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獲獎手抄報內容
在各個領域,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手抄報要求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獲獎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獲獎手抄報內容
曾經有位偉大的詩人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沒錯,這位詩人杜牧說的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到先輩祖先那里去掃墓,懷念祭祀他們。所以清明節又叫鬼節、掃墳節、冥節,與7月15中元節及10月15下元節共稱三冥節。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禁火、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插柳等。
清明節相傳是始于春秋時代的普國,是為了紀念普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普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隨從,立下大功。重耳返國,介子推卻躲到了深山。普文公去尋找,沒找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最后介子推死了,普文公很傷心,把這天叫做清明節。
拓展內容:清明節來歷介紹習俗及傳說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關于清明節句子
1、點一盞燈,愿天堂的父親不再孤冷!
2、遠在天堂的親人啊,你過得怎么樣?
3、紅塵中有太多的不舍,你怎忍心離去。
4、父親,你在天堂還好嗎?千萬別又摔跤了。
5、致敬我們偉大的“逆行者”,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6、總有一個故事、總有一首歌是屬于父親的。
7、愿人間善以相待,愿世界永駐和平!
8、何其悲傷,心如焚炙。故人已去,何以為樂?
9、世上只有媽媽好,愿媽媽在天堂幸福安康。
10、向逝者默禱致意,慎終追遠,敬畏生命。
11、家里你就放心吧!您的兒子已經長大啦!
12、青松環繞,白塔聳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13、那是相依為命的人,離開了,我就什么都沒有了。
14、父親走了,在這個永生難忘的新年。
15、父親,祝您在天堂找尋到您年輕時想要的一切。
16、外公雖然走了,但在我的心里一直健在。
17、但愿天國路不遠,殷殷情深可傾聽!
18、敬愛的父親,安息吧!一路走好!
19、祈禱亡靈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
20、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親人。
21、歡聲笑語,出君唇邊。千乘萬戶,皆化云煙。
22、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最痛苦的事。
23、點燃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讓親情得以慰藉。
24、友人已故,我獨臨海。時飛如箭,萬般無奈。
25、人總會死的,他走的安心!你不要太傷心了。
26、今日,我們深切緬懷,致敬悼念,愿逝者安息。
27、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28、哎!艱苦備嘗的父親啊,你的一生俯仰無愧!
29、人生百態,英雄逝者走好,生者平安。
30、漸漸遠離兮不舍,八月心殤兮復合。
31、想您時天上人間,見您時夢里云端。
32、今天,讓我們為逝者祈禱,也為生者祝福。
33、兄弟,你走了,你真的走了。
34、連日徘徊,幾月滯呆。君去之快,莫知我哀。
35、清明時節,緬懷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猶念!
【清明節獲獎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勵志教育獲獎手抄報內容09-06
快樂讀書的獲獎手抄報內容09-15
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獲獎09-13
獲獎清明節手抄報07-04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4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3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5-04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7-03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精選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