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實踐
、僖话闳顺3R詾,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因此,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圻@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④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蓋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磥碇T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現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1、作者在第①段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在第②段橫線上準確填寫《五柳先生傳》中的相關語句。
3、文章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這兩層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說,亮獨觀其大略,請簡要談談你對觀其大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文章常常要進行相關鏈接,鏈接一些與文章有關的材料,這樣可以提升閱讀的層次和質量。請你也來參與,為《不求甚解》添加一則相關鏈接。(提示:古今中外,會讀書的人、勤讀書的事都可以作為鏈接的內容,字數在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進行閱讀實踐
人格──最高的學位
白巖松
、俸芏嗪芏嗄暌郧,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诳ㄋ_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勐牭竭@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老人回答時所透露出的含義我還理解不多,后來隨著采訪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就在我腦海中越印越深。
、茉诓稍L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于他的真實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⑤幾日后,在北大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年輕的學子發現,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我聽到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⑥這之后我又在醫院里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先生,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么?
、呃先说幕卮鸷唵味腥耍菏悄昀喜∪说臓顩r。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這位在五四爆發那一天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對蕓蕓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 80年的歲月而仍未老。
、鄽v史雖然早已遠我們而去,然而,當你有機會和經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后,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世紀老人在陸續地離去,他們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學問卻一直在我們心中不老。
⑨前幾天,我在北大又聽到了關于季老的另一個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老,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后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土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后才滿意地離去。
、膺@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離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心中還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人
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抑溃@條路很長,但我將執著地前行。
注:白巖松,中央電視臺記者,著名節目主持人。
1、從全文來看,標題人格──最高的學位的含義是________。
2、請你合理想像一下這位學子在開學典禮上面對季老時的心情,并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讀全文,仿照卡薩爾斯的回答,在第11段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為什么還要敘寫有關季羨林的第二個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出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兩項( )
A、本文形象地詮釋了作者對到底怎樣才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優秀人才這一問題的深解,同時也使我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了到底應該怎樣做人的道理。
B、世紀老人冰心的回答簡單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輩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實踐著自己的人生目標,直到接近人生的終點,仍然牽掛著蕓蕓眾生。
C、第⑧段中,歷史和傳統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一句是說五四運動和世紀老人盡管已離我們而去了,但五四的鐘聲仍在耳畔回響,血的教訓千萬不能忘記,我們一定銘記歷史,反思自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⑩段中,只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心中還是太少一句鮮明地表達作者對當今社會世風日下、學術界熱衷功名的現象的強烈不滿和憤慨之情。
E、全文選材典型,條理清晰,語言樸實,富有哲理,既顯示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又體現作者對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較強的感染力。
三、閱讀下面文段,進行閱讀實踐
①讀書與生活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兩者并進,才可以達到佳境。光讀書而無生活,只能得到間接的經驗,和吃嚼過的飯差不多;光生活而不讀書,則勢必空虛、狹小。
、谧x書可以增加生活的經驗。我們提倡讀名著,因為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結晶,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無窮的精神養料。很平常的東西,經過名著的作者(特別是詩人)描寫之后,便有了意味,在讀者心中喚起了豐富的聯想。我們經過詩人的眼睛來看萬象,經過詩人的`耳朵來聽萬籟,仿佛是增加了一種感官;而不曾讀過詩的人卻仿佛是閉目塞聽,他們的生活經驗自然也就貧乏了。
③(甲)生活的經驗也可以提高讀書的欣賞和理解力。(乙)膾炙人口的名著,有時會因為生活經驗的限制而領悟不到它的妙處;(丙)有時同一作品,因為生活閱歷不同,對它的理解也會不一樣。一年讀一次莎士比亞每次都可以有新的發現少年人讀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會發笑,中年人讀了會沉思,老年人讀了卻要哭,正是這個道理。
④由此可見,生活同讀書是分不開的。一方面不要做書呆子,將腦袋里,裝滿死書;一方面也不要空著腦袋過生活。我們要將讀書和生活熔為一爐,這樣才能享受到讀書和生活的樂趣。
1、本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文章從兩方面來論述這一論點:
、賍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劃線句子運用了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
第二段劃線句子運用了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
3、第三段這個道理指代的內容是(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4、第三段方格內應填的標點符號是( )
A、: B、; C、, D、。
5、第三段的事實論據有( )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
6、對本文的結構和論證方法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本文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第二、三段分別論述中心論點,是并列關系。
C、最后一段起總結全文的作用,其中前一個一方面照應第②段,后一個一方面照應第③段。
D、本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的形式。
【探究導向】
讀書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請你從讀書方法、讀書習慣或讀書內容等角度中選擇一種,談談自己對讀書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1、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而是了解大意。
4、無標準答案。參考: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字句,不因小失大。若持否定意見,能言之有理也可。
5、無標準答案。鏈接內容明確、語句通順即可。
二、1、用比喻手法,形象說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個人成長歷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驚訝,堂堂北大副校長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預料;二是慚愧,自己耽誤了季老的寶貴時間;三是贊嘆,季老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人格魅力令人欽佩。
3、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再然后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4、一方面與前文相照應,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證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更多的人;從而深化了文章主題──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5、CD
三、1、讀書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 ①讀書可以增加生活的經驗;②生活的經驗 也可以提高讀書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2、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3、C
4、B
5、B
6、C
【強化練習題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稅法同步強化練習題參考答案及解析08-04
《燕子》強化練習題01-30
《靜夜思》強化練習題01-27
白楊禮贊強化練習題02-03
公文處理強化練習題08-06
《梧桐》閱讀強化練習題06-20
《白公鵝》強化練習題08-01
強化詩詞默寫練習題11-18
《口技》練習題及參考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