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
詩歌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傳承文化、豐富學生情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僅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
一、解題要點及鑒賞術語:
⒈、了解格律知識:對仗、押韻、平仄、詞牌、曲牌、句式。
⒉、詩歌體裁: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詞、曲、現代詩歌。
⒊、依題材分類:詠史、詠物、送別、愛情、諷喻、邊塞、山水田園、思鄉懷遠、哲理。
⒋、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經歷、風格流派。
⒌、詩歌內容: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6、把握感情基調和感情變化(常見意境):清新明快(自然)、幽靜蕭瑟、恬靜淡雅(恬淡閑適)、凄楚哀婉、生機勃勃、高昂、低沉
二、詩歌語言風格:
平淡自然、清新淡雅、明快淺顯、工麗(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雄渾悲壯、雄奇、奔放、豪放、婉約、詼諧、諷刺、口語化。
三、 表達技巧(藝術技巧或藝術手法):
1、分析表現手法:對比(對比反襯)、襯托、渲染、烘托、比興、細節描寫、用典、聯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諷今、借事抒情、虛實結合、 動靜結合、以小見大、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心理刻畫等。
[情感角度的變化,常見于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歌,也叫對寫法。如高適的《除夜》、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2、修辭(比喻、擬人、對比、夸 張、對偶、借代、設問、反問、反復、排比、頂真)。
3、把握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 描寫:實景、虛景、遠景、近景、正面、側面、 動景、靜景、樂景、哀景、工筆、白描 、 細節描寫(動作、神態、心理)、人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觀察角度的變化。視覺角度: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空間角度: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等。 )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結情、用典抒情、敘事抒情)
4、行文構思(結構特點):
一句一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意象相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欲揚先抑 、先景后情、以景結情、重章疊句、鋪墊、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渡、開篇點題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①情景交融:間接`而含蓄,景色描寫中寄予著詩人的情感。
②對比烘托: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寫事物鮮明突出。
③虛實相生、想象聯想:想象猶如天馬行空,奇思遐想與自然實際相結合。
④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的手法。
⑤托物言志:感物抒懷,隱晦地表情達意,含蓄蘊藉。
⑥細節描寫:細微之處(動作、神情、情節等)真實、準確、傳神。比如“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⑦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筆勾勒,真切深刻。
⑧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語言凝練,內容豐富,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
⑨使用疊詞:增加韻律感,起強調作用。
修辭手法主要有:
①比喻:化平淡為神奇,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
②借代:以簡代繁,以特征代其物
③比擬: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④夸張:揭示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⑤對偶: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⑥反問:加強語氣。
⑦設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⑧雙關: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
⑨比興: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提高高考二輪復習效率的六大技巧
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講究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確方法+不說空話。古今中外無數事實也證明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聰明,而且能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則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并且會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間斷學習法
此法一般比集中時間學習效率更高,特別是在開始學習某一章內容或其他課目的時候。有些教師估計,二小時目的明確的間斷學習,可以取得三小時集中學習的效果。如果組織合理,可以充分借助間斷學習的優勢,用很短的一段時間來復習功課。
2.計劃學習法
每天均需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但應留有充分時間來處理意想不到的事情和進行娛樂活動。計劃定得愈合理,遵守它的可能性就愈大。
3.積極學習法
如果你經常向自己提出一些問題,你會從中得到不小收獲。研究表明,自我背誦和經常的自我測驗能使學習效率提高40%以上。
在你聽課、看書的時候,應該試著去設想下面要說什么。經常進行探索,尋求問題答案,經常將現成的原則應用于新形式,經常提出疑問的學習,最有可能造成有創造性思想的學生。
4.和諧學習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5.自由討論法
此法在教學中經常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能給你舉一反三的機會,而且讓你用言語來表達你的思想。找出正確的方式表達你的'看法和觀點,會使你的思想富于條理。
6.興趣記憶法
要是書里或課上講授的東西很有趣或者適用于其他場合,你就應饒有興味地去運用它。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運用于你所感興趣的領域之中。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并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學習歷史
1)記憶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較記憶法:比如說將各個時期的統一戰線進行比較。瀏覽記憶法:平時沒有事的時候多翻翻書,不去可以地記東西,只是隨意翻翻。 聯想記憶法:不看書,將某一章節的內容在大腦中過一遍,比如說它分為幾大點,一個大點中又包含幾小點…… 選擇記憶法:如背歷史年代,并不是要將每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都記下來的,要善于去選擇,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關鍵:要敢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3)歸納總結,形成體系:任何一個歷史問題都是由各個條件促成與組成的,可以把他們一一寫出來,最后將零散的知識結合起來,組成一個體系。
總之,學習是各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同學們應該成為學習主人,而非奴隸。
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 篇1
(一)語言風格。
1.激越高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豪放派,其他象邊塞詩中反映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決心的詩作。
2.清婉(新)秀麗,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婉約派,其他象山水田園詩人。
3.語言綺麗(重視修飾,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鰓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二)特點形象,凝練,富有表現力。
1.清新自然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水詩。
2.平淡質樸選用確切的詞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3.絢麗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渲染氣氛,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李商隱的詩。
4.明快斬釘截鐵,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5.含蓄不直接敘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發,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耐人尋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6.簡潔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
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 篇2
1、詩歌分類
古代詩歌的分類是基礎性的問題,在歷年的高考中都有所體現,所以要牢記要點:按詩歌的體裁分類: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七律五律、絕句:七絕五絕)。按詩歌的題材分類:分為詠懷詩、詠史詩、詠物詩、田園山水詩、邊塞詩等。
2、作家分類
知人論事的方法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要求,而對于掌握詩歌作家的生平事跡有助于考生對作者所寫詩歌的理解。在歷年的上海卷考試中也考到了辛棄疾、岳飛等愛國主義詩人,所以我們平時應該對常見的作家有所了解并有所分類識記。
如:愛國主義詩人群體有:屈原、陸游、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等。邊塞詩人群體有:王昌齡、王之渙、高適、岑參等。山水田園詩人群體:陶淵明、孟浩然、王維等。女詞人:李清照等。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蘇軾等。婉約派詞人:姜夔、柳永、晏殊等。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苦吟詩人:盂郊、賈島。亡國之君:李煜等。如再進一步根據作者對作品表現情感分類如:愛國報國(報國之志、報國無門)、戰爭之思(反對戰爭、歌頌英雄)、思家念鄉(亡國之恨、離別之痛)、感懷人生(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等。
3、意象分類
在古代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了解了一些固定的意象可以理解作者在詩歌中的思想情感,從而能進一步深入了解考題,分析考題,直達答案的要點。如:表示堅貞高潔的品質意象有:松、菊、梅、竹、冰雪、蟬等。表示離愁別緒思鄉之愁的意象有:月、鴻雁、云、鷓鴣鳥等。表示愛情的意象有:蓮、紅豆等。表示離別送別的意象有:折柳等。表示凄涼悲傷的意象有:梧桐、杜鵑鳥、猿猴等。表示生命頑強拼搏的意象有:草、鷹等。表示荒涼景象的意象有:草木繁盛、古跡等。表示希望的意象有:小雨、春風等。
4、手法分類
在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運用典故、襯托、渲染、象征、對比、先揚后抑、先抑后揚、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這些表現手法都需要考生在詩歌鑒賞題中識別出來,大家可以從復習課本入手進行判別。舉一些例子如運用典故的手法:課本中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又如襯托的例子:“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就是以動襯靜。希望大家在復習課本中有所收獲。
5、修辭分類
對于修辭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中就出現了,并著重于對修辭的作用進行了考核,所以了解古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非常重要。
常用修辭如:[夸張]詩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比喻]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擬人]詩句如: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好于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通感]“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設問]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等修辭手法。總體來說古詩詞中作者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作用是:使詩歌中的意象更為形象生動,使表情達意更為完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發揮。大家在考試中可以從這幾點來考慮。
6、意境分類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對于意境的鑒賞是高考中的難點,是對考生的較高要求,那么我們在復習中應該對常見的意境有所了解,并對描述常見意境的詞語有所識記,便于在分析時的運用。如:常見的意境有:雄渾壯麗、幽清明凈、和諧靜謐、開闊蒼涼、高遠遼闊、恬靜自然等。常見描寫意境的詞語有: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空寂、幽靜、幽美、寧謐、朦朧、高亢、繁華、淳樸、暗淡、蕭條、荒涼、冷寂等。
希望大家記住以上的分類要點,在你的復習中運用體現,并進一步的理解總結,更希望大家在詩歌鑒賞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高考詩歌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精選高考詩歌鑒賞知識點12-09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知識點解析03-21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必考知識點03-19
詩歌鑒賞知識點總結03-23
詩歌語文知識點總結11-18
高考語法知識點總結03-31
高考數列知識點總結03-31
高考函數知識點總結02-16
高考音樂知識點總結02-17