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初二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初二數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已經學完三角形的內角和,對內角和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強,互相評價、互相提問的積極性高、因此對于學習本節內容的知識條件已經成熟,學生參加探索活動的熱情已經具備,所以把這節課設計成一節探索活動課是切實可行的。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六節《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的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七年級上冊多邊形相關知識的延展和升華,并且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又與三角形相聯系,從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多邊形的內角和環環相扣,前面的知識為后邊的知識做了鋪墊,聯系性比較強,特別是教材中設計了現實情境,“想一想”,“議一議”等內容,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在編寫意圖上,編者強調使學生經歷探索、猜想、歸納等過程,回歸多邊形的幾何特征,而不是硬背公式,發展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定理,進一步了解轉化的`數學思想。
【過程與方法】經歷質疑、猜想、歸納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探索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功喜悅和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
四、教學重難
【教學重點】多邊形內角和定理的探索和應用。
【教學難點】多邊形定義的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推導;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分成七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概念形成;
第三環節:實驗探究;
第四環節:思維升華;
第五環節:能力拓展;
第六環節:課時小結;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創設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蜂窩,教師結合圖片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多邊形。
2、工人師傅鋸桌面:一個四邊形的桌面,用鋸子鋸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目的:
1、通過現實情境的展示,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把學生的注意力自然的引入研究方向,為課題的研究做鋪墊。
第二環節概念形成
1、借助多媒體顯示一多邊形,學生類比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對多邊形定義、并表示出相應的元素。
2、教師再給出嚴格規范的定義,特別借助學具說明“在平面內”的必要性、此外,說明正多邊形的定義以及多邊形可分為凸多邊形和凹多邊形。
目的:
1、對于邊角這些能在圖形中識別而又不要求學生掌握的描述性定義,采取學生類比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來歸納,滲透類比的數學思想。
2、借助于自制的直觀教具,說明多邊形定義中“在平面內”這一條件,易于學生理解,化解了難點。
【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初二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多邊形外角和》教學反思04-06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02-09
《三角形的內角和》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7篇11-05
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件和教案05-12
6和7的分與合說課稿11-02
《多邊形的規律和畫法》教學反思【精選】03-25
中班數學說課 小熊和怪物說課稿11-04
狐貍和烏鴉說課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