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時間:2023-04-03 13:19:25 春寧 手抄報 我要投稿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資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清明節詩詞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每當清明時節,最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這首清明。 清明時節,孤身行路,觸景傷懷,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增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這是黃庭堅在清明節時觸景生情而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將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與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進行對照,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慨嘆。詩的最后兩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睙o論是賢者還是愚人,最后都是黃土蓋身。

  《清明日對酒》——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詩人在清明節這一天來祭掃,以目睹眼前之景有感而發!叭松芯祈毊斪,一滴何曾到九泉。”抒發了詩人及時行樂的態度。

  清明節的“前世”

  清明節是由最初的一個“節氣”演變為一個以掃墓祭祖為主要內容的人文節日。

  清明節最初是一個天文時間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吩疲骸按悍趾笫迦,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稓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綒鉁夭粩嗟纳仙,雨量增多,故有農諺說道:“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的清明節是融合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習俗。

  何為上巳節?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又稱女兒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杜甫在《麗人行》中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鄙纤裙澋膬热萦星鍧嵶陨怼⑻で、春游等。

  寒食節是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的起源據說是晉文公為了紀念大臣介子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但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

  清明節的句子

  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失去至親的悲哀;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虛度時光的悔恨。清明節,祭奠亡靈,別忘撫慰心靈。

  2.清明再一次帶著哀傷靜悄悄地向我們走來,那一天紛飛的細雨打濕了祭奠亡靈的鮮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讓我們忍不住潸然淚下,雨與淚連在一起,流向了我們九泉之下那安睡的親人。

  3.清明節,柳葉飄,祝福傳,到心頭,雨綿綿,萬物生,溫暖情,多珍重,清風吹,踏青時,防過敏,花草遠,心情好,精神足,多鍛煉,益健康。

  4.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無,天堂人間兩相隔,相思想念相牽掛,春風春雨送思念,來生來世再續緣。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5.剪一掛紙錢,把先烈懷勉;掃一回墳檐,抒內心懷念;采一縷新茶,綻內心笑顏;發一條短信,將親朋祝愿。清明節到了,祝愿您快樂天天!

  6.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先祖關心親人。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要更懂得愛與珍惜。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好好善待與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7.雪花飄飄昔日景,梨花綻放春意濃。寒冬已過清明至,生機盎然蜂蝶舞。但愿春光送好運,人間處處無痛苦。生活快樂萬事順,家庭幸福樂無數。祝清明節健康快樂!

  8.捎去對你的思念,捎去想說的話語,捎去祈禱的心愿,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清明節來到,親愛的人啊,愿你知道,我們一切都好~

  9.愿天堂里不再有冷漠,不再有痛苦,不再有難過。

  10.四月的清明節,總是伴著些淡淡的雨季,好像上天也會理解人們的無限哀傷,不如我們收拾好心情,去踏踏青,郊郊游,還自己一個舒適的心情

  11.我時刻都在想念,在這段日子里只要看到像父親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很痛,我就想起我的父親,我多么希望有靈魂存在,來拉近我和父親的距離呀!

  12.父母在,我們如有巢的鳥兒,飛得再遠也不會孤寂哀傷,因為我們心有所依?墒钱敻改概c世長辭,我們將成為斷線的風箏,滿心彷徨,孤苦無依。

  13.現在我也不再害怕別人提及父親的一切,因為我為自己擁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為了父親,我變得更加勇敢,也不再逃避。

  14.清明時節物候好,草木繁茂,春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城鄉內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朋友,清明節來到,你也要充滿生機噢。

  15.清風吹,柳葉飄,祝福傳,到心窩;雨綿綿,潤萬物,溫情暖,多珍重;朋友情,不減少,情誼濃,關懷送;清明至,踏青好,邀你共,幸福路。

  16.清明節,宣泄下哀思,緬懷下寄托,寧靜下心靈,流露下真情,雨,紛紛下,把愁緒沖刷,把深深的思念顯露!祝你節日快樂,永遠幸福!

  17.清明來到,祝福送到:把煩惱與憂愁統統拋掉,幸福自然悄悄來到;把悲傷與苦悶放飛,吉祥好運隨身跟著跑。清明節,祝平安籠罩、幸?澙@。

  18.莫名的傷感起來,大概是到了清明的緣故吧。告誡自己不能被這樣的所壓迫,總是在尋找快樂的因素,可還是無法抗拒內心的。不喜歡現在的,不喜歡現在的天氣,不喜歡現在的時間,讓我失憶得了。

  19.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先祖關心親人。這個世界,愛情可同甘共苦,卻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苦難。唯有親情,兩者兼得,清明節快樂!

  20.、如果有來生,就讓我再做回您的兒子吧,我要好好照顧您,不會再讓您吃這么多的苦、操這么多心了!

  21.一切因為親人的生命的結束而改變,他們走得那么匆忙,誰料到自己的生命那么短暫,留給我們家人的是痛苦,永無止境的思念,不由自主的眼淚,回憶著和親人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22.生命的重要性,早已不用重復;失去時最最痛苦,但又無可奈何;請收到短信的人,傳遞這份關愛,保持樂觀心態,走過有些悲傷的清明節,繼續快樂過日子!

  23.清明小長假,給你驚喜無限:讓你的煩惱遍尋不見,讓你的快樂伸手可及;讓你的困苦眨眼消散,讓你的幸福難以淹沒。清明小長假,想不開心,很難。

  24.清明是無盡哀思的親人絕好的季節,凝重的春風,凝重的松軟的土地,茵茵的草地,都是知道思念的親人跪拜的需要。

  25.清明節的綿綿的細雨滴答滴答,春后的知了低叫蟬鳴,雨后的泥土清香綿延,漫山的杜鵑競相綻放。送你祝福,愿你平安。

  26.轉眼,又一個清明如約而至。往年,從沒覺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樣,可今年,感覺竟是如此的.凄涼。

  27.父親現在離我而去了,這種哀痛是刻骨銘心的,唉,歲月無情,人生易老,其間流淌著幾多悲酸,幾多無奈和遺憾啊!

  28.原野上的花悄悄開放,召喚著踏青的腳步;藍天上的云慢慢飄散,等候著風箏的眷顧。清明節,愿你帶上輕松悠閑,拋掉煩惱忙碌,讓心情清爽一路。

  29.清明節氣,氣清景明。萬物生長,適逢其時。梳理心緒,播撒思念。結成果實,碩果累累。串串思念,依依深情。全部給你,永遠祝福。

  30.清酒一杯,盛滿了對親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著對逝者的掛念;淚水千行,寄托著對往昔的回想;青煙縷縷,飄蕩著對祖先的悼念。清明節到了,愿逝者安息。

  31.昏暗中總有不變的等候,晚風中總有永恒的期待,寂寞是總有孤獨的身影,想你是總有相思的淚滴,祝清明節煩惱拋幸福存。無憂無慮快樂常在。

  32.清明即將來臨,我是期盼清明,又討厭清明。清明,給我留下很多傷感,同時也給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時,憂傷卻與日俱增,何時才是一個‘了’字。

  33.清明節小長假報恩祭祖要至上!孝親尊師代代傳,吟一首人類清明時節祭祖如祖在,看幾個朝代孝子名聲傳,敬一孝問候重千金,您心清目明同住極樂大世界!

  34.清明節里寄哀思,踏青郊游掃掃墓,緬懷先祖和故人,心里都是欲斷魂,生活之路要繼續,發條短信送祝福,愿你:節哀迎接新生活,身體健康幸福伴。

  35.清明時節,哀思無限。一支鮮花到墳前。想當初,情意綿綿,溫暖滿心間。而今只剩一抔黃土,隔斷兩重天。欲苦言,不想咽喉哽咽,淚已盤旋。哎,只愿人間少災難,往后看,珍惜擁有,好好眷戀!

  36.清明時節思逝親,想起逝親淚沾襟;至親在世愛包心,至親離世心憂悶;手指輕按發短信,告誡朋友情誼真:生活不論富與貧,請君珍惜眼前人。祝清明節快樂!

  37.湘西的四月,正是鶯飛草長的時節。清明節這一天,不知什么時候,迷蒙的蒼穹里,已經飄起了如煙如霧的絲雨,那漫空飛舞的晶瑩,似在輕呼著初夏的暖意。

  38.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憶的人,無論過去的還是現在的。清明節了,逝去的美好,記牢;現在的歡笑,擁抱;讓溫情傳進人人的手機號!

  39.把憂愁忘掉,讓開心鬧起來;把難過藏掉,讓愉悅動起來;把煩惱丟掉,讓快樂跳起來;把悲傷仍掉,讓幸福炫起來。祝你清明節忘卻憂傷,擁抱精彩未來!

  40.您那爬滿歲月的額頭,飽嘗雨露風霜的背脊,如今,只能定格在我的回憶里。我萬萬沒想到,您會離我而去,一去就是永遠。

  清明習俗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游。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唐代時球內充氣。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我們叫足球。

  蕩秋千

  蕩秋千,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屬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悼念之后當仰起頭邁向未來,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后,就出去踏青、放風箏、蕩秋千,插幾枝柳,看它日后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幾個小朋友愿意碰雞蛋,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因為不能吃熱食,所以這個游戲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寒食節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

  清明養生

  清明時節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之時,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

  同時,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利肝。

  宜飲“明前茶”,以起到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提神醒腦的作用。這一節氣宜服用的養生湯品菜肴有紅蘿卜、竹蔗水、枸杞豬肝粥、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咸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桑椹薏米燉白鴿等。

  清明節詩句

  1、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T延巳《鵲踏枝·清明》

  2、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

  3、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獜埨^

  4、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

  5、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6、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鞏

  7、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獜堥C

  8、五更風雨斷遙岑!愖育

  9、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1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螇艄

  11、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黃孝邁

  12、寒食后,酒醒卻咨嗟!K軾

  13、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罟凇兜麘倩āご耗骸

  14、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虾迫弧肚迕魅昭缑返朗糠俊

  15、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16、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

  17、玉爐沈水裊殘煙!钋逭

  18、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19、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獜埾

  20、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獏菨

  21、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票

  22、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獏俏挠ⅰ讹L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23、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罟凇兜麘倩āご耗骸

  24、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螇艄

  25、移來古寺種朱門!櫶

  26、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騺缙

  27、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陳子龍

  28、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范成大

  29、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30、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芙M

  清明節的典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笨梢姰敃r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峨u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保。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節日手抄報資料08-3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

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08-31

清明節主題手抄報資料10-0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集錦07-03

高中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7-03

走進清明節手抄報資料10-11

關于清明節手抄報的資料07-03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