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信息技術必修本第二單元第1節內容,是信息技術課的重要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有了信息技術的基本素養。因此,本節內容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內容,后面是本教材的《文件下載》這部分內容,因此,本節內容是第一節內容的延續和拓寬,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后的信息技術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理論和實踐知識,是以后使用信息技術學習和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獲取的特征及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過程與方法:能夠識別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信息獲取方法,正確面對信息的兩面性。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列舉信息獲取的過程。
重點的依據:信息在各領域不斷滲透和廣泛應用,熟練使用獲取信息成為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技能。
教學難點:分析其特征,掌握信息獲取的過程。
難點的依據:信息獲取過程運用。
四、說教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和素養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問題互動教學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信息技術,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看待和應用信息獲取心理狀況。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物聯網視頻等形式獲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問題互動法
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的發揮獨立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信息技術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固本:信息技術(3分鐘)
從物聯網視頻播放出發,引導學生探討信息技術在生活當中的應用。激勵學生結合實際經驗或所了解的,列舉出信息技術應用的實例。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根據學生切身實際的經驗導入情景,引出信息獲取,使學生能夠知道信息獲取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講授:信息獲取(1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采用問題互動的方法講授信息獲取的特征和一般過程。
提問:信息獲取(15分鐘)
提問班里負責出黑板報的學生,出一個黑板報應該需要那些過程,通過問日常生活的問題,引入信息獲取一般過程。
4.交流(3分鐘)
閱讀資料,并利用課堂交流的形式討論信息特征及獲取問題。引導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看待并適應信息技術的變化,辯證認識信息技術的“雙刃劍”作用。
5.結語(2分鐘)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社會里,促使學生認識到: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不是簡單的此優彼劣和相互替代,而是多元并存和相互補充。掌握認識信息技術的獲取方法作用不容忽視。
6.課外作業(2分鐘)
分組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利用課余時間結合實際進行實踐研究,展示自己的過程,并彼此交流實踐經驗。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說課稿12-29
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說課稿11-06
《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說課稿01-23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教學反思06-18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教學反思07-28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和教案反思06-18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教學反思范文03-24
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說課稿08-06
從因特網上獲取信息說課稿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