的衰落
在這一目的教學中,我會牢牢把握本課“一條唐朝盛衰曲線”的特點,通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了解唐朝由盛入衰的相關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唐朝在一個皇帝的執政過程中由盛極一時轉向衰敗的發展歷程以及由盛入衰的原因。
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小字內容,教師總結。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注重幫助學生從整合的角度去梳理本節課的所學知識。我會通過列表歸納的方法,要求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開元盛世的表現,從而幫助學生總結本課的所學知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
最后我設置了:“對比唐玄宗初期和后期的執政風格,思考為什么同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的開放式作業。開放式的作業設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收集歷史資料、進行歸納整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介、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一、“開元之治”
1.“開元之治”——“開元盛世”的背景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的進步
2.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的繁榮
【《開元盛世》說課稿】相關文章:
盛世文化說課稿11-04
開元良相張九齡11-11
盛世的背影張九齡11-27
開元三賢相之張九齡11-30
唐玄宗年間開元丞相張九齡簡介11-19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杜牧唐詩鑒賞10-31
有你所愛,盛世花開愛情詩歌08-02
唐玄宗為何迷戀楊貴妃?開創盛世后無心政事08-27
張九齡罷相:大唐盛世的變奏08-28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唐詩原文及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