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實習報告范例
前言
土地資源學是以土地作為資源來研究其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綜合特征、時空變化規律及其開發利用、保護與滿足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需要關系的學科。研究土地資源學的目的是尋求解決人類所面臨土地資源問題的途徑,這是一個從認識土地資源及其存在的問題、為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配置計劃和土地資源開發的完整過程。土地資源學主要的研究任務如下: (1)調查區域內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現狀,分析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土地利用中會不會產生沙化、鹽堿化、沼澤化、污染等退化現象,土地投入不斷增加而土地收益會不會逐漸下降等。
。2)研究土地質量對土地利用的影響,探索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途徑。
(3)研究在目前情況下各種土地資源利用的收益與投入比情況。
(4)研究克服限制性因素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措施。
。5)估算土地生產潛力及人口承載量,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此次沿岷江下游到岷江上游,經溫江、都江堰,再到映秀的沿途觀察分析,進一步了解在不同情況下的土地利用的現狀、不足以及如何改造等,加深對這門課程的了解,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1實習概況
1.1實習時間2013年6月28日
1.2實習路線
溫江出發→都江堰青城大橋→映秀地震遺址博物館→映秀黃家村→漩口鎮
1.3實習目的
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是人類社會生產中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也是勞動的對象。土地資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類發展生產的社會經濟特性。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對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認識土地資源及其存在的問題,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優化配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結構,對于解決現時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實習,主要在都江堰市和汶川縣。通過這次實習,了解上述地區對于土地資源利用的基本情況,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其利用方式和過程的優缺,并加以驗證和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習,熟悉和運用土地利用規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延展土地資源管理各學科在實際情況中的綜合應用,分析實踐,鍛煉自己對于本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應用,提升自我學科素養。
1.4實習區概況
1.4.1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邊緣,介于東經103°25'42"~103°47',北緯30°44'54"~31°22'9"之間。東西寬54km,南北長68km,地跨川西龍門山地帶和成都平原岷江沖積扇扇頂部位。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積占65.79%,平壩面積占34.21%。地勢從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級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對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質構造體系上,屬華夏構造體系,跨成都平原和龍門山地區兩個不同自然地理區,地貌單元屬岷江沖積扇一級階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階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積大體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都江堰市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4.6℃,最熱月平均氣溫24.4℃。平均年降雨量為1243.80mm。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年際總量變化不大;在空間分布上不均勻,由東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間;雨季平均開始于5月21
日前后,平均結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續最長日數20天。
1.4.2汶川縣
汶川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汶水得名,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地圖坐標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主要民族為漢、羌、藏和回族。周邊相鄰縣級政區,東鄰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境內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游景點。汶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北緣,龍門山脈和邛崍山脈分別位于縣域東北與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雜谷腦河、草坡河、壽江為境內主要河流。除此之外,汶川縣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
映秀鎮地處阿壩州南大門,距成都78km,是進出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的必經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鎮現有耕地面積1800畝,已退耕地4950畝,映秀鎮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積的逐年減少,農村經濟收入面臨重大的難題,為了改變現狀,擺脫困境,映秀鎮加快了結構調整的步伐,結合鎮村實際,在經濟發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條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的路子,是映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實習內容
2.1都江堰青城大橋
地理位置 E103°36′32.5″ N30°58′43.8″ 海拔719.8m
從成都市溫江區出發,觀察到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園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數量極少。此處地點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外江青城大橋橋頭,放眼望去,可以看見寬闊的河漫灘,更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見一些低山,由于現在不是洪水頻發期,河流水面較窄,而在河漫灘上長滿了茂密的雜草,可以看見零星的種著一些玉米。由于河漫灘不利于耕作和修建建筑,其利用上現處于荒廢狀態,利用率相當低。而在一級階地上主要是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理論上一級階地并不適合建筑,一般用作耕地,但河流兩旁修建了堅固的防洪堤,有效預防洪水災害,加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數量增加,都江堰作為聞名的旅游勝地,發展旅游業、服務業前景更廣,因此,此處一級階地現在已經開發或正在開發成當地的商業、服務業中心。
由于現在可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作為荒廢而廣闊的河漫灘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利用:
(1)可以考慮開發利用為耕地。但是,河流沖積形成的沙質土壤,對于作物的選擇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過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邊界與河漫灘的高差很小,在整理開發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洪水的危害,進行的建設開發必須能夠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
。3)盡管河漫灘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應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建議種植一些適宜沙地的蔬菜瓜果。
2.2映秀地震遺址博物館
地理位置 E103°29.046′ N31°03.485′ 海拔935m
從成都溫江到都江堰再到汶川映秀,我們由平原區進入山地區。映秀鎮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水量豐富。映秀鎮周圍的山上植被覆蓋以次生灌木為主,原生常綠闊葉林現在基本已經看不到。映秀作為汶川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震后,周圍山體結構松散,雖然時隔5年多了,但還是可以看見一些山體植被稀疏,甚至有的還裸露著巖石。映秀鎮耕地資源匱乏,耕地較少且以旱地為主,主要分布在二三級階地上,山上分布著大量的林地。由于其水熱氣候非常適宜水果的生長,因此,果園、經濟林的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如非常出名的甜櫻桃。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展中藥材生產,如黃連;種植黑麥草,飼養黑山羊,發展畜牧產業。映秀鎮的建設用地主要分布在一級階地上,也是當地主要的商業和服務業中心,交通相比起以前有較大的改善。
由于該地地處山區,且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梢钥紤]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針對地震后地質比較疏松,山體不穩定,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等因素,提倡退耕還林和種植一些固土能力強的樹種或牧草,加強突發自然災害的預防,特別是一級階地上居民點的保護。
。2)加大保護現有耕地的力度,提高耕地的生產能力。
。3)本區域為干熱河谷地帶,水資源特別豐富,可大力開發水資源發電,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但是應該考慮到其合理性;其次,對一些在岷江河岸分布不合理的污染工業進行調整、遷移,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
【土地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土地實習報告01-29
有關土地實習報告三篇04-11
房地產經營和土地管理專業實習報告06-13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習教學報告范文06-17
土地資源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實習報告優秀范文03-10
暑期土地測量社會實踐報告11-03
珍惜土地,保護土地隨筆03-11
暑期實習報告實習報告_實習報告09-11
保護土地珍惜土地的宣傳口號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