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說課稿
一、課程地位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種具有固定或慣用格式的文體。其使用非常廣泛,實踐性很強。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用文作為信息載體和交際工具,應用寫作能力不僅成為了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涵,而且還是企業所要求的八大職業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應用文寫作》既是一門文化基礎課,也是一門職業核心能力訓練課,更是一門人文素質課。重視《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建設和學生應用文寫作技能的培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而且可以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和實現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應用文寫作》是各類高校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性質。在我校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貿等專業都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
二、教學目標
《應用文寫作》側重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需要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根據課程建設理念,我們將課程建設的目標分解為:
1、知識目標
通過對各專業各類常用應用文體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各類應用文體寫作的基本格式與寫作要求,掌握應用寫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練地寫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和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的常用的應用文,以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為學生未來職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2、能力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各專業的職業流程和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三、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應用文寫作》是我校目前高職各專業正在使用的寫作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此教材是由長期工作在高職高專教學一線、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參與編寫,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目標要求;在內容設計上堅持“理論必需、夠用為度”,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文種訓練;本書從培養學生寫作素質和寫作技能的角度出發,以基于學習生活、工作過程的應用寫作這一編寫思路來安排內容。全書共分上下編共九個模塊,涉及各類文種60余種。
(二)教學內容:由于我校開設寫作課為一學期共36學時,時間較短,所以我們在制訂應用文寫作教學大綱時,刪去了與學生今后實際工作相對較遠的.黨政公文類、法律文書的
一些文體、選擇的一般都是最能與高職學生的專業和生活發生直接聯系的文體。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求職、工作活動過程為導向,將學習內容重新組合為三大板塊、六大類。
(三)教學參考
由于應用文寫作課現在普遍倡導淡化理論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再使
用更深奧的理論教材作參考,而是把尋找更貼合學生實際、有時代特色,能有效服務專業的典型案例、經典例文作為教學輔助。這些教學資料來源于網絡平臺、報刊雜志及一些企業單位。
根據專業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參考資料更好地體現了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的教學思 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怎么寫——知識目標
應用文種類繁多,在具體教學中,不同的專業各有側重,要求不一。但總的要求是:對 與專業相關及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文體則要進行深入詳細的闡述,使學生要掌握其文體的性質、特點及寫作要求,強化寫作能力。這對應的是我們教學目標當中的知識目標。針對教學找年我們提出的解決措施是:化繁為簡、加強練習、反饋評講、解決問題。
所謂化繁為簡就是在授課時淡化理論教學,將枯燥的知識點化為簡單的例文呈現給學 生。講授大多數文體時,首先通過一些典型事例使學生了解每一文體的用途;再通過對事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出每種文體的具體寫法和特點,使他們明了該如何去寫,并掌握最簡單、最實用的寫作方法,同時空出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練習和實踐;最后,在實踐 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講評,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歸納出寫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難點:寫什么、怎么寫——能力目標
解決措施:圍繞專業精選案例、結合生活情景導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作為一門寫作課,僅僅教會學生掌握一種文體的寫作格式與要求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去年教研室進行了考試改革,試卷內容以實踐能力測試為主,讓學生根據設置的情境判斷應寫什么文體,并寫出此種文體。從考試的效果來看,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不能正確做出判斷。以此我們認為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難點還是在如何提高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加強案例教學、結合生活情景導入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點。
運用案例進行組織教學,既重視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更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和成文的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正是在這兩個過程中得到明顯提高。隨著教學內容涉及面的擴展,各種各樣的案例就把前后知識點系統地串聯起來了,使學生在興趣中潛移默化地加以掌握、理解和應用,從而有效提高了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理論講授與例文分析相結合
2、教師講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注意運用比較法教學。
4、加強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四、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一)課程建設理念
作為一門基礎課,如何更好的為專業課教學服務,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和工讀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我們確立了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素質和能力為本位,服務專業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
(二)改革目標
按照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我們需要根據學生職業人生設計教學項目,以職業工作流程為線索,以職場情境創設為導入,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在教學改革上確立以下目標:
1、建立“項目化”的課程結構。重點是突破學科教育重知識系統、重文體知識、重章節結構的課程體系,打破應用寫作課程以文體分類的慣例,以職業工作流程為線索,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
2、確定“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案。為使學生適應本專業就業環境,注重強化訓練學生動手、動口和動腦能力。如采用情景模擬寫作、現場寫作、項目寫作、案例寫作、病文修改寫作、一個題材多種寫法的寫作、整理課堂討論結果的寫作和課外社會實踐的寫作等。
3、建立綜合實訓平臺,積極與學校社團、團委聯系,通過學生的一些社團組織,如校報記者團、營銷協會、設計工作室、網絡博客等平臺,在社會實踐中,將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和應用寫作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4、改革考核方案,改進考試內容
我們目前的考核方案是按照學校規定的期末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來計算。但寫作課的課程特點要求學生平時要進行大量的寫作實踐才能有效提高寫作水平,所以建議學校增加本門課的平時成績在考試中所占的比例。
為了檢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我們在考試內容上作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往傳統考卷中填空、選擇、判斷、寫作等各項考題互不相連的單一模式,而是在設計題目時以職業工作流程為線索設置情境,將基礎知識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綜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效果
課程的教學效果現在無法用什么獲獎證書來證明,但學生完成的一份份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招聘會上拿著的一份份制作精美、內容充實的簡歷、求職信,都讓學生還未走出校門已經體會到本課程的重要性所在,它的教學效果將會隨著學生走向社會、邁入職場展現得更為顯著。
【《應用文寫作》說課稿】相關文章:
應用文寫作說課稿07-08
《應用文寫作》的說課稿03-19
關于應用文寫作說課稿03-24
《應用文寫作》說課稿范文09-24
《應用文寫作》的說課稿范文04-16
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09-19
關于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10-30
作文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08-22
應用文寫作基礎:應用文的材料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