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尊老愛老敬老手抄報素材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報了吧,手抄報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尊老愛老敬老手抄報素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老愛老的作文
尊敬老人,愛護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關心、愛護他們,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寂寞。而中國又是一個老齡化的國家,所以有很多老年人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愛。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爸爸就常常教育我要懂得去關心老人,尊敬老人。也許是他們常教育我的原故吧,我很小就養成了關心、幫助、尊敬老人的好習慣。我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是非常慈祥的老人,我和爸爸、媽媽經常會去看望他們。但是因為爸爸、媽媽是老師,他們的工作都非常忙,所以有時候就不能到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家去看望他們,這時,我會很主動地要求去看望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到家后,我就陪他們嘮嗑,一起看電視,幫他們打掃房間,有時吃飯的時候我也會打打下手或幫著擇擇菜什么的,我還親自為他們做我的拿手菜:西紅柿炒雞蛋、椒鹽玉米、海米菠菜等。雖然菜都很平常,但他們還是聲聲叫好,樂得合不攏嘴。看他們這么開心,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有時還會買一些他們愛吃的東西,帶過去給他們吃。當我聽廣播或看報紙上發現有關于老年人的事情時我都會講給他們聽,或是有關吃什么對老年人有好處,我都會告訴他們。在他們過生日的時候,我還專門為他們準備了生曰聚會,清來他們的老朋友和我的家人為他們慶祝生日。那天,他們笑了,我發現那是他們笑得最甜的時候,看到他們愉快的心情,我覺得比我自己過生日都快樂好幾倍。
我不僅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好,我會對所有的老年人都無比地關心。比如說我的鄰居王奶奶吧,她獨自生活,很少看見有人來看望她,她總是很孤單的樣子。所以在有空時,就到她家陪她聊天、玩牌,聽她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或聽她聽過的傳說等。她很樂意我到她家作客,總會把好吃的東西拿出來讓我吃。我還常常幫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她總是微笑著對我說:“好,真乖!”
在馬路上看見老人過馬路時,我會主動過去幫忙,乘坐公共汽車時,我總會把座位讓給老年人,有時,我也會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們嘮嗑,有時也會自告奮勇地唱歌,能把他們逗得大笑起來……每當看到他們愉快時,我心中充滿了喜悅。
我們應該多關心老年人,讓他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讓他們天天都充滿燦爛的笑,讓他們愉快地生活。朋友們,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常看望老年人吧!
尊老愛老敬老的句子
1、 尊老愛幼、扶弱助殘是我們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人倫道德,蘊涵著我們民族的高尚情操和傳統美德,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 尊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古代傳統文化中也注重遵循上慈下孝。在公交車或地鐵上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是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再現,很是值得提倡。
3、 一個人的福報孝為先。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更是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積攢的福報。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唯有孝,方是安身立命之本,而民孝方才是國之根本。
4、 大環境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環境是決定一個人本質的關鍵!從小接受的教育!尊老愛幼也是中國人傳統本質!
5、 友善,和諧,公平競爭,公證執法,和平相處,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愛崗敬業。熱愛我的祖國,祖國富強萬歲,國家強大,國泰民安,祖國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美好。國家富強小家才能更幸福快樂。
6、 熱愛我的祖國,熱愛我的家鄉,熱愛我的生活。和平相處,公平競爭,公正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革命友誼。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和諧社會家園,愛崗敬業,幫助別人,幫助弱小,用自己的一點點小愛去幫助更多的人。
7、 年輕人要讓讓的,但是也不是都給讓,有些時候情況不允許的話是沒有辦法下出決定的,所以還是別道德綁架的好,畢竟不是同一顆心,同一個人,想的都不一樣的。良好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還是需要我們大家發揚的,這些東西不矛盾。
節日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民俗活動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九皇會
古時在中國廣東、江蘇、浙江、云南等地,均于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于對星斗崇拜。老話講:“重陽九皇會,北斗延壽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玉匣記》說: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齋戒,此日勝常日,有無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在云南,禮斗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
享宴祈壽
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在一些文學著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如漢代《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又《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時節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至于人們為何要在重陽時放紙鳶(風箏),除了重陽天高云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松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于巫蓍之間的說法,于不經中頗為有趣。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為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辭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登往高處乘清氣升天。
1.遠古時古人對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圣《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
2.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項。
3.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與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內在的聯系。因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們就選擇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圖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樣,升入天宮,這種對升天的渴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祀海神
重陽節是秋季大節,港、澳、臺等地尤其重視在這天舉行的祭祀海神活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節日,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后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后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49]。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49]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尊老愛老敬老手抄報素材】相關文章:
尊老、敬老、愛老作文07-28
尊老敬老愛老作文07-14
尊老敬老愛老作文精選01-28
孝老敬老手抄報素材10-20
關于尊老愛老孝老倡議書素材通用06-14
2022年尊老愛老敬老活動總結10-18
尊老敬老愛老活動總結(精選8篇)05-16
小學生尊老敬老愛老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