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說課稿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意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樹卡片、綠色大卡片、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日嗎?(植樹節)。
每一年植樹節快要到來的時候,我們學校都要開展一次綠色植樹活動,今天,我們班先舉行一次植樹活動,好不好?(板書課題:綠色行動)。
老師為我們每個小隊都準備了一塊草地,如果你在這節課表現得好,回答問題積極,就可以為你們小隊的綠地栽上一棵小樹。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隊樹栽得最多。栽樹最多的小隊將被評為本學期的 “優秀植樹小隊”!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加油!(課前準備各種不同的小樹卡片和八張綠色卡紙。)。
同學們,你參加過“植樹活動”行動嗎?你知道在植樹行動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挖坑、栽樹、澆水、掛牌等。)
[設計意圖: 教師配合時令特點,結合近期的植樹節,充分利用情景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把情景圖的中“植樹活動”主題情景轉換成了學生需要進行活動的參考信息,結合課本內容設立了以“小樹”為獎勵,聯系內容,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喜歡參加“植樹活動”行動。(出示投影:植樹活動),這幅畫面就是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行動的情境,瞧,這些小伙伴們干得多帶勁兒!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說你發現了那些有趣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數學問題呢?看看誰發現的最多、最有用。
學生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發現的信息,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學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組內成員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并說明根據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問題,小組長進行記錄。
全班交流,選小組到講臺上進行敘述。
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1)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們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
(3)掛牌的和澆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掛牌的比澆花的多多少人?
同學們的提問能力真是強,能發現這么多的有趣問題,作為表揚每一個組都種一棵樹!
4、解決問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這個問題。同學們,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該如何計算呢?(用課件出示這三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先試著想一想!
組織小組討論:請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小組長認真組織,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生交流,師適時進行指導)
組織全班研討:哪個小組能把解決方法說給大家聽?(對于學生的方法,選擇優秀的進行板書,鼓勵引導學生學習最佳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一道題竟能想出這么多的計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歡的計算方法介紹給大家嗎?你為什么喜歡這種算法?(根據學生表現獎勵小組“植樹”)
(設計意圖:主動猜測,多種算法。根據情景圖鼓勵學生尋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口算25+3=?時,讓學生想辦法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提供自主思考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他們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
6、小練習:
a、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這兩道題嗎?
21+8= 4+53=
b、誰愿意把你的計算結果說給大家聽?你是怎樣算的?
7、“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這個問題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你還想解決哪個?
生:我想知道“他們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
師:怎樣才能知道“他們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呢?
師:你知道怎樣計算嗎?請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生交流,師適時進行指導)
8、誰愿意把你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
9、小練習:
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
a、小朋友請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這兩道題嗎?
45+30= 10+36=
b、誰愿意把你的計算結果說給大家聽?你是怎樣算的?
10、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兩道題,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發現:兩位數加一位數是個位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十位相加)。
(設計意圖:驗證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經過證明,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義,所以設計了兩個活動進行練習,在練習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驗證猜想。驗證猜想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過程。通過多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優缺點,進而自主的選擇最優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學生以一個創造者、發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識,讓學生在體驗滿足感、成功感的同時,獲得一種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三、課堂練習:
1、你們太棒了,老師真佩服你們!我這里有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看一看這節,課誰學的最棒!
(1)、學校要給一些小樹掛牌,現在已經做好了23個牌子,還有5個沒有做好,你能知道我們一共要給多少棵小樹掛牌子嗎?
(2)、如果我們大家要去植樹,男同學有18人,女同學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樹, 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3)、要挖38個坑,男同學已經挖了26個坑,女同學挖了10個坑,我們挖的坑夠不夠?
2、游戲:找樹葉。
同學們表現得這么棒,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做個游戲:“找樹葉”。
小組活動:大樹的四個枝上寫上不同的得數,樹葉上寫算式,讓學生找一找:看看每片葉子應該長在這棵大樹的哪個枝上?
四、課堂小結:
小朋友,你今天學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們可真了不起,每一個小組都種了這么多的樹,表現太棒了!不但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法的題,而且還想出了這么多的計算方法,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希望小朋友們繼續努力,相信你們一定會更出色!
教學反思:
多少年來,口算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能正確、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備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評價的標準也簡單,即檢驗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鐘能口算多少題。并為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算法多樣化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算法多樣化是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最易引起爭議的焦點問題。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按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愉悅,而且能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但是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指導學生選擇口算的最優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組內進行評價,進行辯論,進而形成最優的口算方法,通過多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優缺點,進而自主的選擇最優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過練習達到認可和鞏固的作用。
在設計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估算意識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應該培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口算時可以先加強學生的估算的練習,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口算的準確性,促進學生對口算的理解和應用。
二、重視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面對算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無論哪個學生,凡是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都是有效的。學生的學習總是在自己已有知識基礎上的自我建構,學生的心靈深處不僅有求異和創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創造的潛力。這樣通過一道題的有效學習比訓練幾張口算卡來得收獲更大。
三、鼓勵質疑評價,培養反思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對于學生思維成果的評價,并非是老師的專利。因此對學生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優劣,應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并對各種算法進行質疑、剖析。讓學生自己來評價,自己來反思。“為什么結果要減去3呢?”“對××同學的算法,你想發表什么意見?”“還有不同意見嗎?”等等,特別是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的思路進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同學們用多種方法去口算,盡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種相同的思路,想一想,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發現,都是在想方設法“湊整”。如果學生原來的“湊整”是處于無意識狀態,那么,通過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就增強了用“湊整”思路來解決實際情境中的各種計算問題的意識。不僅使結論得到進一步的凝練和升華,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學價值觀
四、通過比較練習,發現最優方法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說課稿12-08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說課稿范文02-17
100以內的加減法說課稿11-16
100以內的加減法說課稿04-01
100以內的數的認識說課稿09-17
《100以內的數的認識》說課稿07-17
100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11-13
《100以內數的認識》經典說課稿04-15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