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守恒》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度守恒》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度守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在大班量的守恒學習中,長度守恒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恒問題。長度守恒是指兩個長度相等的物體,即使位置、形狀發生改變,其長度仍然保持不變。在《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大班數學領域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初步認識量的守恒,能不受外形、擺放位置等變化的干擾,基本保持量的守恒”。幼兒處于大班上學期,已初步具有測量、比較的經驗,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也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仍顯表面化、膚淺化。因此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材料,在游戲操作中學習長度守恒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本次活動的設計就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擺一擺中理解長度的守恒,對長度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認知領域的目標,及我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出發,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感知長度守恒現象。
2、能不受物體位置、形狀等變化的干擾,理解長度守恒概念。
3、在活動中養成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游戲操作中正確感知長度守恒的現象。
活動難點: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干擾理解長度守恒的概念。
四、說教法、學法
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教學活動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操作法、游戲法;學法有觀察法,合作法等。并且在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和實踐,從而為突破活動重難點打下基礎。
五、說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比較物體長度的測量經驗;
物質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黑板 雙響筒 鉛筆兩根一組,共五組 投影儀
2、幼兒操作材料:毛根 絲帶 毛線 繩子 紙條 電線 塑料繩(每種2個)小棒(雙色各10支)
六、說活動程序: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難點,我將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ㄒ唬┩ㄟ^改變物體擺放位置,感知長度守恒。
。ǘ┩ㄟ^改變物體形狀,感知長度守恒
。ㄈ┩ㄟ^等長且數量相同的物體隨意造型,感知長度守恒。
第一環節:直觀教具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欲望。(在這個環節我運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學法、操作法;學法有觀察法,操作法)
活動一開始,我帶領孩子們進入神秘的“線條王國”,首先請幼兒以目測的方式感知平行擺放的兩支鉛筆,幼兒能夠較快的判斷出兩支鉛筆一樣長。有了這層的感知后,第二步難度遞增,變化兩支鉛筆的擺放位置,鉛筆位置改變后,幼兒的判斷也出現干擾。這時引發幼兒的思考:這兩支鉛筆一樣長嗎?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來檢驗?
我充分給予幼兒表述的機會,并引發幼兒想辦法證明到底誰長誰短?并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采取比較的方式,驗證出兩支筆是一樣長。同時,在幼兒驗證過程中,我引導幼兒共同關注驗證的步驟:一頭對齊后再看看另外一頭是否對齊,如果對齊說明他們一樣長。讓幼兒感受驗證的嚴謹和數學的科學性。最后,在孩子們判斷比較后,引導幼兒發現秘密,做出小結:一樣長的物品,雖然擺放位置改變了,但它們的長度不變。
第二環節: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在這個環節主要運用的教法是操作法;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游戲法等。)
1、找一找──在這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寬窄不同,長度相同的紙條;顏色不同,長度相同的毛根、毛線、電線、大繩、絲帶等等,相同材料,一樣長的找朋友。
2、變一變──引導幼兒改變物體的形狀,看誰變得最有創意。
3、說一說──啟發幼兒相互猜測改變了形狀后它們還一樣長嗎?為什么?怎么驗證?
幼兒在自由的操作、游戲之后,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這時師幼(配合投影儀)一起驗證結果,發現:
1、兩張紙條寬窄不一樣,但長度相同,形狀變化后,長度不變。
2、相同長度的毛根,電線,不管形態怎么變化,它們的長度都不會變。
3、大繩、絲帶、無論擺出什么樣的圖形,它們的總長度是不變的。
在幼兒討論和交流自己操作的過程后,我幫助幼兒梳理、歸納、小結:只要是長度相同的物體,不增加,不減短,無論寬窄、顏色、形狀怎么變,長度不變。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教法我運用了游戲法,操作法;學法有觀察法,合作法等。)
在這一環節,我把幼兒分成兩組,競賽游戲的趣味更加濃厚。我用一句話引出第三環節:“在規定時間內拼一條首尾相接的小路”,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每組幼兒通過商議,合作拼出不同造型的首尾相接的小路。這時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這兩條小路是一樣長嗎?為什么?怎么驗證?”在幼兒充分議論后,發現小棒的數量和長短是一樣的,得出結論,這兩條路的長度是一樣的。最后大家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小結出:相同長度,相同數量的小棒,無論拼出什么造型,長度不變。
七、說活動延伸:
益智區——投入兩根長度相等的繩子,用剪刀將其中一條剪成段,讓幼兒再次判斷長短。
美工區——數量與長度相等的吸管、火柴、毛線、毛根、繩子讓幼兒拼出不同的造型,判斷它們的長短。
家園共育——請家長抓住機會,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物品,遷移長度守恒經驗進行比較。
八、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身邊感興趣的現象人手,形象地將數的守恒展現在幼兒的面前,便于幼兒掌握,活動中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達到教學的目標。
整個教學以進入線條王國探秘為主線,把各環節串聯在一起,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于幼兒掌握學習的內容。在教學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主探索,提高了觀察力,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數的守恒,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但活動中也有遺憾的地方,可采用多媒體課件讓教學更加靈活;因為時間的關系,所展示的環節也略顯單一。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有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長度守恒》說課稿2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恒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并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恒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恒教學中,長度守恒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恒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恒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谝陨险J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恒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恒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并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并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恒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并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游戲活動。首先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后帶領幼兒置身游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后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為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準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恒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游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恒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后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恒判斷時,讓幼兒討論并強調指出這一關系,既學了量的守恒,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系的思想,為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群之間的關系準備了感性條件。
在為幼兒準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于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發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于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欲望。 2、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欲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只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著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布置好的游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后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后,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準。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為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于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征和關系,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么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為什么、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于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長度守恒》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04-07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02-17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說課稿04-17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04-08
中班認知說課稿《7以內數的守恒》含反思03-30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04-18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15篇)04-07
長度單位數學課件精品05-07
《能量的轉化和守恒》教學反思04-15
教學反思_長度單位之米的體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