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的說課稿

時間:2021-02-22 09:25:5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的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的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魯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第四課《我們的驕傲:先人.國寶.國粹》最后一課時:《吹向世界的中國風》。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分別是“吃穿住話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銅”“漢字和書的故事”和“我們的驕傲:先人國寶國粹”,這四部分是從不同的側面展現我們祖先創造出的燦爛文化,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創造力。四部分內容緊密相連、一脈相承、主旨一致。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感受中國文化的美和魅力,認識到只有中國民族強大繁榮的時候,中國文化才會走向世界。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表達的內涵,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弘揚和傳承。

  一、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經歷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過程中把握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實效。為此,本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學中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特征,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學策略,重視溝通課堂內外的聯系,注重設計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賞,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來呈現,營造寬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同時獲得體驗,認識到中國只有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對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進而啟示學生珍視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設置教學目標:

  我設置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從古至今中國文化的傳播歷程,以及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

  2、通過課上學習,課下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和課上欣賞、小組討論、交流展示等活動,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意識,及形成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這樣的目標設定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從過于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為依據來設置本節課教學目標。不僅要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依據教材特點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中國文化收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睞,讓學生對中國的文化傳播歷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清楚中國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代表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明白傳播中國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職責,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準備:

  在本節課教學前我布置學生課前搜集和整理古代中國文化傳播的相關資料。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經典的古今中國文化傳播的相關視頻片段和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展示。

  五、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作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應該靈活多樣的的選用教學組織形式,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激趣、感受、體驗、升華的方法,課堂上以學生的自我展示為主體,再用大量的圖片、視頻片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傳播的有關知識。

  六、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感受體驗中學、學后相互交流}等方法。

  七、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把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1、梳理單元內容,感知中國文化。

  2、了解中國文化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3、回顧文化的傳播歷程,感受中國文化受歡迎的原因。

  4、活動總結,升華主題

  (一)梳理單元內容,感知中國文化。

  為了能讓學生輕松的進入課堂,我通過創設輕松的談話氛圍,在師生談話交流過程中,回顧、整理了第四單元學習過的中國文化,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中“中國風”這一概念。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對“中國風”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又使學生回顧了本單元了解的中國文化,為后面教學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了解中國文化早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這一環節,首先欣賞了《漢語橋》美國賽區的新聞視頻,再播放多媒體圖片,了解中國文化傳播機構孔子學院分布之廣,然后播放孔子學院中世界各國的人們感受中國文化的鏡頭,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之風已經吹到了世界人民心中,提出問題:中國文化以什么魅力征服了世界人民?

  (三)回顧文化的傳播歷程,感受中國文化受歡迎的原因。

  這一環節的教學,結合對中國文化的“魅力”的體驗進行——中國文化在不同時期分別代表著先進的技術、和平、和交流,因此被世界人民所喜愛。通過資料收集、交流,觀看圖片視頻等,將更多地知識量融入到這個環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傳播的有關知識。

  (四) 活動總結,升華主題

  這一環節,設計了“我是中國文化傳播使者”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本單元的學習形成聯系,通過向外國朋友推薦、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讓學生明白中國文化其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中國人所特有的。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中華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最后總結,希望我們每個小使者都能夠傳承中國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把中國風,吹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中國文化”這顆神奇的種子在學生們心里已經生根發芽,為整節課劃上了一個開放式的省略號,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喚醒”、“解放”和“引領”的功能,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說課稿11-02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語文說課稿06-20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教學設計01-25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教學設計方案01-22

《詩經 國風》中的水意象08-26

《詩經》中“國風”的質樸風格11-24

《詩經·國風》中的水意象10-29

《詩經 國風》中的怨刺11-25

西風是從哪里吹向哪里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