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巧用身邊的材料》說課稿
《巧用身邊的材料》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美術》八年級第五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所針對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因為是技法課再加上這個年齡段學生自身的一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跟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質感,通過發現、巧用身邊的材料進行設計實踐,掌握設計制作立體裝飾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2、培養學生美的感悟力和創造力,在提高審美情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是:學生感受、發現身邊材料不同的質感,并在設計實踐中巧妙運用,以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難點是:如何巧妙運用材料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
本節課我準備用1個課時來講解。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法、討論法、演示法和講解法等。課前準備:(教師)課件、綜合材料造型作品,(學生)畫紙、筆等自備的材料。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1、以“魚的造型非常豐富,如果表現時不用筆畫,而是用其他材料進行造型,你會用什么材料來做”來突出本課的特點,導入新課。
2、出示各種材料的“魚”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這些作品表現的都是魚,藝術家們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你能說出這些“魚 ”有什么不同嗎?它們各自有什么巧妙之處?
學生討論,抽生個別回答。
3、師總結:運用的材料不同,所制作出來的形狀、質感也有不同,他們產生的美感有不同。如果我們利用身邊的一些常見的材料就能做出很好的作品。
4、師: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還有那些材料呢?
學生小組討論,可能出現(塑料、麥桿、紙杯、磁帶、牙簽等)
5、師:收集廢棄物品進行改造,可以培養我們環境保護的意識。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愛惜環境。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豐富樂趣。甚至還可以成為一個小小發明家哦!
6、出示圖片,介紹制作方法:
①以點為主的制作方法 ②以面為主的材料 ③以線為主的制作方法A、構思 B、制作C、調整)
7、學生思考與實踐,課堂練習:利用紙張的特性,設計制作一件作品。
作品要求:a、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b、作品要體現自己的構想;c、作品要體現個性。
8、教師及時指導,對學生有創意的設計構思與造型制作可進行討論并鼓勵。
9、按小組完成作品,特別強調制作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意識。
10、展示學生作品。比較、評價各小組的創作,引導學生自評并評價他人的作品,交流創作感受。(自評、互評)
11、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