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3篇(熱)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施方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施方案 篇1
隨著監督檢查工作不斷深入,學校“抗檢”免疫能力的增強,違法問題的逐步隱蔽,教育亂收費出現了新的特征和現象。治理教育亂收費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事關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然狠抓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加大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積極推進教育系統政務公開、事務公開、校務公開等各項工作,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教育亂收費問題進行粗淺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
一、新時期教育亂收費的主要表現
近年來,隨著國家治理教育亂收費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學校迎接檢查、對抗檢查能力的增強,一些學校收取違規費用的方法也不斷翻新。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種類:一是“化整為零”法。即對超出收費標準的大額收費,為了應對物價檢查和不引起學生家長的強烈反映,就將費用分成若干小額分批分次收取,或入賬或不入賬。如義務教育階段超出“一費制”外的書本、作業本費,還有高中階段的擇校生費,超出規定標準的就另外開票或不開票或打白條。二是“規避時間”法。眾所周知每學期開學是學生交費的主要時間,也是引起家長和監督部門高度警覺的時候。
學校為了不引起激烈反映,逃避監督,就錯過每學期開學這一階段,提前在上學期末或本學期開學一段時間后收取費用。三是“規避人員”法。即換用非學校人員而進行學校收費之實的代收費,如學生在校交的保險費,政策規定不準學校強制收取,學校就與保險公司打聯手,提供地點和人員方便,與學校其它收費時一并搭車收取,從中分得利益。四是“分散實施”法。即過去由學校統一收取的費用,變為現在分解成由老師或班干部代收和保管。如試卷費、班費等,這些費用被國家取消后,需從學(雜)費中支出。但有的學校為了向學生收取且推卸責任,便把這些費用交由學校財務以外的人員收取。五是“鉆政策空子”法。即在收費標準提高或降低時,收費許可證換發前后,或在收費項目未審批時,提前或滯后執行收費標準,從而達到多收費用的目的。六是“變相收費”法,即在收費項目被取消后,為了達到收費目的,變換手法和方式,借他人之手以達學校收費的目的。七是“假借民意”法。國家實行“一費制”等制度后,學校便不得隨意強制學生征訂教輔材料、報刊雜志等書籍。有的學校為了能繼續吃到征訂教輔、報刊雜志回扣等好處,便統一印制教輔、報刊征訂卡,授意學生帶回家,由家長在指定地方簽字并帶回學校,算是家長同意,遇到物價檢查時,便拿出來作為民意的證據。八是“內部消化”法。即學校在收費時不開票,對外支出時也沒有支出憑證,收入與支出等量沖銷,買賣兩清,不做賬面記錄。如學生的學籍卡費、畢業證費、出入證費,借書證按規定屬于取消項目,辦理這些證件,費用從學(雜)費中支出。但一些學校為了向學生重新收取,又不想留痕跡,就不給學生開收費票據,向辦證部門交款也沒有收據,最終收支兩清,不留賬目,給檢查帶來困難。九是“打擦邊球”法。即在政策界限不很清楚或新生事物(由此引起的收費)面前,故意模糊政策和證據界限,從而多收費。如高三畢業生復習統一測驗試卷工本費,此費僅限于高考前參加全省復習統一測驗的考生,且只能收取一次費用,但我縣部份學校借上級之口,向高三畢業生收取二次以上的費用。還有就是在沒有完全“四獨立”的情況下,舉辦“校中校”收取住宿費、擇校費。十是“超額利潤”法。即通過虛報價格或以次充好向學生收取超過實際規定價格或價值的財物。如學校發放的作業本、教輔、試卷、學具、文具、住校食宿用具等,按規定實結實收,即在外買什么價,賣給學生也什么價,實際上批發商賣給學校(教育主管單位)的價格比學校與學生結算的價格低。換句話說,這些原本是要優惠和讓利給學生的,學校在這些項目上多收了學生的費用。
二、教育亂收費的成因
一是教育經費短缺導致學校亂收費現象屢禁不止。隨著國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運行,教育經費總量雖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對于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而言,教育經費短缺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于是,教育投入的不足滋生了一部分學校的'亂收費現象,這種亂收費或是為了生存,或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盡管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不規范的收費引發了教育領域內部的不正之風,產生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二是家長望子成龍,促使優勢學校生源火爆,也是造成學校亂收費的原因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大,廣大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廣大學生蜂擁而至奔向好的學校,這些學校生滿為患,班級容量超標,計劃外招生超標。很多家長為了讓子女享受優越的教育,不惜代價,攀親靠友,找關系,走后門,掏大錢擠進學校。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某些學校亂收費的行為。
三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農村地區,由于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許多學校不得不違規向學生收取費用,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教育亂收費則主要發生在擇校這一環節。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在好的學校就讀,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接受學校的“勒索”。可以說,正是教育資源的結構性問題,導致了教育亂收費現象的屢治屢亂。
三、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對策
一要加大督查力度,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平穩運行。為使新機制下教育收費工作平穩過渡,我們應該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的通知》等八個配套文件,加強對教育行政部門有關管理人員和學校校長的培訓工作,使他們準確領會新機制的改革精神和收費政策。認真組織人員就義務教育新機制的運行、資金到位、經費管理使用、學校收費以及新機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進行專題調研和檢查,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對策給予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及時組成檢查組,采取通過查、看、訪、議、聽等方式抽查中心校和學校,對新機制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使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做到組織領導到位,認識到位,政策落實到位、資金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新機制運行平穩,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以杜絕“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的現象。
二要嚴格收費項目,加大查處力度,堅決遏制教育亂收費的反彈現象。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積極配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全面清理和規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項目和代收費項目。使其明確規定:新機制運行后絕不允許任何學校再出現亂收費行為,如有違反,對學校校長應予撤職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加強對教輔資料征訂工作的管理,嚴格在學生家長和學生自愿的原則下進行征訂,不強制統一征訂。價格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育收費的監督檢查和案件的查處力度,對個別不規范的收費行為及時糾正并給予嚴肅處理。
實施方案 篇2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它對學生的發展影響最全面,對學校教育質量的影響最大,是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評價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開展教師教學評估旨在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使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對廣大教師公平的教學工作客觀地進行量化評估,以營造競爭氛圍,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建設一支能承擔素質教育任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根據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為宗旨;以發現、研究、解決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評估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對教師教學評估,要在黨的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從有利于改進教學工作,推進教改深入,本著為國家多出人才、出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評估標準,保證評估的正確方向。
2、科學性原則。對教師教學評估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要根據《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標準》,遵循教學原則和規律,按照學校的基本要求去實施和把握教學評估。
3、 客觀性原則。通過教師自評、學生及家長評價和評估小組評價給教師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學校評估要參照《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學校教學評估標準》、《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縣域教學評估標準》實事求是,評出相應的指標和等級。
三、評估準備工作
(一)成立評估小組
組 長:安詠梅
副組長:張 麗 王艷琦
成員:楊冬梅 王靜 王雅君 張旭江 王巖 胡海玲 張金艷 姜銀華
(二)學習《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標準》、《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學校教學評估標準》、《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縣域教學評估標準》。
四、評估方法及程序
(一)教師教學評價
1、 教師自評
教師根據《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標準》進行自我等級評估。填寫《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教師評估報告書》完成自評及總結。自評結果按10%的權重記入“教師教學評估”總分。
2、學生及家長評價
評價采用區統一制定的《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教師教學評估學生、家長評分表》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參與評價的學生及家長不少于班級學生總數的50%(大學科)20%(小學科)。發放評價表時采取本班教師回避的辦法,達到評價的真實性。反饋的《評分表》統計結果后填入教師自評報告書中,并將打分表及時存檔。評估結果各按10%的權重記入“教師教學評估”總分。
3、校評估組評價
評估小組成員根據評估標準對教師進行評價,填入教師自評報告書中。評估結果按70%的權重記入“教師教學評估”總分。
4、綜評結果認定
校評估組需對上述前4項評估得分按相應權重進行統計,認定每位教師的最終評估成績,并確定相應等級。填寫《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教師教學評估匯總表》,完成《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教師教學評估情況一覽表》。
教師教學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具體分值為:優秀----90分以上;良好----89~70分;一般----69~40分;較差---39分以下。
上述評價過程中產生的表格資料,必須存入教師學期或當年業績考核檔案,作為教師任用、專業發展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學校教學評估
1、學校自評
學校根據《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學校教學評估標準》自評,撰寫《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評估匯報材料》(包括學校基本情況、評估過程概述、教師評估結果、學校教學自評綜述、存在問題、整改措施等),填寫《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學校教學評估報告書》。
2、區級終評
由區評估小組按照省評估標準統一組織評估。通過課堂觀察、查閱資料、教師及學生訪談等形式,全面評估學校在教學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教學質量等重要指標的完成情況,對不同學科不同水平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最后對學校做出綜合評價。程序為:
第一、確定抽樣評估教師。按《海港區義務教育階段20xx-2010學年度教師教學評估情況一覽表》,隨機抽取每校每學科2-3教師,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信息、綜合、校本、音樂、美術、體育。
第二、課堂觀察。聽被抽教師的常態課,學科教研組教師參與聽課。
第三、參加抽查教師的學科教研活動(每個學科一次),課后訪談、對話。
第四、查閱資料。
第五、學生個別訪談。
第六、評估反饋。
第七、結果呈報。
學校將把這次教學評估當作一次教學工作的檢閱,實事求是的做好學校評估工作,找到工作的著力點,明晰成績,找出差距,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擴大基地規模,做大做強薯類加工產業,培育地方優勢產品品牌,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二、發展目標
以甘薯為主的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產量達到6000萬斤,產值達到3000萬元,種植戶收入達到2400萬元。加工轉化400萬斤,生產粉條、粉絲100萬斤,增加值達到200萬元,利潤達到100萬元。
三、產業布局
薯類種植以青龍山鎮為重點,輻射帶動沙日浩來鎮、新鎮等地薯類產業的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旗里成立薯類產業領導小組,下設專項推進工作組,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切實搞好產前、產中、產后的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各重點蘇木鎮要把薯類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成立領導組織或產業協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依靠行政、政策和技術手段統籌推進,形成薯類產業開發的強大合力。
(二)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產業化項目,扶持薯類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協調支農資金和貸款向產業基地傾斜,推動龍頭企業和基地同步發展,促進全旗薯類產業上規模、上檔次。
(三)搞好技術服務。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開展好薯類生產產前、產中、產后以及加工環節的`技術服務,通過技術咨詢、科技培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技術服務,提高產品質量。
(四)培育龍頭企業。以青龍山鎮為核心,規劃建設甘薯加工小區,整合民間生產資源,組建龍頭企業,推行“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提升“青龍山粉條”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改善生產加工工藝,提高產品品質。依托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引資,吸引外地客商參與薯類產業的發展,盡快做大做強。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安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03-27
(精選)實施方案08-20
實施方案(經典)10-19
實施方案(經典)08-17
(經典)實施方案09-19
【經典】實施方案08-09
(經典)實施方案08-15
實施方案(精選)10-09
實施方案(精選)09-08
[經典]實施方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