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次月考測試卷及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共60分)
1、對于生長在農田中的青蛙來說,它的環境是指()
A、農田中的植物、蛇、昆蟲等B、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總和D、上述A和B的總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2、海灣淺水處長綠藻,稍深處長褐藻,再深處長紅藻。影響海洋植物分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陽光D、溫度C、氣體D、鹽度
3、大雨過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響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A、溫度B、空氣C、水分D、陽光
4、我國從東到西森林覆蓋率逐漸減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溫度C、陽光D、大氣
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
A、光B、水分C、溫度D、濕度
6、仙人掌適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適宜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影響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空氣C、溫度D、土壤
7、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環境因素B、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8、在農田中,對田鼠有直接影響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黏蟲④蛇⑤甘薯⑥貓頭鷹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④⑤⑥
9、下列生物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貓和老鼠C、人和豬D、.螞蟻和蚱蜢
10、下列這些相互關系中,屬于寄生現象的是()
A、一只鳥在樹上筑巢B、蝙蝠給仙人掌傳授花粉
C、蚊子吸人血D、血吸蟲在人體內生活
11、沙漠里的一種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將洞口封住,夜間才出來活動。能正確解釋這種現象的是()
A、鼠類對外界刺激產生的一種本能反應B、鼠類捕食行為的一種方式
C、鼠類白天在為繁殖工作作準備D、鼠類對沙漠環境的一種適應
12、北極熊體色為白色,這是它對環境的()
A、影響B、適應C、改變D、影響和適應
13、下列實例哪項不能反映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A、竹節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像B、壁虎身體的顏色與環境色彩幾乎融為一體
C、企鵝、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極地,它們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魚離開了水一段時間后就會死亡
14、陸生植物的蒸騰作用是對環境的一種()
A、適應B、競爭C、影響D、反應
15、下列實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A、森林凈化空氣,調節氣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質惡化D、螞蟻搬家
16、地衣能在巖石上生長,又能使巖石腐蝕,說明生物體()
A、都能適應環境B、與環境形成統一整體
C、都能生長和繁殖D、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16、關于生物生活環境的正確敘述是()
A、動物的生活環境是一成不變的B、植物的生活環境四季不變
C、一種生物可以在任何環境中生存D、任何生物都生活在它所適應的環境中
17、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離不開環境,但不影響環境B、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C、生物與環境之間彼此孤立、互不影響D、環境不能制約生物的存在
18、葫蘆蘚只能生長在背陰、潮濕的環境中,起決定作用的生態因素是()
A、陽光B、溫度C、空氣D、水分
19、松、杉、小麥等植物在強光下生長得好,人參、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長得好。對此有影響的環境因素是()
A、光照B、溫度C、空氣D、土壤
20、農民種水稻的田里經常長一種叫“稗”的雜草,在相同條件下,其種子的萌發率比水稻高,長勢好,成熟早,因此,很難把它從水稻田里驅除干凈。從中可以得知,稗和水稻之間的關系是()
A、合作關系B、競爭關系C、捕食關系D、共生關系
21、在實驗設計中,下列選項不能作為一組對照的是()
A、25℃和0℃B、有光和無光C、有空氣和無空氣D、溫度和水分
22、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國梧桐樹的葉紛紛落下,而松樹依然郁郁蔥蔥。這表明()
A、法國梧桐不適應寒冷的環境B、松樹不適應寒冷的環境
C、它們都不適應寒冷的環境D、它們都適應寒冷的環境
23、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較多,出現此生理現象是下列哪種生態因素造成的()
A、陽光B、溫度C、空氣D、水
24、下列生物現象,主要受陽光因素影響的是()
A、魚類的季節涸游B、仙人掌的'葉刺
C、變溫動物的冬眠D、人參在密林下才能生長好
25、蘋果在北方生長得很好。在南方生長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A、溫度B、濕變C、空氣D、土壤
26、下列哪種現象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A、沙漠鼠夜晚活動B、秋天大雁由北方飛向南方越冬
C、仙人掌的葉變成刺D、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使土壤疏松
27、山坡南面的樹木之北面的樹木長勢好,其主要原因是()
A、溫度高B、陽光充足C、水分多D、空氣新鮮
28、怒江大峽谷,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植被呈垂直性分布:高海拔地區主要以呈灌木狀的針葉林為主;低海拔河谷地帶以常綠闊葉林為主。造成植被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A、陽光B、空氣C、溫度D、土壤
29、以下哪種生物不是由細胞構成的()
A、含羞草B、獅子C、磨菇D、流感病毒
30、關于生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不行B、蘑菇屬于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
C、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D、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想一想,填一填。(共40分)
31、對一只螞蟻來說,同窩的螞蟻是影響它生活的因素,它們之間主要表現出關系;其他窩的螞蟻是影響它生活的因素,它們之間主要表現出關系;雨水是影響它生活的因素,除雨水外,這類因素還有等。(6分)
32、取兩個罐頭瓶,貼上甲、乙標簽。在甲瓶中放入濕潤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經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兩瓶中同時放入5條蚯蚓,觀察兩瓶中蚯蚓的生活狀況。(每小題3分,共12分)
(1)你看到哪一瓶中的蚯蚓逐漸不蠕動了?
(2)本實驗中的變量是。
(3)這一實驗說明環境中的哪一因素影響蚯蚓的生活?
(4)在本實驗中為什么要設置乙瓶?
33、資料分析:
你聽說過捕蠅草嗎?捕蠅草生長在美洲,它的莖很短,葉片的構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葉片呈綠色,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葉端變成了肉質的,像一個可以隨意開合的貝殼,并且每半個葉片的邊緣上還生長有10多根又長又硬的剛毛。平時,“貝殼”向外張開,葉緣蜜腺中散發出甜蜜的氣味,同時發出紫外光。蒼蠅對紫外光特別敏感,當它飛過去,一旦觸動了剛毛,“貝殼”就在極短的時間里閉合,將獵物禁閉在“牢籠”里。當捕蠅草捕獲到獵物以后,那個像貝殼似的捕獵器又變成了它的“胃”,能及時地分泌出消化液,將獵物慢慢地消化。幾天后,當獵物被完全消化干凈了,葉子便再次張開,等待下一只獵物的落網。
以上這段文字,表現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共5分)
34、下圖是某同學在“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活動過程中,所拍攝的五幅照片。
(1)根據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斷:該同學是在什么樣的地域環境中開展調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陸地等)?(3分)
請對調查的具體地點進行簡要描述:(3分)
(2)如果將照片中的生物進行分類,你會怎樣做?(4分)
寫出你的分類依據:(3分)
列出你的分類結果:(4分)
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共6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DABACACDAD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BDCBDBDAB
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DCDADBCDD
二、想一想,填一填。(共40分)
31、生物合作生物競爭;非生物溫度、空氣
32、(每小題3分,共12分)
(1)乙瓶中的蚯蚓逐漸不蠕動了。
(2)水分
(3)生物因素中的水分
(4)對照
33、需要營養(新陳代謝)、應激性。(共5分)
34、(1)淡水水域(3分)
水分富足,生物種類繁多,溫度適宜。(3分)
(2)合理即可(4分)
分類依據:(3分):結合(2)形態、結構;生活習性。
分類結果:(4分):(列表或文字敘述都可)
根據形態、結構:動物和植物;
根據生活習性:水生生物、陸生生物
【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次月考測試卷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上冊的月考檢測試卷07-27
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檢測試卷一試題分享06-22
2021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期中檢測試卷07-10
七年級生物暑假測試卷07-26
七年級上冊月考作文12-27
七年級生物上冊《生物的特征》教案03-30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4-02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4
上冊月考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