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社區基礎知識試題
綜合社區充分挖掘社區資源,以宣傳“法律法規、科普知識、時事政治”等內容為主題,以最活躍、最具吸引力、最易為人接受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和文化活動,建立友誼、友情,培養居民的公民意識、社區意識、學習意識、法制意識、參與意識、自治意識。充分發揮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的作用。
一、填空題
1、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2、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 (管理有序)、 (服務完善)、 (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3、社區組織機構由(社區黨支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議事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組成,任期均為(三 )年。
4、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日常工作需要可下設 (民政事務)、(治安調解)、(服務保障)、(計生婦女)、(經濟發展)等工作委員會。
5、社區成員代表包括 (社區居民代表)、 (社區單位代表)、 (駐社區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6、根據《西安市社區換屆選舉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參加選舉方式) 、(戶代表選舉方式)和 (居民自愿登記選舉方式)。
7、 “社區義工制”是指在規定范圍內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公民,根據自身特長和專業,在 (不索取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 (社區服務),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自愿每年度完成定量社會義務服務的工作制度。
8、社區“31365工作法”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我區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具體措施。其中社區“31365工作法”中的第一個“3”指“三位一體”,即 (社區黨支部 )、 (社區居委會)和 (社區工作服務站)。
9、社區工作“三必查”指:(社區基層組織建設)、 (社區民情民意)、 (政府公共服務)
10、社區服務“六必訪”指:(流動黨員)、 (生病住院)、 (紅白喜事)、 (鄰里糾紛)、 (刑滿釋放)、 (家庭困難);
11、社區走訪“五必問”指:(孤寡老人)、 (下崗失業)、 (失學兒童)、 (流動人口)、(殘疾人員);
12、社區事物“五必記”指:(居民意見)、 (新L訪接待)、 (安全防范)、 (重大事項)、(好人好事);
13、社區“三有一化”,是加強社區建設的重要措施,其內涵是:加強社區工作隊伍建設,做到 (有人管事 );加強社區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建設,做到(有錢辦事);加強社區辦公用房和活動場所建設,做到 (有場所議事);整合社區資源,構建 (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格局。
14、2010年我區深入實施“一網一話一冊”社區便民工程。其中的“一網”指的
是 (碑林社區網);“一話”指的是 (碑林區便民服務熱線、黨員服務熱線 88890100) ;“一冊”指的是 (碑林區便民服務手冊) 。
15、2010年碑林區在全區開展“星級社區”創建和考評活動。其目標任務是:力爭到2015年全區 (40)% 的社區達到“五星級”, (60)% 的社區達到“四星級”, (80)% 的社區達到“三星級”標準。
16、所謂“雙擁”工作,就是地方黨委、政府的 (擁軍優屬) 和軍隊的 (擁政愛民)兩項活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簡稱。
17、民政優撫工作是指 (優待)、 (褒揚)、 (撫恤工作)的統稱。
18、現役軍人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的標準是:烈士 (40)個月工資,犧牲軍人 (20)個月工資,病故軍人 (10)個月工資。
19、民政工作中提出的“三無對象”指的'是(無生活來源)、 (無勞動能力)、 (無法定贍養或撫養人)。
20、《老年法》是在 (1996)年8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 次會議通過的,自1996年 (10)月 (1) 日起施行。
21、《老年法》規定的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 (子女)以及其他 (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 )。包括老年人合法收養的 (養子女)和有撫養教育關系的 (繼子女) 等。
22、“六個老有”的具體內容是(老有所養) 、(老有所醫)、 (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23、老年人持西安市老年優待證,可享受優待條件。其中65歲至69歲老年人可 (半價)游覽省、市旅游景點和公園;70歲以上老年人可 (免費) 游覽省、市公園和旅游景點 ,就醫免繳 (掛號費)。
24、西安市90周歲以上老年人保健補貼的標準為90—99歲老年人每人每月(80)元,10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 (210)元。
25、碑林區“夕陽關愛工程”作為政府的“十件好事”,每年為 200戶 (“鰥寡孤獨病殘”) 的高齡貧困老人提供家政扶助服務。
26、目前西安市城六區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標準為每人每月 (230) 元。
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規定: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月人均收入低于 (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均有資格申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濟。
28、辦理城市低保的時限是:民政部門自接到申請人提出書面申請之日起(30) 日內結束。
29、臨時救濟是指本區常住人口的低收入家庭因 (重大疾病)、 (突發性事件)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政府為其提供的臨時救助措施。
30、醫療救助分為 (大病(住院)) 救助和慢性病( 門診 )救助兩種。
二、判斷題
1、社區建設是前提,社區自治是主題,社區服務是目的。(∨)
2、推進社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
3、異地入伍的義務兵不予優待(∨)
4、大災、特大災害由區政府直接負責救災工作。( ×)
5、最低生活保障線是指能夠維持城市居民在正常條件下的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平均支出水平,它表現為人們只購買絕對必需的生活資料。(∨)
6、無特殊原因,不按期領取保障金超過三次的保障對象,視為自動放棄保障資格,停發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
7、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到指定的部門辦理老年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辦理優待證。(∨)
8、我區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已經調整為260元。(×)
9、救災工作的原則是實行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分部門負責。(∨)
10、贍養人對老年人應當履行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慰藉等主要義務。(∨)
11、對于在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收入過程中遇到的如存款數量無法明確,隱性收入無法核定,有高檔消費品的家庭,盡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居民生活保障標準,但實際生活水平明顯高于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不應予保障。(∨)
12、我區低保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實行“民主評議、陽光管理、文明服務”,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出即出”。 (∨)
13、居民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至二次。(∨)
14、居民自治的內容由居民委員會的性質及其任務所決定。(∨)
15、社區建設既不是一種單純的政府行為,也不是一種單純的民間活動,而是各類社區主體、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過程。(∨)
三、單項選擇題
1、我國的優撫工作制度是(A)
A、國家、社會、群眾三結合; B、政府、單位、群眾三結合;C、企業、政府、個人三結合。
2、什么是在鄉老復員軍人(A)
A、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復員后國家未安置過工作的;
B、1949年10月1日前入伍的,復員后國家未安置過工作的;
C、1945年8月8日前入伍的,復員后國家未安置過工作的。
3、根據《城市居委會組織法》,政府及其派出機關與社區居委會之間的關系是:
(B)
A、管理與監督; B、指導與被指導;
C、領導與被領導; D、監督與被監督。
4、社區居委會的設立、撤銷和規模調整,可由哪個部門決定:(B)
A、民政部門; B、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
C、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
D、上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5、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D)
A、地方性自治組織; B、社區居民的管理、服務和教育組織;
C、社區居民的群眾性非正式的自治組織;
D、黨領導下的社區居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群眾性自治組織。
6、社區建設的核心是(A)
A、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治管理; B、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我服務;
C、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我教育; D、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我監督。
7、社區建設重點解決好(A)的關系和銜接問題。
A、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民主自治; B、駐街企業與居民群眾;
C、物業公司與業戶; D、居民自我服務與自我監督。
8、對(B)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優待證。
A、60; B、70; C、80; D、90。
9、救災法律制度屬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范疇,在民政工作中屬于(A)
A、社會保障類; B、救災救濟類; C、最低生活保障類。
10、我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A)。
A、230元; B、240元; C、250元; D、260元。
11、辦理城市低保,須在申請人提出之日起( C )日內辦結審批手續。
A、10; B、20; C、30; D、40。
12、我國管理民間組織的基本方針是( A )
A、一手抓培育發展,一手抓監督管理; B、嚴格審批,嚴格管理;C、自然發展,宏觀管理。
13、社區民間組織應當履行哪些程序( B )
A、提出申請、準備資料、民政登記B、提出申請、民政備案
C、提出申請、準備資料、事業單位登記局登記
【綜合社區基礎知識試題】相關文章:
護理專業基礎知識試題05-10
護士資格考試綜合試題04-11
醫學基礎知識試題題庫3篇05-10
社區綜合消防應急預案(精選5篇)04-13
小學語文綜合測試題11-12
精選《春》綜合能力測試題08-30
社區工作者考試試題07-14
行政管理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06-10
excel基礎知識測試題及答案07-31
社區綜合性的學習的練習題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