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歌賞析早寒有懷附答案

時間:2024-03-26 10:16:29 文圣 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歌賞析早寒有懷附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歌賞析早寒有懷附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賞析早寒有懷附答案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孔子想從政,在渡口向隱者問渡口的所在,隱者不說,嘲笑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

  8.首聯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9.“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币宦撚昧四男┍憩F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6分)

  10.題為“早寒有懷”,詩人是如何寫出“早寒”特點的?請結合首聯簡要賞析。(5分)

  11.本詩頸聯、尾聯分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請任選一聯賞析。(6分)

  12.詩的題目為“早寒有懷”,“早寒”既有季節特點,又有天氣的特征。詩人是如何寫出“早寒”的這些特點的?(4分)

  13.該詩尾聯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4分)

  參考答案

  8.(5分)

  描寫出了一幅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作用:點出季節;照應題目中的“早寒”;渲染悲哀的情緒(為以下的思鄉之情立下了基調)。(每小點1分,共3分)

  9.(6分)

 、儆玫洌1分)!懊越蛴袉枴,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彷徨失意的苦悶(隱居與出仕的矛盾集于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的迷茫心情)(2分)。

  ②烘托(1分)。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之天色陰暗,已至黃昏(1分)。通過環境描寫充分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1分)。

  10.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過深秋的典型景物來點明季節,此外作者還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感覺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點明名意象2分,賞析3分)

  11.①頸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抒發了思鄉之情!班l淚客中盡”,實寫自己的思鄉之情;“歸帆天際看”作者想象家人遙望天際的歸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實一虛,盡顯思鄉之情。(正面落筆和對面落筆相結合,作者不僅從自己的角度寫出了對家鄉的思念,也從家鄉親人的角度寫出了他們對自己的極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兩種手法寫出一點即可)

 、谖猜撚玫浜秃嫱,表達了對前途的迷茫!懊越蛴袉枴,借孔子與隱士間關于從政與隱居的沖突,表達了自己隱居與從政難以抉擇的矛盾心理!捌胶Oβ,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賞析各2分,如果賞析尾聯必須答出兩種手法,答出一種給3分)

  12.詩人通過首聯寫早寒。(1分)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1分)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特點。(2分)

  13.尾聯通過化用典故和借景抒情巧妙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迷茫(矛盾)與愁苦之情。(2分)“迷津欲有問”,用孔子使子路問路的典故,生動點出內心的迷茫,即從政與歸隱的心理矛盾。(1分)“平海夕漫漫”寫景,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詩人以這樣的景色恰到好處地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1分)(不能從賞析角度答題的,扣一分)

  注釋

 、拍韭洌簶淠镜娜~子落下來。雁南度:大雁南飛。南,一作“初”。

 、葡澹▁iāng)水曲(qū):在漢水的轉彎處。襄水,即襄河,漢水流經襄陽(今屬湖北)境內的一段。襄,一作“湘”,又作“江”。曲,江水曲折轉彎處,即河灣。一作“上”。

  ⑶楚云端:長江中游一帶云的盡頭。云,一作“山”。

  ⑷孤:一作“歸”。天際:天邊。一作“天外”。

 、擅越颍好允У缆。津,渡口。

 、势胶#簩拸V平靜的江水。漫漫:水廣大貌。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

  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賞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從鮑照《登黃鶴磯》“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句脫化而來。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處身于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于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遠離故土,思想處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作者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襄水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云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看來句意平淡,但細細咀嚼,是很能體味到作者煉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說第二聯只是透露一些思鄉的消息,帶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點明;那么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泄無余了。思鄉眼淚已流盡,寫盡客旅生活的辛酸。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

  末聯出句“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如今卻奔走于東南各地(最后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首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詩歌賞析早寒有懷附答案】相關文章:

早寒有懷 孟浩然閱讀附答案06-20

早寒有懷孟浩然賞析09-07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早寒有懷》譯文及鑒賞11-03

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賞析及譯文注解04-08

寒有懷鑒賞試題及答案07-24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古詩賞析11-07

齊己《早梅》閱讀答案附賞析06-20

杜甫《早花》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3-20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13

懷魯迅閱讀附答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