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離不開工業》說課稿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讓品德與社會課程在生活中扎根》,說課內容是《生活離不開工業》。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思考。
一、說教材
《生活離不開工業》是品德與社會課程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一課《工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第一個子話題。
教材第70頁呈現了4幅圖,通過學生平時經常見到的巧克力派、運動服、電視機和汽車生產來呈現工業的方方面面,意在讓學生知道:我們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工業生產的。
教材第71頁也有四幅圖,內容分為兩組。第一組是竹床蒲扇乘涼與空調降溫的對比。第二組是木盆手洗衣服與洗衣機洗衣的對比。兩組圖片說明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為人們提供的產品越來越多,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全。先進的工業產品將人們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生活越來越方便、舒適、美好!
教材在圖片之外,還有兩個泡泡語和一個小資料。
第一個泡泡語:“說說你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它們各有什么用途?”它是針對70頁的四幅圖展開的,目的在于將學生的視野由四幅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日用品都是工業生產的,工業無處不在。
第二個泡泡語是一個小調查:“回去向爸爸媽媽了解,近幾年家里添置了哪些新出現的生活用品,他們給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和改善。”這個小調查是對71頁教材兩組圖片的補充。學生的調查方向就是通過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實實在在地體會工業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善。
小資料的內容是“按照產品的用途不同,工業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輕工業包括:食品工業、紡織工業、日用品制造工業等;重工業包括煤炭工業、石油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這些分類,要求學生對工業產品與工業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
二、說學情
接下來,我說一說學生情況。
(出示ppt)這是一段教師用書上可以看得到的學情分析。其中“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著親身經歷和體驗,但大多數學生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與工業生產沒有直接接觸,對生活中的日用品從何而來了解甚少,對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缺乏感性認識”具有普遍性。
我在教學中發現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學生不僅不了解工業生產,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工業,看到很多日用品都不敢確認是不是工業產品。
2.學生受年齡等因素制約,只能關注當下。讓學生從自己家里的生活用品的更新換代中感受工業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并不容易。
3.學生對小資料中的工業分類缺乏背景知識來支撐理解。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應當充分考慮這幾點,幫助學生突破自身的認知局限以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我確定了“生活離不開工業”子話題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愛工業產品,有探究工業生產的興趣。
知識:通過身邊的生活用品,探究工業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生活離不開工業。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的能力。
其中,“探究工業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是教學重點,“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是教學難度。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有效落實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樣的教法和學法。
我認為品德與社會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生活中認知。怎么聯系生活呢?不是簡單的幾張圖片或者視頻就叫做生活,真正的生活必須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在常青實驗小學上這節課的時候,與學生彼此不熟悉,我就把我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編織到教學中去,在教學中互相認識,在生活中深入學習。
本節課最重要的學法是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有效的調查,發言則是無效的。在上課前和學生見面時,我就指導學生完成課前調查。(出示調查表)這份調查表只有一個問題:問一問父母長輩,家里最近這幾年添置或更新了哪些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走進家庭以后,家里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細心的老師們應該已經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教材71頁的小調查。為了讓學生明確調查目的,我進一步提示學生:調查重點是這種生活用品進入家庭前后生活的對比。因為父母對這種對比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所以我建議學生采訪父母并記錄,提高調查質量。
五、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感知工業,揭示課題
(出示ppt)這是我在教學中的第一個環節,由商品到工業產品,再到工業和工業分類,通過知識的普及來導入新課。對于四年級而言,導入環節要迅速有效。我用自己周末逛街看到的商品來導入,目的在于和學生增進了解,起到一個創設情境的作用。學生看到這張照片,會不自覺地想:“啊,這就是陳老師逛街的地方!”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情感上也會和老師親近起來。
活動二、生活離不開工業
(出示ppt)第二個環節是“生活離不開工業”。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生活”怎么解讀?是不是出了家門就算是社會生活?我覺得不能這樣定義。家庭是社會生活的起點,學校是學生社會生活的模擬,社區是學生社會生活的實踐。學生只有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中完成從家庭、到學校、到社區的認知和實踐,才能踏入未知的社會領域。因此,我選取了家庭、學校、社區三個場景來幫助學生感受“生活離不開工業”。
家庭生活,選用的.是我家的照片,很雜亂,但具有生活氣息。學生也會想,哦,這是老師家的廚房、衛生間、客廳。當學生仔細去觀察,發現那些生活用品大都是工業生產出來的同時,他們還會發現,其實老師家里這些生活用品他們自己家里也有。這樣,學生一邊了解老師的生活,一邊學習知識,還一邊將生活的外延擴大到自己的家庭。如果我從網上找幾張圖片,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了。
學校生活,我選用的照片則是學生自己的。這樣具有強烈場景意味的照片,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他們的教室中,尋找教室里那些看得見、看不見的工業產品,也就容易得多。
第三張照片是學生生活的小區——常青花園小區門前的一條大馬路。通過這條路,學生的生活將抵達社會的各個角落。我用箭頭指引學生把思考朝向看不見的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這樣,學生的視野就拓寬了。
三組圖片的觀察和發現,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工業。這里教師就可以相機小結,得出教材70頁的結論: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條毛巾、一塊肥皂,大到一輛汽車、一間房子,都是工業工業生產出來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業。
活動三、工業改變生活
(出示ppt)活動三,工業改變生活,是通過課前調查的交流展示來落實的。這里的調查錄音是班上一個小女生發給我的。她采訪的是她媽媽。當她的聲音出現在教室里時,學生都感到吃驚,那眼神仿佛在說:“還可以這樣調查?”那個小女生呢,格外驕傲。這種把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采訪的資料作為拓展教材的方式,不僅為學生的調查、展示做了示范,還鼓勵了所有學生認真參與調查,一舉兩得。
(出示ppt)在交流調查結果的環節中,我也平等地參與匯報。這個視頻是我對教材進行生活化處理的方式。視頻選用的是教材71頁的圖片,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從黑白照到彩色照片的生活是感受至深的。因此,我以講述自己生活的方式把教材制作成微視頻,引領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為人們提供的產品越來越多,產品質量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齊全,先進的工業產品將人們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生活越來越方便、舒適、美好。由此可見,工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四、拓展:家鄉的工業
(出示ppt)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家鄉的工業。課堂上,我說:“孩子們,當我們享受著工業產品的便捷和舒適時,你是否想過,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廠在哪里?其實,我們武漢就是一座重工業城市。”(逐一播放照片)但是,對常青花園的學生來說,這些重工業生產基地仍然不可觸及。我又向學生介紹:“咱們常青花園附近有一個“江漢區經濟開發區”,那里駐扎了很多工廠企業。”(播放照片)這樣的展示,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對工業生產的心理距離。
(出示ppt)最后,我布置了調查任務“回去請選一種你感興趣的生活用品,了解它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如何落實這項調查任務?剛才的江漢經濟開發區,是提示學生調查地點。現在出示的圖片,則是調查思路的發散,也是調查方法的指導。
事實上,我在前面交流調查結果時也做過學法的指導。比如學生調查結果的示范,我制作的微視頻,都是在教學生怎樣完成社會小調查。有了這些清楚明白的指導,調查才可能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節課因為重視聯系生活,課堂教學是輕松而活躍的,因為調查落到實處,課堂教學目標也得以落到實處。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聆聽!敬請各位領導、專家、教師批評指正!
【《生活離不開工業》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活離不開規則》說課稿03-24
生活離不開電教學課件01-27
生活,離不開科技_650字01-21
成長離不開鼓勵作文11-10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說課稿11-02
離不開你的句子摘抄05-26
離不開高一作文12-30
生活中有是非善惡說課稿11-24
生活中的數字說課稿04-19
居家生活講節約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