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說課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積累古漢語知識。
⑵體會駢句的表達效果。
⑶在理解的基礎上,賞析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張,理清論證思路,誦讀中體會其流暢雄辯的論證風格,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思考、辯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體會孟子民本思想及憂患意識的進步意義,讓學生懂得“人和”、“憂患”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及結構。
3、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了解、學習孟子文章雄辯的語言風格。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預習:
⑴了解孟子和《孟子》;
⑵查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預習檢查題及學習要點板書)
3、課文的朗讀磁帶。
【教學方法】
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相結合。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能告訴我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讀書習慣是什么嗎?(生:好讀書,不求甚解。)可是我們這些做學生的能用這種習慣來學文言文嗎?(生:不能)對,陶淵明他是大文學家,文學基礎好,理解能力強,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舉,所以他讀書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華就行了。而我們就不行了,我
們是學生,既需要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又必須參加文化考試,所以積累漢語基礎知識,特別是古漢語基礎知識,更是必要的。為了幫助大家學好《〈孟子〉二章》,課前,我布置了預習,這節課,我們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二、出示課件,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學生分小組口頭交流自己的預習情況。(了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聽課文朗讀磁帶,了解句讀,并給下列黑體字注音。(課件)
3、抽生讀文,教師做朗讀點撥,如“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等。
4、看課件,討論完成以下作業:
⑴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親戚畔之()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于心衡于利()
④發家拂士()
⑵結合語境解釋加線的詞:
①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
②七里之()郭多助之()至委而去之()
③是()天時不如地利也斯是()陋室
④舜發()于畎畝之中發()于聲
⑤行拂()亂其所為入則無法家拂()士
⑥管夷吾舉于士()法家拂士()
⑦環而()攻之而()不勝發于聲,而()后喻
⑧國恒亡()亡()羊補牢今亡()亦死
⑶填空:
①孟子,名,是繼孔子之后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他在政治上主張行“”,其“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千百年來都很受人民的歡迎。
②《孟子》是記錄孟子的書,是儒家經典之一。
三、小結
學生在預習中的得失(據實而論),引導學生看課下注釋,分小組去試著翻譯課文,要求學生邊譯文邊思考:
1、兩篇文章各寫的是什么內容?
2、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各有什么不同?
【教學反思】
教師課后完成。
【《孟子》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孟子》說課稿08-16
孟子二章說課稿06-12
《莊暴見孟子》說課稿12-05
孟子二章優質說課稿06-13
孟子的名言精選06-17
孟子名言精選04-06
孟子名言03-29
孟子與仁政(12-06
孟子與仁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