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紙的觀察》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紙的觀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紙的觀察》說課稿 1
一、說教材分析
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也是孩子們十分熟悉的材料。《紙的觀察》這一課是科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五單元“紙”的第一課時,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觀察一張白紙。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觀察事物外部特點方法。在這一部分就要引導學生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點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學生在相互傾訴、互相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自主構建新知識。
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紙。當觀察完一張白紙,面前出現另一張不同的紙時,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進行比較觀察,這時,觀察方法也進行了遞進。在此環節紙的色澤、光滑度、厚薄、軟硬等性狀是學生認識的主要方面。其中。比較紙的厚薄不僅僅是用手摸,還引入了測量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觀察紙的纖維。從不同紙的不同點自然引入相同點-----紙纖維。把紙撕開來,觀察撕開的紙邊,就能發現毛茸茸的纖維。再把紙揉成團后展開,用放大鏡觀察紙面。這些很新鮮的觀察活動會激發學生不斷的拓展觀察事物的方法。對于新的發現學生會產生新的想法和問題,并將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為下一課——造紙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觀察、認識紙的基本特征,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對紙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描述;讓學生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過程,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周圍的事物。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觀察、認識紙的基本特征,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教學難點:會用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對紙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描述;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過程。
四、說教學策略
一、始終以學生為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學生的親密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
二、主要采用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力求在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進行觀察探究,并引導他們學會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生生互動中掌握知識,學會本領,陶冶情操。
五、說教具準備
白紙、牛皮紙、放大鏡和直尺、一本語文書和一個筆記本。
六、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是以觀察、探究為核心,為了讓學生能進行細致的觀察,我將本節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學生用紙制作的折紙、剪紙,然后問到: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同學們自己制作的,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成的嗎?一張張平凡的紙不僅能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也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對于紙你想知道什么?在學生提出種種猜想后出示課題:紙的觀察。這樣安排,為學生提供了感興趣、有結構的觀察材料。
。ǘ┛茖W探究
1、觀察一張白紙的特點
在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后我就引導他們進入第一個科學探究活動:觀察一張白紙: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白紙”,我一邊拿出白紙,一邊向學生交代今天的學習任務:“請大家觀察這一張白紙。那你打算用哪些方法來觀察它呢?”學生說出了用聞、摸、看、折、聽等觀察方法。這樣的引入任務明確,開門見山,既節約了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再激勵性的讓學生估計一下自己能一口氣說出多少個紙的特點。
。2)緊接著我把觀察要求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比一比哪個組能找到關于紙的更多的特點,把觀察到的特點簡單、迅速的記錄下來”。于是,學生們用討論的方法進行觀察。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依靠任務,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主動探究,找出一張白紙的十個或十個以上的特點。
。3)觀察之后匯報交流結果。每人匯報完后,其他學生針對他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再補充。學生們很有能力,對白紙的形狀、顏色、氣味、透光度、光滑度等特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精彩的描述。我在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的同時適當的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方法,要看到什么就說什么,以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這樣處理,學生有了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時間來進行觀察、思考、交流,顯現出出色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2、比較兩張紙的不同
在對白紙的觀察交流結束后,讓學生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紙都有這些特點。在他們對新問題產生好奇后出示牛皮紙“你知道這是什么紙?現在你們手里有兩張紙,你會怎么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比較觀察后開始觀察不同紙的不同點。
《紙的觀察》說課稿 2
一、教學設計思路:
科學課是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是通過學生的觀察、猜想、假設、提出問題、設計方法、自我評價,實驗學習新知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地認知事物的一般方法和過程: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實質。
本課以猜謎導入,并以觀察紙的特點為主線貫穿全課。在學生熟悉白紙的一些特點的前提下,組織通過實驗觀察白紙的特點,分析實驗結果,獲得結論。然后比較三種紙的主要區別,進而尋求各種紙的共同特征:紙是由纖維組成的。學生探究的過程是學生學習新知,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用顯微鏡觀察紙的纖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了本課的難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在小組實驗中團結協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相互傾聽,彼此質疑的好習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想象,恰當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學生能以紙的觀察研究為例,在今后觀察其他同類事物的時候,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本課一共設計了三個活動,“觀察一張白紙,詳細描述這張紙的特點”為第一個活動:這部分內容教師引導、組織學生通過有順序的感官觀察活動和借助放大鏡等簡單的觀察工具從多角度觀察和描述一張白紙的特點,多感官共同參與,細致地觀察認識物體的特征。同時又是對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已有觀察方法的一個檢測。教師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觀察、描述一張白紙的特征。
“比較三種紙的不同”是第二個活動:通過用剛才觀察一張紙的方法比較三種紙的特點,認識這些紙在顏色、滲水性、厚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利用評價達到糾正方法、豐富知識、互相學習的目的。在學生的相互合作中,教師適時指導,在匯報交流中點撥激勵,都體現了新課程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形式。
“觀察紙的纖維”是第三個活動:這部分內容是教師引導、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紙的構造來發現紙是由纖維構成的,意識到對紙進行觀察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把紙撕開去看它的內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的表面。
在上述三個活動中,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觀察方法認真的觀察一張白紙,描述它的特點,屬于對單個物體的觀察;第二個活動側重對比觀察,從比較三張紙的不同中提升學生的比較能力;第三個活動則是在前兩個活動的基礎上,指向對紙的內部進行觀察,并從發現紙的纖維中認識紙的基本構成。學生解決問題是層層深入的,符合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用各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進行紙的外部主要特征的觀察。
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可以科學地描述一張白紙有哪些特點。
認識紙是由纖維構成的。
2、過程與方法
會使用各種感官及簡單的工具觀察紙、比較紙的不同。
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觀測等過程,會把這種觀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的觀察活動中去。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描述一張白紙及比較幾張紙的不同的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科學有序的進行觀察和記錄的習慣。
對于新的發現能提出新的問題和有繼續研究的興趣。
培養學生樂于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
三、教學重點:
了解紙的外部特征、比較不同類型的紙的相同點、不同點。
四、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五、教學準備
1、實驗報告單、顯微鏡、放大鏡、滴管、燒杯、牛皮紙、報紙、紙巾等。
2、紙的觀察課件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過程
師: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請大家做個游戲,名叫“猜猜我是誰?”
出示課件:提示一:我是由一個個像毛毛的物體組成的。
提示二:龜甲、獸骨、竹片、和絲綢是我的前輩。
提示三:我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提示四:郵政、圖書等眾多領域都有我的身影。
提示五:現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就能找到我。
生:(每個提示出現,根據自己的想法,說出答案,到第五個提示一般能說出是紙)
師:對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紙,今天我們就用觀察的方法研究紙的特點。(板書課題)
師:如果請你觀察一張白紙,你準備用哪些方法觀察?
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揉、搓,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放大鏡觀察……
師:(板書:看、摸、聞、聽、工具)
我們能不能用嘴嘗?
生:不可以,因為不衛生、不安全。
師;對,我們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感官,還可以借助工具,對紙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看看我們每天都接觸的紙,在我們這樣的觀察下,有什么新的發現?
。ǔ鍪居涗泦危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生:小組合作,邊觀察一張白紙的特點,邊記錄。
生:(一個小組)我們發現這張白紙是長方形的,表面很光滑,比較軟,有小毛毛。我們匯報完了,你們對我們的研究成果有什么問題嗎?有什么建議嗎?
生:(其他同學)你們在哪看見的小毛毛?
生:(匯報的那個小組)我們把紙撕開發現了有小毛毛。
〔評價方式多元化,凸顯生生互評〕
師: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生:(其他小組)我們還發現了這張紙放在陽光下可以透光。
生:我們發現這張紙沒有氣味。
師: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了這張普普通通的白紙有這么多特點。哪些特點是你以前不知道的?
生:我原來沒有這樣認真觀察過紙,原來覺得紙挺普通的,沒想到有這么多特點。
生:我知道了紙還有小毛毛,原來不知道。
〔生活中常見的紙在科學細致的觀察下會有新的發現〕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一張紙的特點,如果老師在給你們幾張紙,大家能不能找到它們更多的特點,我們找一找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出示信封,里面有牛皮紙、報紙、宣紙、餐巾紙……)
我們一邊觀察還要像科學家一樣記錄下我們觀察的結果,(出示記錄單,指導學生如何貼紙樣,如何填寫記錄)
為了讓同學們研究的更有意思,我還特別為大家請來了一個小伙伴(出示裝水的燒杯和滴管)讓它們倆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這幾種紙的特點,看看哪組發現的多?
生:小組合作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通過實驗分析幾張紙的不同之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科學有序地進行觀察和記錄的習慣!
生:匯報(第一小組)牛皮紙是棕色的,報紙是白灰色的、宣紙是白色的;滴上水之后,宣紙透得最快,面積最大,牛皮紙最慢,面積最。凰浩饋砼Fぜ堊钯M盡,宣紙最容易。我們匯報完了,請問大家有什么建議嗎?有什么問題想問我們嗎?
生:(其他同學)你們是怎么知道這三張紙誰滲的快?誰滲的慢的?
生:(第一小組)我們是用滴管在這三張紙上分別滴了一滴水,然后觀察哪個滲水最快?是宣紙最快,還用尺子量了量滲水地方的長度,還是宣紙第一,牛皮紙最后。
〔科學實驗是用數據實現的,通過有效的數據,更能說明滲水面積的大小!
生:(其他小組補充)
師:這些紙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但他們都叫紙,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生:都能寫字。
生:都有毛毛。
生:都很軟。
師:你們同意那種說法?
生:都有毛毛。
師:你們知道這些毛毛叫什么嗎?
生:纖維。
師:對,叫做纖維(板書纖維)纖維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師:那我們現在就借助顯微鏡來觀察紙纖維,看看放大100倍的纖維是什么樣子的?
生:(全班分為三個組,排隊看老師調整好的顯微鏡,每組三臺,分別有牛皮紙、報紙、宣紙的纖維)
〔通過科技手段使學生直觀的觀察到了纖維的形狀,抓住纖維的特點,由表面到深入!
生:(討論描述纖維的樣子。)
生:我觀察到的纖維是象麻繩,有的粗有的細。
生:我觀察到的纖維是有的很緊密,有的很稀松。
師:他觀察到了纖維有疏密的不同。(板書疏密)
師:誰能解釋一下,纖維的疏密不同與紙的薄厚、軟硬、滲水性有什么關系?
生:纖維越緊密,紙就越厚、越硬,滲水性就越差;纖維越疏松,紙就越薄、越軟,滲水性就越好。
師:(出示字典)誰來說說這本字典紙的纖維是什么樣的?
生:字典的外皮的紙是硬的,說明纖維很緊密。里面的紙很軟,說明纖維很疏松。
〔能簡單的分析出由于紙的纖維不同,紙的特點、用途也不相同!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通往我們這節課觀察紙、研究紙,我們不光發現了紙的很多原來我們不知道的特點,還了解了紙的內部構造是由纖維組成的,并且通過你們自己的研究,還能說出纖維與紙的一些性質的關系?磥砩钪心敲雌胀ǖ臇|西在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眼里還能發現那么多有意思的知識。希望你們課下能更多的關注周圍常見的事物,并自覺的觀察更多的內容,真正的成為一名科學家。
師:出示老師收集的各種紙,請同學們課下也去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紙的觀察》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教材價值。紙在生活中與幼兒關系密切。學習上需要紙,生活也要用紙。有報紙、蠟光紙、面巾紙等。中班的孩子們有剪、貼、粘、擦紙的生活經驗,且興趣濃厚。但還不能叫出具體名稱,缺少對紙撕、揉、折、吸水等基本特性全面的了解,本活動借助對常見紙的游戲、探究、實驗,使孩子在自己原有用紙經驗上得到提高,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目標定位:根據教材價值的分析,我預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常見紙的秘密。
2、了解紙的吸水性的特征。
3、體驗用紙進行實驗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發現常見紙的秘密。
活動的難點:了解紙的吸水性,重難點的突破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分析闡述。
材料準備:為使活動目標更好地達成,我需做以下準備:
1、3種常見的不同質地的紙:皺紋紙、圖畫紙、報紙。
2、裝有顏料水的航空杯每組三個;小紙人每組一套。
3、大圖表、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動我運用了“操作法”“討論法”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操作法:通過操作,探索紙的基本特性和紙的吸水性,幫助幼兒積極主動發現紙的秘密,提高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引導幼兒操作發現紙的秘密。
2、討論法:幼兒通過交流到達共同學習,通過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動中我運用了這一方法,引導幼兒大膽和同伴、老師對發現紙有什么秘密和誰沉得快進行交流討論,使幼兒對紙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說學法
為了讓幼兒的學習具有實效性,主要引導幼兒運用以下方法:
1、多感官參與法:蒙臺梭利提出:人只有在全身心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活動中,我通過創設系列情景,支持幼兒用玩一玩、說一說、做一做多種感官去實驗探究,探索紙的簡單秘密。
2、嘗試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地指導下以及幼兒不斷地嘗試過程中完成的`。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幼兒運用了嘗試學習法,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嘗試實驗紙的不同吸水性。
四、說程序
遵循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原則,我將沿著:問題激趣—實驗操作—提供交流—經驗提升—延伸拓展這五個環節,來突破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各個環節。
1、問題激趣:
本環節以老師無意中將桌子上的水灑了,啟發幼兒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
在肯定孩子提出的方法后,老師出示“報紙、皺紋紙、圖畫紙”三種紙張,讓幼兒認識紙的名稱并猜測哪種紙張擦桌子最快?并提供同樣多的水、同樣大的紙人引導孩子以三個人為一組進行實驗。當孩子拿到這個可愛的紙人時,他們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想把紙人丟進顏料水里,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將以紙人要跳水比賽的游戲口吻,讓紙人先站在杯口做好準備,等到“三”時統一入水。也為了防止實驗過程孩子無所事事的等待,會去玩紙人的情況,我會在實驗的時侯和孩子念念兒歌,并引導他們:我們安靜看看比賽,不能吵到他們。這樣,孩子邊動手邊思考,不僅直觀、輕松地了解了紙有吸水性,不同的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還激發了繼續探索紙的興趣。
3、提供交流:
幼兒經過實驗操作,一定很想把自己的所見所得發表出來。我就讓孩子拿著他們實驗的紙人進行交流。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哪種紙人吸水最快?”我再用幼兒作為實驗的紙人加以小結:皺紋紙吸水最快,再來是報紙,接著是圖畫紙。經過實驗,回歸到開始的問題“哪種紙擦桌子最快,”以解決問題自然突破解決該活動的難點。
難點的突破:
1)嘗試操作:幼兒先疑后做,先猜測后實驗。
2)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紙的吸水情況。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經驗提升:
我以“紙能擦桌子上的水,原來紙有吸水的秘密,”我需要細致地引導,鼓勵引導幼兒說說“你平時玩過紙嗎?怎么玩的?”孩子就會充分回憶、交流自己原有的玩紙經驗,并通過再現孩子平時卷、畫、折、撕的玩紙作品以及老師、孩子的現場操作玩紙,并利用大圖表,幫助幼兒歸納總結:紙有吸水、卷、畫、折、撕、揉的秘密。
重點的達成:經驗的交流提供和老師的、利用大圖表的總結提升策略,復習總結了常見紙的有關秘密。
5、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有特殊功用的錫箔紙包食物燒烤、復寫紙的復寫功能、砂紙把操作的木塊外表磨平整等,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紙的興趣。正所謂這個活動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本環節大概要2分鐘。
五、說效果預估
。1)可以預見,本次活動幼兒通過解決問題發現秘密,形式適合中班,有利于孩子主動發現、大膽嘗試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提供,預設的目標將得到有效的落實。
(2)但是基于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分析,要求老師在每次操作前的要求要到位,操作后的小結語言精確、及時回應,起到提升作用。才能促進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開展。
【《紙的觀察》說課稿】相關文章:
《紙的秘密》說課稿06-10
《紙拎袋》說課稿03-09
《神奇的紙》說課稿(通用10篇)03-20
大班藝術領域說課稿《紙的魔術》04-07
紙折玫瑰花說課稿08-12
觀察物體說課稿12-06
《觀察物體》說課稿12-11
觀察物體說課稿12-09
《愛惜每一張紙》說課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